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羟苯磺酸钙联合眼底激光方案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作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8 11:48: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羟苯磺酸钙联合眼底激光方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 ,对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微循环参数及空腹血糖 ( FBG )、餐后 2 h 血糖( 2 h PBG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 ( IGF- 1 ) 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54 例 DR 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27 例) 和观察组( 27 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眼 底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 1 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最佳矫正 视力( BCVA ) 、视网膜厚度( CMT ) 、眼压、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微循环参数(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 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 ,以及 FBG 、2 h PBG 、血清 VEGF 、IGF- 1 水平。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 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值、CMT 、眼压、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视网膜中央动脉的阻力指 数、搏动指数及 FBG 、2 h PBG 、血清 VEGF 、IGF- 1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 的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羟苯磺酸钙联合眼底激光方案治疗 DR 效果明显, 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视网膜厚度、眼压,改善血糖和视网膜病变情况,促进视网膜微循环。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激光,羟苯磺酸钙,视力,血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DR)为糖尿 病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与长 期慢性高血糖、机体糖代谢紊乱有关,患者常见视力模 糊、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脱离等症状,若未及时得到有效 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甚至致盲。眼底激光可封 闭视网膜无灌注区域,改善视网膜缺氧状态,抑制新生血 管的生成,可有效控制 DR 病情发展,但易引起视功能损 害、黄斑水肿等并发症,预后不佳 [1] 。羟苯磺酸钙为一种 改善微血管循环的毛细血管保护药物,可降低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控制视网膜血液渗出,还可抑制血栓形成, 提高患者视力 [2]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羟苯磺酸钙 联合眼底激光方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对患者 视网膜中央动脉微循环参数及空腹血糖(FBG)、餐后 2 h 血糖(2h PB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 生长因子 - 1 ( IGF- 1 )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盱眙县 人民医院收治的 54 例 DR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7 例)和观察组(27 例)。对照组中男、女患 者分别为 16、11 例;年龄 42~72 岁,平均(57.00±8.50 ) 岁;糖尿病病程 4~14 年,平均( 9.00±2.55 )年。观 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15、12 例;年龄 42~73 岁, 平均( 57.50±8.55 )岁;糖尿病病程 5~13 年,平均 ( 9.00±2.5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组间可比。诊断标准:参照《我国糖尿 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 年)》[3] 中的相关诊断 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均为单眼发病 者;有明确糖尿病病史者;有视力模糊、视网膜出血症状 者等。排除标准:有眼部外伤史、手术史者;非糖尿病导 致的视网膜渗漏、视力下降者;合并青光眼、白内障等其 他眼部疾病者;有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者;肝、肾功 能损伤者;无法耐受激光治疗者;近期服用影响血小板功 能、活血化瘀类药物者等。研究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 会批准,且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降糖、降血压、调脂等 常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眼底激光 治疗:治疗前,给予患者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天津金 耀集团河北永光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66782.规 格: 5 mL/ 瓶)散瞳至直径为 7 mm 左右。应用眼底激光 治疗仪(美国 IRIDEX 公司,型号:IQ577),设置光斑 大小 100~200 µm,邻近中心凹附近区光斑直径 100 µm, 周围光斑直径 200 µm,曝光时间 0.05~0.2 s ,治疗功率100 mW。邻近中心凹采用 1 级 / 更弱光斑,中心凹外至 旁黄斑区, 逐渐增至 1~2 级光斑,共 1 000~1 500 个点,1 次 / 周,治疗 4次。若患者有黄斑水肿,先光凝黄斑区; 若有局限性黄斑水肿,仅对其局部渗漏部位进行光凝。观 察组患者接受羟苯磺酸钙联合眼底激光方案治疗:眼底激 光方法同对照组,另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江苏万高药 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203548.规格: 0.5 g/ 粒) 口服治疗,0.5g/ 次,3 次 /d,两组患者均治疗 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视力提高 2 行及以上,视力模糊、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脱离等症状 显著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视力提高 1 行,但不足 2 行,上述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视力未提高甚至 下降,上述症状没有缓解 [3] 。总有效率 =(显效 + 有效) 例数 / 总例数 ×100%。②视力相关指标。最佳矫正视力 ( BCVA):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 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视网膜厚度( CMT): 采 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进 行检测;眼压:采用眼压计测量眼压;视网膜新生血管 荧光素渗漏面积:给予 20% 荧光素钠 3 mL,肘前静脉注 射后 5 min,采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仪对渗漏面积进行检测。③视网膜中央动脉微循环参数。于治疗前后,采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徐州市大为电子设备有限公 司,型号:DW-PE582),对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峰值血 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进行检测。 ④ FBG、2 h PBG、血清 VEGF、IGF- 1 水平。于治疗前后, 在患者空腹、餐后 2 h 分别抽取 3 mL 静脉血,一部分血 样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型 号:AU5800 型)检测 FBG、2 h PBG 水平;另一部分血样 经 3 000r/min 转速离心 10 min,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 法检测血清 VEGF、IGF- 1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均 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 ( x ±s) 表示,行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视力相关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患者 LogMAR 视力值、CMT、眼压、视网膜新生血管 荧光素渗漏面积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微循环参数比较 与治疗 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平 均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搏 动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均 P<0.05),见表 3.

\
 

  2.4 两组患者 FBG、2 h PBG 及血清 VEGF、IGF-1 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FBG、2 h PBG 及血 清 VEGF、IGF- 1 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
 

  3 讨论

  DR 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是一种影响视力的慢性进行性疾病。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 致微血管病变,眼底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壁周围细 胞丢失,形成微血管瘤,破坏了血- 视网膜屏障,导致视 网膜持续缺血、缺氧, 使视网膜细胞功能缺损, 引发 DR。 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极易导致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 网膜脱离等,严重者还会导致失明,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4]。眼底激光治疗 DR,通过用激光将视网膜病变的部位 进行光凝,阻断氧气供应,避免由于缺氧而导致新生血管 形成,进而缓解患者症状,达到治疗效果,但激光光凝可 能会损伤视网膜外层,治疗效果有待提升 [5]。

  羟苯磺酸钙属于血管保护剂之一,生物利用度高、视 网膜穿透性好,能够改善眼底微循环,抑制眼底组织因血 糖代谢紊乱造成的血管基底层膜增厚,从而降低视网膜厚 度,降低眼压,调节视力,与眼底激光联合应用可达到稳 定、改善视力的效果 [6]。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 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BCVA、CMT、眼压、 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羟苯 磺酸钙联合眼底激光方案治疗 DR,可提高患者视力,降 低视网膜厚度、眼压,效果显著。

  研究表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阻 力指数均会在增殖前期 DR 时出现明显变化,血流速度较 正常人群会下降, 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则会增高 [7]。本研究 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 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均低于 对照组,提示羟苯磺酸钙联合眼底激光方案治疗 DR,能够有效促进视网膜微循环。分析原因可能为,羟苯磺酸钙 可通过调节微血管壁的生理功能,直接影响眼部的血液循 环,增加眼前节和视网膜的血液灌注,还具有软化和扩张 血管的作用,改善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指标,从而提高患者 视力 [8]。

\
 

  VEGF 为作用最强的血管生长因子,可激活血管内 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使炎症细胞活化、黏附分子呈 高表达,进而使视网膜内微血管发生异常。IGF- 1 可对视 网膜细胞增生进行调控,促使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若 IGF- 1 呈高表达, 会趋化单核细胞侵犯视网膜, 加重患者病 情 [9]。本研究中,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FBG、2 h PBG、血清 VEGF、IGF- 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羟苯磺酸钙联合 眼底激光方案治疗 DR 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 能及血糖水平。究其原因,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有害的 糖基化终末产物生成,增强氧化应激反应,使血管内皮受 损、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增强,从而导致视网膜慢性缺血 低氧, 引发 DR,因此, 理想的血糖控制为延缓 DR 的重要 前提。羟苯磺酸钙可增强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柔韧性、通透 性,降低血浆黏稠性,加强微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抑制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强内皮依赖性的 动脉舒张作用,改善视网膜微循环,从而降低患者血管内 皮功能,调节血糖,改善视网膜病变情况 [10]。

  综上,羟苯磺酸钙联合眼底激光方案治疗 DR 效果明 显,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视网膜厚度、眼压,改善血糖 和视网膜病变情况,促进视网膜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

  参考文献

  [1] 司长峰 , 杨达珍 , 王佳 , 等 . 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J]. 临床眼科杂志 , 2016. 24(5): 407-409.

  [2] 王阜蕾 , 李春林 . 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老年Ⅲ ~ Ⅳ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玻璃体 PEDF、VEGI 表达的影响 [J]. 中国激光 医学杂志 , 2019. 28(4): 197-202.

  [3]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 . 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 (2014 年 )[J]. 中华眼科杂志 , 2014. 50(11): 851-865.

  [4] 段娜 , 戴丹 , 周灵 . 血栓通联合眼底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血清NOS、VEGF 和IL-6 的影响 [J]. 河北医药 , 2016.38(18): 2751-2753. 2757.

  [5] 张书林 , 尧雪洲 . 眼底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J]. 中国医学装备 , 2015. 12(5): 78-81.

  [6] 张茉莉 , 田蓓 , 魏文斌 . 577 nm 激光多点与单点扫描模式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比较 [J]. 中华 眼底病杂志 , 2015. 31(1): 36-40.

  [7] 朱振涛 . 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J]. 国际眼科杂志 , 2017. 17(2): 288-290.

  [8] 李磊 , 王刚 , 马远程 . 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60 例疗效分析 [J]. 安徽医药 , 2019. 23(7): 1452- 1455.

  [9] 杨华 , 张超 . 羟苯磺酸钙辅助眼底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J]. 贵州医药 , 2022. 46(1): 90-91.

  [10] 李莉 . 激光光凝联合羟苯磺酸钙及血栓通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循环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J]. 应用激光 , 2019. 39(3): 530-5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540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