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非肠道病毒 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热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6 11:15: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非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热性惊厥( FS )的临床特征,研究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1 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66 例 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 依据是否伴发 FS 分为惊厥组( 17 例)和非惊厥组( 49 例)。统计惊厥组患儿临床特征;对比 两组患儿相关临床资料与血清细胞因子 [ 血清白细胞介素 -2 ( IL-2 ) 、白细胞介素 -6 ( IL-6 ) 、白细胞介素 -8 ( IL-8 ) 及肿瘤坏死因子 -α ( TNF-α ) ] 水平, 并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 筛选非 EV71 型感染 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影响因素。 结果 17 例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伴发 FS 的患儿中 4 岁以下的占比为 94. 12%,惊厥时体温为 39 ℃ 以上的占比为 64.71% ,惊厥持续时间 15 min 以内的占比为 88.24% ,惊厥距离发病时间为 1~2 d 的占比为 58.82%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惊厥组中有直系家属 FS 家族史、有手足口病接触史患儿占比均显著高于非惊厥组;惊厥组患儿血清 IL-2 、IL-6 、IL-8 、TNF-α 水平均显 著高于非惊厥组(均 P<0.05 )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有直系家属 FS 家族史、有手足口病接触史及血清 IL-2 、IL-6 、IL-8、 TNF-α 水平高均是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危险因素( OR=9. 180 、2.959 、0.028 、3.364 、8.466 、3.747 ,均 P<0.05 )。 结 论 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伴发 FS 多发生于 4 岁以下患儿, 惊厥时体温多为 39 ℃ 以上, 惊厥持续时间多为 15 min 以内, 惊厥距离发 病时间为 1~2 d;且有直系家属 FS 家族史、有手足口病接触史及血清 IL-2 、IL-6 、IL-8 、TNF-α 水平高均是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危险因素,且应警惕首次发生 FS 年龄较小的患儿,临床可依据上述因素及时给予患儿针对性措施,降低非 EV71 型感染手足 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风险。

  关键词: 非肠道病毒 71 型,手足口病,热性惊厥,细胞因子,危险因素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且有较强的传染性, 为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以发热及手、足、口等部位散发 性皮疹和疱疹为主,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 [1] 。由于引 起手足口病的相关肠道病毒类型较多,儿童在疾病流行 期间可反复感染不同血清型肠道病毒,以肠道病毒 71 型 ( EV71 )为主要病原体,而非 EV71 型感染的症状相对较 轻,导致手足口病症状通常不典型,但有部分患儿出现高烧持续症状;由于小儿神经中枢不完善,发热时体温调节 中枢不健全,易出现惊厥 [2] 。热性惊厥( febrile seizures, FS)属于儿童惊厥最常见的疾病,通常在患儿肛肠温度为 38.5 ℃ 以上时发作,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常表现为突发 意识丧失、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心跳暂停,严重影响患儿 生命安全 [3] 。因此, 研究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危险因 素至关重要。目前关于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相关危险 因素尚未明确,朱伟金等 [4] 研究显示,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发生机制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紊乱有关。

  本研究旨在分析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后的临床 特征,研究其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非 EV71 型感染手足 口病患儿伴发 FS 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1 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66 例非 EV71 型感染 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其是否伴发 FS 分为惊厥 组( 17 例)和非惊厥组(49 例)。纳入标准:符合《手 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5] 与《热性惊厥诊断治疗 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 实用版)》[6]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 中枢神经系统未感染者;首次发作 FS 者等。排除标准: 家族有癫痫史者;合并神经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障碍者; 重要脏腑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等。本研究 经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①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首次发生惊厥年龄(<2 岁、2~4岁、5~8 岁)、既往发作次数( <2 次、 ≥ 2 次)、惊厥时 的体温( 38.5~39 ℃、>39 ℃)、惊厥持续时间( <6 min、 6~15 min、>15 min)、惊厥距离发病时间( 1~2 d、>2 d)。

  ②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 龄、病程、直系家属 FS 家族史、是否合并并发症、是否 母乳喂养、是否有手足口病接触史。采集两组患儿空腹 静脉血 4 mL ,离心(转速: 3 000 r/min,时间: 15 min) 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白细胞 介素 -2 ( IL-2)、白细胞介素 -6 ( IL-6)、白细胞介素 -8 ( IL-8)及肿瘤坏死因子 - α ( TNF- α )水平。③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影响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 病患儿发生 FS 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两组间比较行 χ2 检验,多组 间比较采用 χ2 趋势分析;计量资料均首先进行正态性和 方差齐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 ( x ±s) 表 示,行 t 检验;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影响 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发生 FS 的危险因素。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临床特征 4 岁以下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占比为 94. 12%,惊厥时体温为 39 ℃ 以上的患儿占比为 64.71%, 惊厥持续时间 15 min 以内的患儿占比为 88.24%,惊厥距离 发病时间为 1~2 d 的患儿占比为 58.82%,见表 1.

\

 
  2.2 影响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单因素 分析 惊厥组中有直系家属 FS 家族史、有手足口病接触 史患儿占比均显著高于非惊厥组,惊厥组患儿血清 IL-2、 IL-6、IL-8、TNF-α 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惊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2.3 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 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小儿手足口病是否惊厥(惊 厥 =1.未惊厥 =0 );直系家属 FS 家族史(是 =1.否 = 0 );手足口病接触史(是 =1.否 =0)。

  2.4 影响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多因 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 伴发 FS 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的因素为自变量,纳入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有直系家属 FS 家族史、有手足口病接触史及血 清 IL-2、IL-6、IL-8、TNF- α 水平高均是非 EV71 型感染手 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OR=9. 180、2.959、0.028、3.364、8.466、3.747.均 P<0.05 ), 见表 3.

\
 
  3 讨论

  手足口病属于儿童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方式 有粪口途径、密切接触、呼吸系统等,且传播能力较强, 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及手、足等部位皮肤出现疱疹。引起 手足口病肠道病毒较多, 相关数据显示, 近年来, EV71 型 和 CV16 型肠道病毒的感染人数持续下降,但是其他类型 的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患儿开始呈现不断升高的 趋势 [7-8] 。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常伴发 FS,而 FS 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其中病毒感染导致的发热是 主要的因素。 FS 患儿经临床治疗后预后良好, 但是少数患 儿出现癫痫、运动功能障碍等神经功能异常的症状,给患 儿的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因此,分析影响非 EV71 型感 染手足口病患儿发生 FS 的危险因素,对临床治疗有重要 意义。

\

 
  本研究结果显示, 17 例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伴发 FS 的患儿中 4 岁以下患儿较为多见, 可能是由于, 年龄越 小的患儿大脑皮质发育不成熟、髓鞘化不全, 神经递质和酶 的活性相对紊乱,故年龄越小的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 患儿越易伴发 FS;另外, 高热惊厥时患儿机体体温较高, 多达 39℃ 以上;李侗曾等 [9] 研究显示, 非 EV71 型感染手 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时,惊厥持续时间多为 15 min 以内, 惊厥距离发病平均时间为( 1.1±0.4) d,本研究结果与其 相似, 提示临床对于年龄较小、体温 39℃ 以上的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应在发病前 2 d 内密切监测其体温, 及时进行对症处理,降低伴发 FS 的发生风险。

  本研究中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直系 家属 FS 家族史、有手足口病接触史均是非 EV71 型感染手 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为,国内相 关研究显示, FS 的发病与患儿的神经功能、发热及遗传因 素有关系 [10] 。有直系家属 FS 家族史、有手足口病接触史 的患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更易伴发 FS。因此应密切观察 此类患儿发病情况,抵抗力较弱的患儿应增强机体的免疫 功能;另外应做好隔离措施,阻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每天对学校或者家里日用品消毒,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感染的风险。

  此外, 本研究结果发现, 惊厥组患儿血清 IL-2、IL-6、 IL-8、TNF-α 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惊厥组,表明炎症因子水 平较高可引起非 EV71 型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手足口病 患儿本身抵抗力相对较差,可能继发细菌感染,促进炎症 因子的释放,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受到过度刺激,致使 FS 发生 [11] 。IL-2 参与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影响神经递质 的水平,FS 发生时呈现高表达状态;IL-6 具有协同和扩 大炎症反应的作用,TNF-α 对“瀑布”炎症反应有一定的 影响, IL-8 能够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IL-6、IL-8、 TNF-α 水平升高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释放自由基,破坏 血脑屏障,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发 FS [12] 。本研究 中,血清 IL-2、IL-6、IL-8、TNF-α 水平高均是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及时监 测患儿炎症因子,并给予患儿抗炎药物治疗,避免患儿伴 发 FS。

  综上, 非 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多发生于 4 岁以下患儿,惊厥时体温多为 39 ℃ 以上,惊厥持续时间多为 15 min 以内,惊厥距离发病时间为 1~2 d;且有直 系家属 FS 家族史、有手足口病接触史及血清 IL-2、IL-6、 IL-8、TNF-α 水平高均是非EV71 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伴发 FS 的危险因素, 临床可依据上述因素及时给予患儿针对性 措施,降低患儿伴发 FS 风险,但由于本研究中所纳入的 样本量较小,研究结论仍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证实。

  参考文献

  [1] ZHAO T S, DU J, SUN D P, et al.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coxsackievirus A6 causing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China and global implications[J]. Rev Med Virol, 2020. 30(2): e2087.

  [2] 赵仕勇 , 陈海哨 , 宋闻 , 等 . 其他型别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病毒排泌时间分析 [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 2020.47(1): 25-29.

  [3] 刘春艳 , 龙佩 , 朱薇 . 血清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及乳酸转氨酶联合检测对小儿手足口病诊断意义探讨 [J]. 实用医院临 床杂志 , 2019. 16(1): 11- 13.

  [4] 朱伟金 , 梁会营 , 叶家卫 , 等 . 手足口病伴发惊厥患儿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 [J]. 中华传染病杂志 , 2016. 34(9): 565-56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J]. 国际呼吸杂志 , 2010. 30(24): 1473- 1475.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 . 热性惊厥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 (2017 实用版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2017. 32(18): 1379- 1382.

  [7] 许华山 , 陈凤英 , 吴俊峰 , 等 . 肠道病毒不同亚型与手足口病并发热性惊厥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J]. 实用药物与临床 , 2017. 20(11): 1294- 1296.

  [8] 刘坤鹏 , 罗芳 , 门光国 , 等 . 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神经系统损害影响因素研究 [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 2020. 21(9): 987-989.

  [9] 李侗曾 , 吉杉 , 蔡妙甜 , 等 . 手足口病伴发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北京医学 , 2019. 41(6): 487-490.

  [10] 黄笑笑 , 王华萍 , 罗鹏燕 . 手足口病伴发惊厥患儿的临床特征和 护理干预 [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 2019. 17(1): 90-92.

  [11] 马玲彦 , 李叶红 , 刘广安 , 等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研究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 2016. 34(4): 93. 52.

  [12] 冯慧芬 , 段广才 , 朱光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动态变化与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关系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2015. 30(6): 453-4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56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