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6 11:35: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8 月该院收治的 9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前后负性情绪 [ 抑郁 - 焦虑 - 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 DASS-21) ] 评分、运动耐力 [6 分钟步行距离(6 MWD) ] 水平、心功能指标 [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 水平和生命质量 [ 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 ] 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技能、护理态度、护 理知识水平和护理成效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抑郁、焦虑和压力等 DASS-21 评分 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 6 MWD、LVEF 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 组 LVEDD 水平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等 GQOLI-74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 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运动耐力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 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 降低负性情绪评分, 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老年冠心病,护理质量,负性情绪,运动耐力,心功能,生命质量

  Application effects of individualiz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YUAN Yuan, LIU Guofang

  (1st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of Nany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Nanyang 473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individualiz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9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9 to August 2020.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5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individualiz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the negative emotion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 (DASS-21)] score, the exercise endurance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6 MWD)] level, the cardiac function index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level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GQOLI-74)]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Results: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s of nursing skills, nursing attitude, nursing knowledge level and nursing effectiven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nursing, the DASS-21 scores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levels of 6 MWD and LVEF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LVEDD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and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GQOLI-74 scores of material life, phys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the individualiz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s, the exercise endurance level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mprove the levels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and reduce the negative emotion scor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nursing.

  【Keywords】 Individualiz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Nursing quality; Negative emotion; Exercise endurance; Cardiac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冠 脉血管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心肌血供与 氧供不足而诱发的心血管疾病 [1]。疾病多见于中老 年群体,病情反复,可导致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等 并发症 [2-3]。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不足,心功 能下降明显,需加强康复护理,以改善患者运动耐 力和心功能 [4]。研究显示,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可 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提升生命质量 [5]。本文观 察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8 月 本院收治的 90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纳入标准:符合《心血管疾病诊疗标准》中的相关 诊断标准 [6] ;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等 检查确诊;年龄 60~85 岁。排除标准:肝、肾功 能严重障碍;合并恶性肿瘤;存在认知障碍,难以 沟通。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 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 文号:20190408)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男 24 例,女 21 例;年 龄 60~85 岁, 平均(72.21±2.56) 岁; 病程 2~12 年, 平均(7.32±1.45) 年;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 心功能分级: Ⅱ 级 22 例, Ⅲ 级 17 例, Ⅳ级 6 例;合并症:高血压 22 例,糖尿病 15 例, 高脂血症 8 例。观察组男 22 例,女 23 例;年龄 62~84 岁, 平均(72.36±2.42) 岁; 病程 3~10 年, 平均(7.48±1.36) 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24例, Ⅲ级 16例, Ⅳ级5例;合并症:高血压25例, 糖尿病 14 例,高脂血症 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治疗,遵医嘱予以硝酸 酯类药物治疗心绞痛,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脂,予以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使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 护理, 包括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饮食与用药指导、 运动训练及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早期康复护 理。(1)健康教育。采用一对一宣教方式,使用 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 PPT 展示和视频等形式向 患者强调尽早开展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 时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组,以小组的形式每周召开 1 次座谈会,探讨并解决患者康复中存在的问题。(2)心理疏导:使用积极正面的支持性语言与患 者沟通交流,主动分析病情,告知其疾病转归和干 预效果,并讲解以往康复效果较好的病例,帮助其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与患者交流,引导其表 达个人感受,予以鼓励支持,可向患者播放具有激 励作用的音乐或电视节目。(3)运动方案制订与 执行。根据患者心功能和院内活动状态制订运动方 案。①心功能Ⅱ级:入院 1~2 d,鼓励患者下床活 动,距离 100~200 m,以患者无疲劳感为佳;待患 者可耐受(运动过程中无不适感) ,可根据患者身 体状况增加行走距离,也可选择打太极或瑜伽等非 剧烈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以 15~20 min 为佳,不宜 超过 30 min,运动期间注意监测心率。②心功能Ⅲ 级:入院 1~2 d 尽量不下床活动,优先选择头高脚 低右侧卧位,指导患者做小幅度主动运动,逐步过 渡至下床活动, 如站立、行走等, 5 min/ 次, 3 次/d, 强度以患者无疲劳感和无不适感为佳;待患者心功 能恢复至Ⅱ级,可按照心功能Ⅱ级患者的方式训练。 ③心功能Ⅳ级:入院 1~2 d 应绝对卧床休息,遵医 嘱规范用药, 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伸展四肢;3~4 d, 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旋转、腿部伸展、坐起等活 动,每 3 h 翻身一次,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鼓 励患者下床活动,采用椅子疗法,协助患者选择一 种舒适的姿势坐在椅子上,脊背挺直,平静呼吸 15 min,早晚各进行 1 次;待患者心功能恢复至Ⅲ 级根据②中方案训练,恢复至Ⅱ级根据①中方案训 练。训练过程中需有专业人员陪护,注意观察患者 面色和心率变化,出现不适感时应立即停止训练。 两组均护理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由 患者根据本院自制问卷评估,包括护理技能、护理 态度、护理知识水平和护理成效四项,各为 25 分, 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高。(2)比较两组护理前和 护理 3 个月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抑郁 - 焦虑 - 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DASS-21) 评价, 分成抑郁、焦虑和压力三 个维度,各维度均有 7 个条目,按照 0~3 分的 4 级 评分法计分, 分数越低, 提示心理状态越好 [7]。(3)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运动耐力水平和心功能指标水平。 患者运动耐力采用6分钟步行距离(6 MWD)判断, 记录患者 6 min 内在一段平直路面上行走的距离, 6 MWD 值越高表示运动耐力越好 [8];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美国 GE 公司 VIVID7) 测定左心室射血 分数(LVEF) 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采用生命质量 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包括物质生活、 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其中物质生活分 值范 围 16~80 分, 后三项分值范 围为 20~100 分, 分值越高生命质量越高 [9]。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技能、护 理态度、护理知识水平和护理成效等护理质量评分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
 

  2.2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抑郁、焦虑和压力等 DASS-21 评分比较,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抑 郁、焦虑和压力等 DASS-21 评分均明显低于护 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2.

\
 

  2.3 两组护理前后运动耐力水平和心功能指标水 平比较 护理前, 两组 6 MWD、LVEF 和 LVEDD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 后,两组 6 MWD、LVEF 水平均明显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LVEDD 水平明显低于 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3.

\
 

  2.4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 能等 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护理后,两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等 GQOLI-74 评分均明显高于 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4.

\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通常在情绪过激、过度劳累、吸烟、 酗酒后发病[10]。常规护理常嘱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 导致其血液循环状态不佳, 影响病情恢复 [11]。个体 化早期康复护理可弥补常规护理工作的不足,使患 者能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12-13]。

\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技能、护理态度、 护理知识水平和护理成效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要求护理 人员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可针对 性地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使其更好地配合临床护 理工作, 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 护理后, 观察组 6 MWD、LVEF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LVEDD 水平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个体化早期 康复护理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和身体耐受情况实施 康复训练,严格遵照循序渐进、由被动到主动、从 坐、站、行走等方面进行训练,而行走训练可锻炼 心肺功能,提高心脏收缩力,改善心脏负荷,从而 循序渐进地提高身体素质,逐渐增加运动耐力,改 善心功能 [14-15]。此外,患者担心康复训练达不到预 期效果,会产生心理压力,滋生焦虑、抑郁情绪, 降低护理依从性,影响预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和压力等 DASS-21 评 分均低于对照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 和心理功能等 GQOLI-74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 原因为个体化康复护理在康复训练前关注患者情绪 变化,针对患者存在的孤独、焦虑、抑郁等负性情 绪进行干预,利于维持良好心理状态,与健康教育 和康复训练联合应用,既可减少患者躯体上的不适 感,也能缓解心理压力,可进一步提高生命质量。 因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且随访时间较短,其 结果尚需后期加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开展深入 研究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早期 康复护理可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运 动耐力水平和生命质量评分, 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 降低负性情绪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关快活 . 4C 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19.36(2):141-143.

  [2] 李嫚嫚,王新娟,王素英 . 护士引导下的同伴支持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预后的影响 [J]. 护士进修 杂志,2020.35(7):650-654.

  [3] 胡薇 . 多维化个体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J]. 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7):1920-1922.

  [4] 王冠民,张凤 . 心脏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 PCI 术后心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8(7):102.

  [5] 江彩霞,郭杰文 . 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J]. 中国实用护 理杂志,2020.36(11):818-823.

  [6] 孙立谋. 心血管疾病诊疗标准[M]. 安庆:安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17-18.

  [7] 卢珊,段昕雨,邱明悦 . 抑郁 - 焦虑 - 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纵向等值性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0.28(5):950-953.

  [8] 张斯斯,赵丽,孟晓萍 . 冠心病患者 6 分钟步行试验与运动心肺评估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J]. 慢性病学杂志, 2019. 20(4):630-631.

  [9] 赵婷 .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预防性护理 [J]. 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136-137.

  [10] 魏丽霞 . 运动康复护理对高龄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 的影响分析 [J]. 中 国实用医药,2021.16(5):169-172.

  [11] 牛喜娟,付翠翠,李颖柯 . 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J]. 临床医学工程, 2020.27(1):91-92.

  [12] 胡杰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J]. 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9):3646-3647.

  [13] 刘莉 . 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8):192-194.

  [14] 徐芳佳 . 个体化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运动耐力及心功能恢复的影响 [J]. 黑龙江医学,2020.44(2):1731-1733.

  [15] 刘丽玲 . 个体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J]. 吉林医学,2020.41(2):472-4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15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