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比较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对盆底结构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0 11:47: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运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比较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对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12 月于该院 分娩的 116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分为研究组 67 例和对照组 49 例。研究组经阴道分娩,对照组经剖宫产分娩,于产后 6 周门 诊复查,  分别于静息、Valsalva 状态下完成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静息、Valsalva 状态下盆底结构指标(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 左右径)水平,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Valsalva 状态下盆腔三维超声成像指标 [ 膀胱颈移动度(BND) 、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膀胱膨 出率 ] 水平。 结果: 产后 6 周, 研究组静息、Valsalva 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研究组 Valsalva 状态下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膀胱膨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BND 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经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评估,阴道分娩对产妇盆底结构的影响大于剖宫产分娩。
 
  【关键词】  三维超声;阴道分娩;剖宫产;静息状态;Valsalva 状态;盆底结构;影响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vaginal and cesarean section delivery on pelvic floor structure by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ing
 
  ZENG Xintian, LI Qihong, CHEN Xiaoli, CHEN Lixuan, ZHONG Lili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73rd Group Military Hospital of PLA Army, Xiamen 361000 Fuji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effects of vaginal and cesarean section delivery on pelvic floor structure by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ing.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16 puerperae who gave birth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mode of deliver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67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9 cases). The study group delivered vaginall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delivered by cesarean section. The outpatient review occurred 6 weeks after delivery. Transperineal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ing was performed at resting and Valsalva states, respectively. The levels of pelvic floor structure indicators (levator hiatus area, 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 left-right diameter), the position of the bladder neck at resting state,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ing index of the pelvic cavity at the maximum Valsalva state [bladder neck descend (BND), internal urethral orifice funnel formation rate, cystocele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6 weeks after delivery, the levator hiatus area, the anterior-posterior diameter, and the left-right diameter of the study group at rest and at Valsalva state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osition of the bladder neck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rest (P>0.05). Further, the internal urethral orifice funnel formation rate and the cystocele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maximal Valsalva state; the BND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As assessed by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ing, vaginal delivery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puerperae pelvic floor structures than cesarean section delivery.
 
  【Keywords】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Vaginal delivery; Cesarean section; Resting state; Valsalva state; Pelvic floor structure; Effect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指盆底各支撑 组织功能退化、结构损伤所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包 括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 性功能障碍等 [1]。PFD 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  前认为与盆底支撑结构损伤、松弛有关 [2] 。妊娠期 间胎儿不断生长,分娩时盆底各肌群受牵连,甚至 撕裂,盆底神经受损,可导致盆底支撑结构变化, 引起 PFD[3]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多平面、实时动态观察膀胱、尿道、盆底肌群的形态结构变化,并 能通过成像自动获取容积数据,使结果更准确、可 靠 [4-5] 。本文运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比较阴道分娩 与剖宫产分娩对盆底结构的影响。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回 顾 性 分 析 2020 年 1— 12 月 于 本院分娩的 116 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 单胎;经多次产检提示胎位正常;未存在妊娠期 高血压、糖尿病、子痫等妊娠期并发症;足月分 娩;骨盆结构、功能正常;软产道正常;剖宫产 者因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无法有效配合,导致产程延长。排除标准:合并盆底器质性、功能性障碍 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合并严重肠粘连、结肠 梗阻、巨大子宫肌瘤、异位妊娠手术史;有严重 精神疾病无法有效配合彩超检查。根据分娩方式 分为研究组 67 例和对照组 49 例。研究组:年龄 20~37 岁,  平 均(24.12±2.68)  岁;  体 质 量 指 数 18.23~26.19 kg/m2,  平均(21.76±2.89)kg/m2 ;初 产妇 36 例,经产妇 31 例;新生儿体质量 2.12~ 3.78 kg,   平 均(2.82±0.89)kg。  对 照 组:   年 龄 19~39 岁,  平 均(24.56±2.46)  岁;  体 质 量 指 数 17.87~27.09 kg/m2,  平均(21.98±2.93)kg/m2 ;初 产妇 27 例,经产妇 22 例;新生儿体质量 2.32~ 3.95 kg,平均(2.91±0.78)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于分娩后 6 周到产后康复科门 诊完成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采用彩色超声检查 仪(GE Healthcare Austria GmbH & Co OG,  注册证 号 20142233180,  型号:Voluson E8 Expert),  嘱患 者排空粪便、尿液,取截石位,选择三维容积探头, 调整探头频率为 8 MHz,涂抹均匀耦合剂,将超声 探头置于阴道口、尿道口之间,分别于产妇静息、 Valsalva 动作下,仔细观察盆腔脏器、盆底结构,将 所得三维图像传至工作站完成数据分析、处理。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静息状态下盆底结 构指标水平,包括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 径。(2)比较两组 Valsalva 状态下盆底结构指标 水平, 包括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3)  比较两组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膀胱颈至耻骨联 合后下缘的距离)。(4)  比较两组 Valsalva 状态 下盆腔三维超声成像指标水平,包括膀胱颈移动度 (BND,膀胱颈至耻骨联合后下缘的距离与静息状 态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间的差值) 、膀 胱膨出率(观察膀胱的最低点是否超过耻骨联合后 下缘,若超过则为膀胱膨出)和尿道内口漏斗形成 率(观察尿道内口是否形成漏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息状态下盆底结构指标水平比较   产 后 6 周,研究组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 后径、左右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1。
 
  2.2   两组 Valsalva 状态下盆底结构指标水平比 较   产后 6 周,  研究组 Valsalva 状态下肛提肌裂孔 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比较   研究组静 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为(7.98±1.13)mm,  对照组 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为(7.67±1.02)mm。两组 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544,  P=0.063)。
 
  2.4   两组 Valsalva 状态下盆腔三维超声成像指标水 平比较   研究组 Valsalva 状态下尿道内口漏斗形成 率、膀胱膨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BND 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
\
 
 
  3  讨论
 
  PFD 是妊娠、分娩的常见并发症,  以高龄产妇、 初产妇多见 [6] 。已知分娩是发生 SUI 的危险因素, 经阴道多胎分娩产妇 SUI 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胎剖宫 产分娩产妇 [7] 。目前临床评估产妇盆底结构的方法较多,包括二维超声、X 线、磁共振等 [8] 。超声检 查具有可重复、操作简单、经济等优势,临床应用 广泛,  但二维超声对复杂结构的探查具有局限性, 漏诊率较高 [9]。
\
 
  三维超声可对 B 超容积数据进行不同方向的剪 切,多平面成像,实时观察盆腔脏器结构、形态变 化,得到更清晰、准确的盆底轴平面图像,并通过 相互交叉垂直的冠、横、矢状面呈现出盆底三维图  像 [10-11] 。三维超声还可多切面探查盆底子宫肌肉、 阴道等结构,清晰显示盆膈裂孔,准确评估盆腔脏 器脱垂,可帮助医师判断病灶及周围情况,便于手 术方案的制订和治疗 [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 6 周,研究组静息、 Valsalva 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 均大于对照组。提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肛提肌裂 孔结构、形态均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分析原因为 常规二维超声只能获得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成像 效果不理想。三维超声通过断层扫描可清晰显示裂 孔、盆膈、肌肉情况,帮助医师评估其结构完整性 和对称性, 且操作过程耗时较短, 具有无创性 [14-15]。 此外,三维超声的工作软件具有后期选择功能,重 建成像较快,利于临床医师提取资料反复测量,提 高孔面积、孔径大小测量的准确度。本研究结果同 时显示,研究组 Valsalva 状态下尿道内口漏斗形成 率、膀胱膨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BND 大于对照组; 两组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分析原因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采用透明算法进 行盆腔三维重建 [16-17] ,可局部观察疑似异常区域, 减小周围组织的影响,更利于发现膀胱膨出、尿道 内口漏斗等情况 [18]。
 
  综上所述,经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评估,阴道分 娩对产妇盆底结构的影响大于剖宫产分娩。
 
  参考文献
 
  [1]    孙桦婷,倪丽萍,汪萍,等 . 自动化盆底超声评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术后新发尿失禁的价值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杂志,2021,37(11):1158-1161.
 
  [2]    刘娟,符华影,王倩青 .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9,  35(12):1329-1332.
 
  [3]    刘娟,陈灿明,徐扬 . 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盆底肌力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5,  6(5): 9-12.
 
  [4]    段丽,李菊香,楚宁宁,等 . 应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 [J]. 中国临床医 生杂志,2019,47(3):340-342.
 
  [5]    罗应德 . 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J]. 中国当代医药,2019,26(7):32-34.
 
  [6]    李晓丹,王建六,刘媛媛,等 . 加速康复外科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26(29):4078-4081.
 
  [7]     马千清,尹薇薇,谢文,等 . 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结构的影响 [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  37(12): 28-31.
 
  [8]    顾美芹,戚琤红 . 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盆底肌锻炼应用于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效果 [J]. 中国性科学, 2020,29(4):127-132.
 
  [9]    王彬,王见容,多涛,等 . 盆底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2 (10):1039-1041.
 
  [10]   刘丽,刘静华,蒋莹,等 . 经会阴三维超声断层成像评估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损伤的康复疗效 [J]. 中华医学超声杂 志(电子版),2019,16(1):54-60.
 
  [11]   刘晖,叶真,陈树强,等 . 经阴道三维超声盆底检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老年女性患者 65 例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8):3922-3924.
 
  [12]   冯娟,王瑶,张春云,等 . 经会阴三维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6):67.
 
  [13]   王广整,范丽珍,吴雪清,等 . 应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J]. 现代医用影像 学,2021,30(12):2352-2354.
 
  [14]   郑培香 . 三维盆底超声诊断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价值研究 [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8):82-84.
 
  [15]   许芸,高晓丽 . 三维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16(7):469-471.
 
  [16]   冯海兵 . 经会阴三维超声盆底超声、MRI 检查在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价值 [J]. 中国 CT 和 MRI 杂志, 2021,19(3):118-120.
 
  [17]   张芳,张周龙 .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9, 35(12):1115-1119.
 
  [18]   朱静,甘会书,黄立 .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在探查子宫位置形态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 [J]. 临 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10):1104-11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11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