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3.0T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0 14:27: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 3.0T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DCE-MRI )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4 例乳腺微钙化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 3.0T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和乳腺 X 线 影像检查,以后续治疗的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恶性病变诊断的正确率、微钙化等级检测正确率及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 核磁共振的恶性病变检测正确率与 X 线比较, 核磁共振检测对于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与 X 线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核磁共振检测对于乳腺微钙化病变等级诊断的正确率要高于 X 线,核磁共振检测对于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的特异度高于 X 线(均P<0.05 )。 结论 3.0T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其乳腺微钙化病变等级的正确率和特异 度较高。

  关键词: 3.0T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乳腺微钙化病变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3.0T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diagnosis of 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s

                                               NAI Liying, HUANG Junya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Baise people's Hospital, Baise, Guangxi, China 533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3.0T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s. 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s admitted to the Baise people’s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9 to December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ammography and 3.0T MRI dynamic enhancement.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subsequent treatment were the gold standar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s were compared, and the accuracy of malignant detection was compared. The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microcalcification grade detection by the two examination method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rrect rate of malignant detection of MRI and the results of X-ray examin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ensitivity ofMRI and X-ray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s (P>0.05); The accuracy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X-ray examination. The specificity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 examination(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3.0T MRI dynamic enhancement in the diagnosis of 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s is effective, and the accurac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grade of 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s are high.

  Keywords: 3.0T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Dynamic enhancement; Breast microcalcification lesions

  乳腺微钙化是一种与乳腺癌及良性乳腺病变均有关的 征象,对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 文献报道, 约 90% 导管原位癌在乳腺 X 线摄影上均检测出 微钙化 [1]。虽然乳腺 X 线摄影在显示钙化病变方面有明显 优势,但仅依据钙化不足以鉴别良、恶性病变。随着磁共 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腺检查因其磁共振成像敏感性高、不受乳腺体密度影响、可检出微小病灶等特点在临床 诊断乳腺病变中得到推广使用 [2]。肿瘤是血管依赖性生长, 乳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血管的生成关系密切,乳 腺恶性肿瘤因其微小血管密度含量相对较高,进而其生长 快、分化程度低、具有较高的恶性病变程度,良性肿瘤与 其相反 [3] 。3.0T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DCE-MRI)是一种无创的检测乳腺肿瘤微血管的方法,它可以显示肿瘤的 范围、形态、内部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征 [4] 。本研究利用 DCE-MRI 的技术优势对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4 例乳腺 微钙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探讨 3.0T 核磁共振动态 增强对比乳腺 X 线摄影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 果,旨在提高影像技术对乳腺微钙化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84 例乳腺微钙化病变患者的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是女性; 年龄 28~67 岁, 平均年 龄(43.48±3.54)岁;患者的乳腺微钙化评分( BI-RADS ) 3~5 类,其中 3 类病例 32 例,4 类病例 42 例,5 类病例 10 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局部活检取得了病变组织并进行 病理确诊;乳腺 X 线影像诊断和 3.0T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 诊断都是在病理学检验之前 1 周内进行。纳入标准:①乳 腺 X 线影像诊断提示 BI-RADS 3~5 类乳腺微钙化灶;②活 组织诊断前均行 DCE-MRI 检查。排除标准:①不愿进行 活组织诊断患者;②诊断前进行过放、化疗患者;③体内 有金属支架置入患者。

  1.2 诊断方法 X 线摄影:使用全数字化乳腺 X 线机 ( GIOTTO 公司,型号:IMAGE 3D),进行全自动曝光, 患者的检查体位有斜位和轴位,对患者的乳腺钙化位置 进行局部放大摄影。3.0T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使用的诊断 仪器为超导核磁共振仪(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型 号: 3 .0T)和乳腺专用的表面线圈。对患者扫描,共 7 期,每期扫描的时间为 60 s ,第 1 期为预扫描,后 6 期 为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 (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50270 ,规格:20 mL ∶9.38 g), 使用的剂量为 0.1 mmol/kg 体质量, 注射仪 器为高压注射器。

  图像处理和诊断: 图像处理是使用 Syngo.via 功能软 件包对图像进行后处理, 处理完成后得到 TIC (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 。图像诊断:由 2 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 师对影像资料进行诊断, 在诊断之前, 2 名医师对所有患 者的病理学诊断结果均不知情,并对患者的姓名等身份资 料也不知晓。当两者的诊断意见相同时,则确定其为该影 像诊断的结果;当两者的诊断意见不同时,由第 3 位专业 影像科医师进行确定。

  病理诊断:患者手术切除的乳腺肿块或穿刺组织均进 行病理诊断, 乳腺肿块组织学分类及诊断以 2012 年 WHO 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 [5] 为依据。

  1.3 观察指标 将 X 摄影诊断结果和 3.0T 核磁共振动态

  增强检查的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以病理学诊断的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恶性病 变的正确率、微钙化等级检测正确率及敏感度 [ 真阳性例 数 /(真阳性例数 + 假阴性例数)× 100%] 和特异度 [ 真阴 性例数 /(真阴性例数 + 假阳性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 SPSS 22.0 软件分析,计量 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以 (x ±s) 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 检验,以 [例 (%)] 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比较 核磁共 振的恶性病变诊断正确率与 X 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种检查方法对微钙化等级的诊断结果比较 在 84 例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BI-RADS 分级为 3 类(32 例),4 类(42 例),5 类( 10 例)。在 3、4、5 类的比较中,核磁 共振对于乳腺微钙化病变等级诊断的正确率要高于 X 线,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2.3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 核 磁共振的诊断敏感度与 X 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核磁共振检测对于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的特 异度高于 X 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2.4 病例分析 典型病例影像结果见乳腺钼靶(图 1 )、 乳腺 MRI(图 2),病理检查结果见图 3.

\
\

 
  3 讨论

  乳腺癌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 [6] ,严 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 期诊断并治疗是乳腺癌防治的核心内容,而乳腺微小钙化则是乳腺癌早期病变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对乳腺癌早期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7] 。乳腺微钙化的发生原因是钙物质在 患者的乳房中沉淀,通常会有疼痛症状,需要进行对症治 疗,所以一旦发现患者有乳腺微钙化病变,就要定期进行 诊断, 为后续的治疗及康复做好基础 [8] 。BI-RADS 分类标 准显示 BI-RADS 4 类的微钙化灶中, 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 的可能性为 2%~95%[9], 肿瘤的良、恶性跨度较大。《中 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建议对乳腺 X 线诊断 发现的 BI-RADS ≥ 4 类的微钙化灶进行活组织诊断 [10], 但活组织诊断报告显示约 61.6%~77.0% 的微钙化灶是良性 病变 [11- 12] ,这意味着为排除乳腺癌的可能会导致大量不必要的临床活组织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是一种 较为常见的影像学诊断方式,也是一种较为新型的诊断方 式,不会对人体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其在肿瘤的诊断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有研究显示 3.0T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 在乳腺微钙化病变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14]。

\

 
  近年来, DCE-MRI 通过测量速率常数(KEP)和容量 转移参数(KTRAN)对乳腺病变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 鉴别出其良、恶性 [15- 16] ,成为有望突破半定量分析局限性 的一种研究方式,且逐渐成为医学影像学研究热点之一。 其诊断结果有望帮助临床医师降低微钙化灶的活组织诊断 率。本研究结果显示, 3.0T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微钙 化病变诊断中的恶性病变诊断情况与 X 线比较, 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 ,这表明其在乳腺微钙化的诊断中具 有显著的效果,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在 BI-RADS 分级 中, 核磁共振的诊断的正确率高于 X 线。在两种检查方式 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情况中,核磁共振检测对于乳腺微钙化 病变诊断的特异度要高于 X 线, 但两者在诊断敏感度上差 异不明显。这表明核磁共振对乳腺微钙化的区分上具有更 高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 3.0T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观察到 患者病变处的更多、更微小的细节,为病情的诊断提供更 加全面的参考,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 3.0T 核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微钙化病变 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其乳腺微钙化病变等级的正 确率和特异度较高,可以将其作为乳腺微钙化的诊断参考,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隋旭蕾 , 唐小峰 . 数字化乳腺摄影评价无肿块型乳腺癌微钙化的研究进展 [J]. 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18. 28(1): 148- 150.

  [2] 程流泉 , 李席如 , 刘梅 , 等 . 多参数 MRI 的 BI-RADS 分类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 2015. 23(3): 176- 182.

  [3] 张辉 , 邹利光 , 逄鑫 , 等 . 大鼠乳腺癌 CT 灌注成像与肿瘤病理分级和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 2010. 32(11): 1131- 1135.

  [4] GHONCHEH M, POURNAMDAR Z, SALEHINIYA H. Incidenceand mortality and epidemiology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world[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6. 17(S3): 43-46.

  [5] SINN H P, KREIPE H.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who classification ofbreast tumors, 4th edition, focusing on issues and updates from the3rd edition[J]. Breast Care, 2013. 8(2): 149- 154.

  [6] 刘淑敬 , 杨光 , 李亚男 , 等 . 三阴性乳腺癌 X 线征象及临 床病理分析 [J]. 实用放射学杂志 , 2016. 32(7): 1043- 1047.

  [7] 夏德新 , 李德春 , 赵莉 , 等 . 数字化乳腺 X 线立体穿刺结合网格辅助定位在诊断隐匿性乳腺癌微钙化中的应用 [J]. 广东医学 ,2014. 35(23): 3699-3701.

  [8] 邱永娟 , 冯峰 . 联合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2018. 2(18):146- 147.

  [9] American Colege of Radiology (ACR). Breast imaging-reportingand data system (BI-RADS) [M]. 3rded. Reston: Am ColegeRa- diol,1998: 1290.

  [10]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9 年版 )[J]. 中国癌症杂志 , 2019. 29(8): 609-680.

  [11] HRKAC PUSTAHIJA A, IVANAC G, BRKLJACIC B. US andMRI in the evaluation of mammographic BI-RADS 4 and 5microcalcifications[J]. Diagn Interv Radiol, 2018. 24(4): 187- 194.

  [12] 徐晓军 , 颜蕴文 , 张敬杰 . 高频彩色超声结合钼靶 X 线摄片精确定位切除乳腺隐匿性钙化灶 [J/CD]. 中华乳腺病杂志 ( 电子版 ),2012. 6(5): 88-92.

  [13] 孔祥群 , 吴小玲 , 高忠博 . MRI 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J]. 实用临床医学 , 2017. 18(2): 85-86.

  [14] 史学莲 , 时高峰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2018. 38(3): 210-213.

  [15] 温栋梁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 2018. 19(2):131- 133.

  [16] 张晖 , 单春辉 , 王勇 .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诊断和预估乳腺癌复发中的价值 [J]. 磁共振成像 , 2017. 8(11):827-8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63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