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APLT)与腘绳肌腱(HT)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 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2 月该院收治的 86 例 ACL 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 组与对照组各 43 例。观察组采用自体 APLT 单束重建 ACL 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自体 HT 单束重建 ACL 术治疗,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 术前、术后 12 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踝关节功能 [ 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 评分、患健侧大腿周径 差值,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12 个月, 两组 Lysholm 评分均高于术前, 但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前及术后 12 个月, 两组AOF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 12个月, 观察组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自体 APLT 单束重建治疗 ACL 损伤患者可降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 值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自体 HT 单束重建治疗。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自体腘绳肌腱;自体腓骨长肌腱;膝关节功能;大腿周径;并发症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arthroscopic autologous peroneal longus tendon and hamstring tendon single-bundle reconstruction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WU Xiao
(Department of Lower Limb Orthopedics of Zhengzhou Orthopaedic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effects of arthroscopic autologous peroneal longus tendon (APLT) and hamstring tendon (HT) single- bundle reconstruction of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i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6 patients with ACL injuries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8 to December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43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utologous APLT single-bundle ACL reconstruc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utologous HT single-bundle ACL reconstruction. The levels of surgery-related indicators, the knee function (Lysholm) score, the ankle function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scoring system (AOFAS)] score before and 12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the thigh circumference on the affected sid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ime of complete weight-bearing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12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the Lysholm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surgery,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OFA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12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P>0.05). 12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the difference in the thigh circumference on the affected sid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Autologous APLT single-bundle reconstruction for the ACL patients can reduce the difference in the thigh circumference on the affected sid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autologous HT single- bundle reconstruction.
【Keywords】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Single-bundle reconstruction; Autologous hamstring tendon; Autologous peroneal longus tendon; Knee joint function; Thigh circumference; Complication
前交叉韧带(ACL)为膝关节主要韧带,是维 持膝关节稳定性的关键动力结构 [1] 。ACL 损伤在临床较为常见,保证替代韧带与 ACL 结构相同或相 似是修复 ACL 损伤的关键。关节镜下 ACL 重建术 为治疗 ACL 损伤常用术式,可促使患者膝关节功 能及稳定性恢复 [2-3] 。重建 ACL 术中主要采用自体 或异体肌腱等不同来源的移植物,自体来源的腓骨长肌腱(APLT) 、腘绳肌腱(HT)由于组织相容 性优异、生物力学性能良好及取材方便等优点已在 临床广泛应用 [4-5] 。自体 HT 移植重建 ACL 是一种 较为成熟的方法,但可能会引起隐神经损伤,影响 膝关节屈膝及内旋肌力。自体 APLT 远离病损膝关 节, 从组织学上观察, 自体 APLT 结构与 ACL 基本 相似, 在解剖学和生物学上具有足够的长度及强度。 本文比较关节镜下 APLT 与 HT 单束重建前交叉韧 带术治疗 ACL 损伤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86 例 ACL 损伤患者的临床资 料。纳入标准:单侧 ACL 损伤,ACL 完全断裂; 行关节镜下 ACL 重建术治疗;精神状态良好,能 够积极配合临床诊治及随访。排除标准:对侧膝关 节异常;合并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 Stoller 分级 > Ⅲ度;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损 伤。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 43 例。观察组男 32 例, 女 11 例; 年龄 20~56 岁, 平均(35.92±3.41) 岁; 体质量指数(BMI) 18.9~28.5 kg/m2 ,平均(23.94±1.05)kg/m2 ;损伤 原因:运动损伤 20 例,坠落伤 8 例,车祸伤 15 例。对照组男 34 例, 女 9 例; 年龄 20~55 岁, 平 均(36.07±3.35) 岁;BMI 18.8~28.9 kg/m2 ,平均 (24.05±0.98) kg/m2;损伤原因:运动损伤 22 例, 坠落伤 7 例,车祸伤 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关节镜下 ACL 重建术治疗, 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肢体屈髋 45°、屈膝 90°,于患侧肢体根部应用气压止血 带, 常规消毒及铺巾, 取膝关节常规内、外侧入路, 将关节镜置入,于关节镜下探查关节腔,明确诊断 ACL、半月板等损伤程度后,修整残端,保留胫骨 残端 0.5~1.0 cm,处理半月板损伤,给予缝合或成 形等相应处理。
观察组采用自体 APLT 单束重建 ACL 术治疗。 于同侧肢体外踝尖上方 2 cm 处沿腓骨后缘取纵形 切口(长约 2 cm) ,逐层切开, 将腓骨长肌显露并 分离, 于第五跖骨基底部近端 1.0 cm 处取斜形切口 (长约 3 cm),逐层切开, 显露腓肠神经并进行保护; 将腓骨长肌肌腱分离,于腓骨长肌肌腱与腓骨短肌 肌腱止点近端 1 cm 部位采用不可吸收线缝合;在 缝合近端 0.5 cm 处将腓骨长肌肌腱切断并经外踝切口抽出,将残留肌肉刮除,折成 3 股,采用不可吸 收线编织,牵拉预张,并采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
对照组采用自体 HT 单束重建 ACL 术治疗。于 同侧胫骨结节内侧2 cm处取纵形切口(长约 4 cm), 逐层切开,将股薄肌、半腱肌显露,依次分离股薄 肌、半腱肌,先后挑起 2 根肌腱,采用取腱器沿肌 腱向近端推拔, 取出肌腱, 将多余的肌肉组织刮除, 将肌腱对折成 2 股,采用不可吸收线编织,上预张 机牵拉处理,牵引力 80 N,持续牵引 5 min,并采 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
胫骨隧道内开口定位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的 前交叉韧带足印区,按 55°角将定位克氏针打入 胫骨,挑选适当大小的钻头以匹配移植物直径,从 最小号开始,依次沿定位针钻骨隧道,从胫骨残 端中心定位钻骨隧道,采用引导线从胫骨端拉入 肌腱,经关节腔后穿入股骨端骨隧道 2.5 cm,挤压 钉固定,拉紧胫骨端韧带,膝关节伸屈 20 次,准 确测量骨道直径,将适合的螺钉拧入胫骨端,并 于关节镜下再次探查确认肌腱移植物位置。术后 常规应用抗生素 3~7 d,给予可调节膝关节支具固 定,术后第 2 天进行膝关节伸直位股四头肌收缩锻 炼,术后第 3 天进行屈膝锻炼,并扶拐下地部分 负重,术后第 8 天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由 30° 逐渐增加,术后 3 个月恢复日常活动,术后定期 复查。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 包括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2)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 12 个月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 功能评分。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6], 内容包括使用支撑(5 分) 、下蹲(5 分) 、爬楼 梯(10 分)、跛行(5 分)、肿胀(10 分)、交锁(15 分)、不稳定(25 分)、疼痛(25 分), 总分 0~100 分,评分与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采用美国矫形外 科足踝协会足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估踝关节 功能[7],总分0~100分,评分与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3)比较术前、术后 12 个月两组患健侧大腿周径 差值。对患肢髌骨上方 15 cm 部位大腿周径进行测 定,并与健侧进行比较,统计差值。(4) 比较两 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完全负重时 间、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1。
2.2 两组术前、术后 12 个月膝关节功能和踝关节功 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 Lysholm 评分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12 个月, 两组 Lysholm 评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术前及术后 12 个月, 两组 AOFAS 评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术前、术后 12 个月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值 比较 术前,两组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值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12 个月, 观察组 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0.05)。见表 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 率为 0,低于对照组的 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4。
3 讨论
关节镜下 ACL 重建术是治疗 ACL 损伤的经典 术式,有利于纠正膝关节的不稳定性,恢复膝关节 正常活动功能 [8-9] 。自体骨 - 髌腱 - 骨作为 ACL 损 伤重建的常用材料,来自受伤膝关节周围,供体材料切取后会对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且术后髌骨软化、髌腱挛缩及疼痛症状明显,对患 者术后恢复影响较大。自体 HT 为临床上 ACL 重建 术中常用的移植物类型,获取相对容易,且其与原 生 ACL 强度相当,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10] 。但 HT 切取后可能会导致隐神经损伤、鹅足腱功能不 良,造成大腿内侧疼痛,膝关节力量减弱 [11] 。同 时 HT 切取后可能会导致大腿肌肉萎缩,促使股 四头肌 - 肌腱不平衡,降低膝关节动态稳定性 [12]。 APLT 远离病损膝关节,参与形成“腱环”,能够 维持足横弓,可对足的外翻、内翻进行调节 [13]。 APLT 强度及体积能够满足 ACL 重建需求,较原生 ACL 极限拉伸强度,能够维持膝关节稳定性,且切 取 APLT 后,由于其他肌腱的代偿,对足弓静力学 结构无明显影响 [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值、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 组;两组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Lysholm、AOF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在于 HT 虽然能够达到原生 ACL 的长度,但 HT 与隐神经之 间存在较为复杂的解剖关系,取腱时损伤隐神经的风 险较高,会引起大腿内侧疼痛,导致屈膝力量减弱及 大腿肌肉萎缩,取腱难度较大。APLT 的韧性、强度 及抗牵拉能力与 ACL 相似,且有足够的长度与直径 用于制备移植物。APLT 位置表浅,与重要神经之间 无伴行、交叉关系,APLT 取出后,对踝关节功能及 足弓静力学结构无明显影响,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 自体 APLT 单束重建治疗 ACL 损伤 患者可降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值和并发症发生率, 其效果优于自体 HT 单束重建治疗。
参考文献
[1] 汤义民,陶钧,董斌,等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手术时机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19(4):755-758.
[2] 万宏来 . 不同时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效果比较 [J]. 临床军医杂志,2020,48(12): 1475-1476.
[3] 邵嘉艺,张家豪,刘平,等 . 传统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中钻制胫骨骨道对外侧半月板前角附着部损伤的解剖学研 究 [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0,39(6):470-475.
[4] 石伟发,郭志民,邓辉云,等 . 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系统评价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5):811-820.
[5] 刘仕杰,史福东,左金增 . 双侧腓骨长肌腱与双侧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近期疗效观察 [J]. 重庆医学, 2019 (2):332-334.
[6] 王佳宁,王格非,龚熹 . 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膝关节评分相关因素 [J]. 科技导报,2020,38(6):34-40.
[7] 唐健,李百川,汤中飞,等 . 前侧半腓骨长肌腱混编绳肌腱加强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观察 [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9,8(12):944-947.
[8] 洪钟源,黄中强,邓怀东,等 . 早、晚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 ACL 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 [J]. 广州医药,2020, 51(6):120-124.
[9] 张晓辉,王俊,廖八根 . 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内侧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不同屈膝状态下胫股关节生物力学变化的有限元 分析 [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7):30-34.
[10] 杨晓,陈疾忤,高凯,等 . 自体腘绳肌腱联合 Tightrope 钢板、 Bio-Intrafix 螺钉重建前交叉韧带 [J]. 临床骨科杂志, 2019, 22 (3):304-306.
[11] 李瑛,吴冰,丘志河,等 . 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移植物胶原纤维直径与 Mohawk 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 究 [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9,33(9):1095-1101.
[12] 徐立虎,靳佳欣,刘众成,等 . KD- Ⅲ -M 型膝关节损伤中自体腘绳肌腱及 LARS 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比较研 究 [J]. 中国骨伤,2021,34(12):1103-1107.
[13] 唐刚健,贺富豪,屈宗斌,等 . 踝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研究 [J]. 中 国内镜杂志,2019,25(1):74-78.
[14] 刘彩龙,吴李闯,叶奕亨,等 . 游离腓骨长肌腱联合半腱肌腱单束解剖鞘内重建前十字韧带股骨端损伤 [J]. 中华骨科杂 志,2020,40(2):73-81.
[15] 饶根云,谢友军,雷祥进 . 自体腓骨长肌腱膝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的近期疗效观察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4):419-4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0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