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乳腺癌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 1、胰岛素受体底物-2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13:39: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 - 1 ( IRS- 1 ) 、胰岛素受体底物 -2 ( IRS-2 )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 系, 以期为临床诊治乳腺癌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7 月收治的 60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 料,收集其乳腺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各 60 例,全部标本均实施免疫组化检测。比较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癌旁组织 IRS- 1 、 IRS-2 表达情况;探讨乳腺癌组织 IRS- 1 、IRS-2 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 IRS- 1 、IRS-2 的高表达率均显著 高于乳腺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 IRS- 1 、IRS-2 高表达患者中 T3 期、 N3 期的占比均显著高于 IRS- 1 、IRS-2 低表达患者(均 P<0.05 )。 结 论 IRS- 1 、IRS-2 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水平,且 IRS- 1 、IRS-2 表达水平与患者 T 、N 分期关系密切,可在临床上诊断和治疗乳腺癌 方面起协助作用。

  关键词: 乳腺癌,胰岛素受体底物 - 1.胰岛素受体底物 -2

  乳腺癌是一种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患 者早期没有典型症状,容易与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混 淆,不易引起重视。随着病情进展,其可能出现周围淋 巴结转移,也可以通过血行转移,到达肺、脑等重要的生 命器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研究显示,多种基 因的异常表达和机体微环境众多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与 乳腺癌的转移、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1] 。胰岛素受体底物 - 1 ( IRS- 1 )、胰岛素受体底物 -2 ( IRS-2)均属于胰岛素受体 络氨酸激酶底物家族中的成员,参与多种细胞因子的信号 转导,通过与受体结合发生自身磷酸化为下游信号转导提 供结合位点,从而激活下游转导通路 [ 磷脂酰肌醇 3 激酶( PI3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 ], 调控细胞的生长、存活、分化及代谢,且高表达时可使细 胞发生癌变, 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2-3]。本研究旨在探 讨 IRS- 1、IRS-2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 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上诊治乳腺癌提供参 考,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2019 年 8 月至 2021 年 7 月收治的 60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 别取其乳腺癌组织标本与乳腺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检 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 范(2017 年版)》[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 上述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学检测确诊;未接受放化疗治疗;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者;临床资料完整者等。排除标 准:既往有恶性肿瘤史或伴随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急、 慢性炎症疾病或基础疾病者;影像学检查存在可疑远处转 移;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等。四川省妇幼保健 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此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 于乳腺癌根治术术中切除病灶组织,并 采集距离病灶组织大于 5 cm 的癌旁正常组织 2~3 块(经 病理诊断确诊无癌细胞残留),30 min 内使用浓度 4% 的多 聚甲醛溶液进行固定 1~2 d,使用乙醇脱水后再使用甲苯 溶液对切片进行清洗,石蜡包埋制作成组织蜡块。

  1.2.2 免疫组化检测 对组织蜡块进行连续切片(厚度: 4 μm ),并将组织切片贴附在预先处理的载玻片上,随后 将其放在 60 ℃ 干燥箱中进行烘烤 2 h,室温保存;使用 二甲苯进行脱蜡和梯度酒精进行水化处理;在室温避光 下,使用 3% 过氧化氢处理 10 min,山羊血清封闭(浓度 10%)孵育 30 min;磷酸盐缓冲盐溶液( PBS)浸泡 2 次,5 min/ 次。分别加入单克隆抗体,对照组以PBS 代替一 抗 4 ℃ 孵育过夜,室温复温( 45 min) → 二抗( 37 ℃ 孵 育 20 min) → 三抗( 37 ℃ 孵育 20 min); 在 1 滴二氨基 联苯胺显色液与 1 滴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约 50 μL)的混合液中加入 1 mL 双蒸水并混匀,在显微镜 下观察切片组织颜色和强度适中后,立即使用自来水终 止显色,苏木素复染细胞核 5 min,中性树胶封片。使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 Radiometer Medical ApS ,型号: AQT90 FLEX)检测 IRS- 1、IRS-2 表达水平。细胞染色情 况通过显微镜进行判定,同时统计其表达情况。由两名 病理科医师对所有病理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情况进行观察 确认。

  1.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判定标准 IRS- 1 与 IRS-2 高表达:呈棕黄色或棕褐色,根据标本染色强度 [ 无着 色(0 分,阴性)、浅黄色( 1 分,弱阳性)、棕黄色( 2 分,阳性)、棕褐色( 3 分,强阳性)] 及范围 [ 棕黄色 染色范围≤25% 为 1 分,25%< 染色范围≤ 50% 为 2 分, 50% < 染色范围≤75% 为 3 分,染色范围>75% 为 4 分 ] 判定,免疫组化评分 = 染色强度 × 染色范围, ≤ 1 分为低 表达,>2 分为高表达(5~8 分、9~12 分别为中度阳性、强 阳性) [5]。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乳腺癌组织与乳腺癌癌旁组织 IRS- 1、IRS-2 表达情况。②分析乳腺癌组织 IRS- 1、IRS-2 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其中临床病理特征 包括组织学分期(Ⅰ、Ⅱ、Ⅲ期)、肿瘤直径( <2 cm 或 ≥ 2 cm )、淋巴结转移(有或无)、T 分期 [T1:肿瘤最大直 径≤20 mm;T2:20 mm< 肿瘤最大直径≤50 mm;T3 :肿瘤 最大直径 >50 mm]、N 分期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2: 同侧Ⅰ、Ⅱ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移动(N1 )、同侧Ⅰ、 Ⅱ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融合(N2 );N3 :同侧锁骨 下淋巴结(Ⅲ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Ⅰ、Ⅱ级腋 窝淋巴结转移 ] [6] ;组织学分期标准: 按照腺管形成 [ 腺 管形成 >75%( 1 分),10%≤腺管形成≤75% ( 2 分),腺管 形成 <10%( 3 分)]、核的多形性 [1 分(与肿瘤周围正常 乳腺组织比较,细胞规则,核小或稍大)、2 分(较正常上 皮细胞大,有中度异形性,可见空泡核及核仁)、3 分(瘤 细胞有明显的多形性,可见巨核及畸形核)] 及核分裂计 数 [ 核分裂计数评估,在细胞生长活跃区,计数 10 个高 倍视野( 400× ),然后算出每 10 个高倍视野的核分裂数 ( 1 分: 0~1 个; 2 分: 2~3 个; 3 分:>3 个 ] 3 项总分进行 评估,总分为 3 者之和,3~5 分为Ⅰ级,6~7 分为Ⅱ级,8~9 分为Ⅲ级 [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使用 [ 例 (%)] 表示,行 χ2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 用χ2 趋势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乳腺癌组织 IRS-1、IRS-2 表达情况 乳腺癌组织中 IRS- 1、IRS-2 的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腺癌旁组织,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1.IRS- 1、IRS-2 在 乳腺癌组织中均有广泛表达,呈棕褐色,阳性细胞占比 ≥ 51%,定位于细胞浆内,见图 1-A、图 1-B。

\
 

  2.2 乳腺癌组织 IRS-1、IRS-2 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的关系 乳腺癌组织 IRS- 1、IRS-2 高表达患者中 T3 期、N3 期占比均显著高于 IRS- 1、IRS-2 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表 3.

\
\
 

  3 讨论

  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在早期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 状,因此容易被患者忽视,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进行相关检查才发现病灶,但是为时已晚,癌细胞已发生远 处转移,进而导致多器官出现病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 全。此外,乳腺癌患者不同的疾病进展阶段,也会有不同 的治疗方式与预后。因此,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的乳腺癌诊 断方法,对指导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与改善患者 预后意义重大。随着临床对乳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 基因突变是其分子发病机制,并且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 程中均有多基因参与。因此,了解细胞增殖标志物水平, 对诊断乳腺癌具有积极意义。

  IRS 是被激活的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作用的底物, 具有较多的残基,发生磷酸化,参与了细胞因子信号转导 的磷酸化蛋白,控制下游信号的传导,参与细胞的增殖、 分化、凋亡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其异常时可使细胞发生癌 变, 导致肿瘤的发生 [8] ;而 IRS- 1、IRS-2 属于胰岛素受体 底物家族中的主要成员,可作为胰岛素信号转导系统中的 关键中介分子,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同时, 该蛋白参与多种激素、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 以维持细胞的基本功能。相关研究显示,IRS- 1、IRS-2 蛋 白与乳腺癌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关系 [9] 。本研究 中, 乳腺癌组织中 IRS- 1、IRS-2 的高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 腺癌旁组织, 提示 IRS- 1、IRS-2 在乳腺癌癌组织和癌旁组 织中的表达具有较大的差异,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
 

  IRS- 1 可通过调控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PTB)的表 达,消除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 1 ( IGF- 1R)对细胞分化的作用,从而促进细胞转化,IRS- 1 在乳腺癌中持续被 激活,高表达 IRS- 1 会促进乳腺上皮细胞增殖 [10] 。IRS-2 高表达于乳腺癌中,主要通过调节下游通路 PI3K 促进细 胞有丝分裂,从而导致恶性肿瘤的增殖,同时还可以促进 间皮瘤细胞和神经细胞瘤的侵袭、转移 [11] 。本研究中, IRS- 1、IRS-2 表达均与组织学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 转移、 T 分期、 N 分期有关,说明 IRS- 1、IRS-2 表达与 临床病理特征有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患者 的恶性程度,这与上述指标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有关。

  综上, IRS- 1、IRS-2 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水平, 且上述指标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 T、N 分期等)关系密切,可在临床上诊断和治疗乳腺癌方面起 协助作用。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未对患者疾病 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随访,因此需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 周期,对疾病治疗和预后情况做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吕艳, 牛昀, 丁秀敏, 等. Skp2 和p27Kip1 表达异常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J]. 诊断病理学杂志 , 2015. 22(7):429-432.

  [2] QIU N, HE Y F, ZHANG S M, et al. Cullin7 enhances resistance to trastuzumab therapy in Her2 positive breast cancer via degrading IRS- 1 and downregulating IGFBP-3 to activate the PI3K/AKT pathway[J]. Cancer Lett, 2019. 464(1): 25-36.

  [3] 王毛毛 , 冯媚 , 蔡志福 , 等 . 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 AdipoR1、AdipoR2 及 IRS- 1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实用妇产科杂志 , 2018.34(9): 694-697.

  [4]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 (2017 年版 )[J]. 中国癌症杂志 , 2017. 27(9): 695- 759.

  [5] 邹华伟 , 王玉强 . IRS- 1 与 IRS-2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J]. 实用癌症杂志 , 2020. 35(1): 53-56. 65.

  [6] 薛卫成 . 介绍乳腺癌 TNM 分期系统 ( 第 7 版 )[J]. 诊断病理学杂志 , 2010. 17(4): 241-244.

  [7] 李明 , 全细云 .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与 ER、PR、CerbB-2、Ki-67表达的关系 [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 2009. 11(5): 15- 17.

  [8] 李捷 , 刘紫蒙 , 郑一琼 , 等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IRS1、PRSS3蛋白表达与磷酸化蛋白激酶 B 表达和预后的关系研究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21. 21(24): 4617-4622.

  [9] MERCADO-MATOS J, CLARK J L, PIPER A J, et al. Differential involvement of the microtubule cytoskeleton in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 (IRS- 1) and IRS-2 signaling to AKT determines theresponse to microtubule disruption in breast carcinoma cells[J]. J Biol Chem, 2017. 292(19): 7809-7816.

  [10] 罗利云 , 贾小婷 , 郑国沛 , 等 . miR- 126 介导的 IGF2/IGF1R/IRS1 信号活化促进 ErbB2 阳性乳腺癌细胞对 Herceptin 的耐受 [J]. 中国医师杂志 , 2017. 19(2): 163- 167.

  [11] GORGISEN G, GULACAR I M, OZES O N. The role of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IRS) proteins in oncogenic transformation[J]. Cell Mol Biol, 2017. 63(1): 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46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