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8 11:10: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在神经内镜下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研究纳入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 岑溪市人民医院收治 80 例脑出血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 40 例实施软通道穿刺引流术( SCPD ) ,研究组 40 例患者 基于神经内镜引导下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与围术期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 (P<0.05 ); 而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手术操作时间、血肿清除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低于对照组(P<0.05 )。 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对比(P>0.05 ); 术后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 ,而两组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 对比(P>0.05 ) 。术前两组 NIHSS 、Barthel 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术后 6 月随访显示, 研究组 GOS 评分、 Barthel 评 分高于对照组,而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 结论  对于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引导下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有利于 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神经损伤,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内镜;  穿刺引流术;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脑出血是临床多发性神经科疾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加,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是医学 界重点研究公共卫生问题 [1]。脑出血致病因素众多, 如高血 压、动脉瘤、血液病等,高血压是造成脑出血主要病因之 一。脑出血患者一旦发病,  由于血肿占位效应, 可引起局部 脑细胞神经、脑组织造成严重损害;  若未及时治疗, 随着病 情发展, 可诱发脑疝, 危及患者生命。脑出血患者发病后即 便抢救成功, 部分患者预后较差, 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如神经功能性障碍, 对人们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据有关 研究显示,脑出血患者中约 30% 患者伴有严重后遗症 [2] 。 因此, 临床中尽早治疗, 对降低脑出血致死率、减轻患者脑 损伤等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对于脑出血主要采取手术治 疗,治疗关键在于阻断血肿激发病变、清除血肿占位效应。 以往采用的开颅术创伤较大, 不符合微创理念;  当下, 临床 常用微创手术以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 术为主, 前者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 但无法在直视下进行 操作;  后者手术可在直视下操作, 且创伤小。两种术式各具 优势, 但由于临床应用时间较短, 临床仍存在一定争议。鉴 于此,  本研究纳入 40 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下颅内血 肿微创清除术,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 岑溪市人民医院收治 80 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 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 25例、女 15 例;年龄 40~76 岁,平均年龄(63.15±7.08)岁; 研究组患者中男性 23 岁、女 17 岁;年龄 43~80 岁,平均 年龄(63.50±7.15)岁。对比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入选患者经 CT 检查确诊,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中相关标准; ②患者年龄 ≥ 18 岁;③未出现脑疝;④对研究知情同 意。排除标准:①存在多器官严重衰竭;②合并凝血功能 障碍、精神或神经障碍;③合并脑干出血;④血管畸形; ⑤心、肝或肾功能不全。
 
  1.2    方法  对照组行软通道穿刺引流术( SCPD)手术。 对患者实行局部麻醉,并进行头颅 CT 检查,皮瓣位置 CT 扫描确定血肿中心、穿刺深度与角度,  并做好坐标标 记,穿刺时避开重要功能区、血管。以血肿最大层面中 心为靶点,切开头皮,用头颅锥( 5 mm 直径)锥颅,硬 脑膜用穿刺针刺破,在预定血肿中心使用硅胶脑室引流 管( F12 )穿刺,连接注射器,将血肿缓慢抽吸,控制 20%~30% 抽吸量。治疗过程中有新鲜血液抽出,则依照 等量置换原则,使用氯化钠溶液 +1 mg 肾上腺素对血肿腔 反复冲洗。若抽处陈旧性血液,将稀释后 5 万 U 尿激酶注 入血肿腔,然后闭管,2 h 后再次实施引流术。采取同样方法持续 3~7 d 引流。术后待 CT 确定中线结构恢复、血肿 清除达到 80%~90% 即可。术后予以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
 
  研究组患者在神经内镜下开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对患者行全身麻醉, CT 确定病灶位置并标记, 于血肿最近头皮做一切口, 使用磨钻于血肿中心上方钻孔, 2.5~3.3 cm 孔径,注意避开大脑皮层功能区与血管区域,将硬脑膜切 开,置入神经内镜,并对脑内组织进行仔细探查。确定病 灶后,对血肿腔使用一次性脑穿刺套进行穿刺,将套管内 芯取出,以此作为操作通道,用注射器与小吸引器头,在 神经内镜引导下,将血肿进行清除、吸出。注意操作中尽 量保护周围脑组织,减少医源性损伤,确定无活动性出血 为止。术中清除 55%~75% 血肿, 术后间隔 4h 使用引流管 注入 4~6 万 U 尿激酶、3 mL 氯化钠溶液(0.9%)  ,引流 清除剩余血肿,至引流液不含积血可停止。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血肿清除 情况。计算公式 =(术前血肿 - 术后血肿量)/ 术前血肿量 ×100.00%)、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血肿清除时间。并发 症(包括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尿路感 染、术后在再出血等)。患者预后情况使用格拉斯哥结局 量表(GOS)评估,该量表分值 1~5 分。5 分:可独立工 作、生活,恢复良好;  4 分:在他人保护下可工作,基本 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轻度残疾;  3 分:意识清醒,重 度残疾,丧失正常自理能力;  2 分:植物生存状态;  1 分: 死亡。日常生活能力使用 Barthel 指数评价,总分 100 分, 采用 Likert 5 级计分法评估,分值越高患者生活水平越 好。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 量表(NIHSS)评价,该量表总分 100 分,涉及 15 个项 目、5 个维度,评分越高损伤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分析,计量资料以 ( x ±s) 表示,  经 t 检验,  计数资料以 [ 例 (%) ] 表示,  经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  研究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研究组术中出 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血肿清除时间、脑脊液 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1。
 
  2.2    对比两组术后再出血、并发症情况  两组术后再出 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研究组肺 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而两组消化道出血、下肢静脉血栓、尿路感染等对比,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随访 6 个月患者 GOS 预后、NIHSS、Barthel 评分对 比  术前两组患者的 NIHSS、Barthel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 .05 );术后 6 月随访显示,  研究组 GOS 评分、Barthel 评分高于对照组,而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致病因素众多,以高 血压脑出血最为常见。据流行病学调查,脑出血患者中 70%~80% 为高血压引起。长期高血压,可引起脑底部小 动脉发生病变,严重削弱了血管壁强度,增加破裂出血 风险。
\
 
  脑出血作为一种起病急、预后差的危急重症,一旦发 病,若未及时清除血肿与血液凝固、血细胞崩解过程中大 量释放神经毒性物质,可造成患者脑组织、神经细胞的不 可逆性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对脑出血以 外科手术与药物保守两种治疗方法为主;通常,病情严重者建议采取手术治疗,如出血量 >30 mL患者;病情轻微 患者可予以保守治疗 [3-4]。
 
  当前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方法较多,如传统开颅术、 SCPD 手术、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等,不同术 式手术结果存在差异。传统开放术式创伤大,术后并发症 多,不符合微创理念,已不适用于当前临床推广。SCPD 是一种在 CT 引导下实施的微创手术,其具备操作简单、 创伤小等优点,且术中可对病灶区域反复冲洗,将血肿内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彻底清除,阻止再出血纤溶过度激活, 达到治疗目的;但该方法无法快速、彻底清除颅内血肿, 在降低颅内压方面作用有限 [5-6]。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 清除术是基于现代微创医学形成的一种新型术式,即手术 通过一次性微创套管建立通路,开放侧脑室外引流管,实 现快速清除血肿,解除颅内占位效应。该方法具有安全性 高、操作简单、医源性侵害小、创伤小等优势,受到国内 外学者、专家认可与关注 [7-8]。尽管脑出血治疗方式较多, 但由于临床缺少标准治疗方案,不同术式治疗效果、安全 性等仍存在诸多争议 [9]。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 而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血肿清 除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短于对照组 ( P<0.05)  ,提示,相比于 SCPD 术,神经内镜下颅内血 肿微创清除术操作时间少、手术创伤低,且能更好地清除 血肿。经分析,本研究认为与 SCPD 术式相比,神经内镜 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神经内镜下进行,可探查颅内 深部,并对血肿从不同角度观察,彻底了解患者病情,为 术者手术治疗提供更为精准依据 [10- 12] 。在内镜引导下,提 高手术精准性,更好地清除血肿,同时有利于保护周围组 织,降低医源性损伤。此外,利用一次性微创套管建立通 路,满足手术需求同时,减少牵拉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 与效果 [13- 14]。
 
  术后 6 月随访显示,研究组 GOS 评分、  Barthel 评分 高于对照组,  而 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进 一步证实,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够改善患者 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微 创清除术治疗, 有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 且手术安全性良好,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伍学斌 , 康强 , 李敏 , 等 . 3D-Slicer 联合 sina 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5(3): 134- 139.
 
  [2]    裴云龙 , 王宏利 . 不同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血清铁蛋白、MMSE、SIS 评分变化影响分析 [J]. 四川医学 , 2018, 39(8): 872- 876.
 
  [3]    王晓军 , 于涛 , 周林强 , 等 . 内镜辅助经侧脑室额角入路手术治疗重型脑室型丘脑出血 [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 2019,24(4): 172- 173.
 
  [4]    李军尧 , 李力军 , 刘利波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 6 小时内急性脑出血效果的临床研究 [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 2019, 22(1): 48-50.
 
  [5]    邓星海 , 徐晓鹏 , 杨宝应 .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血肿的清除效果及预后观察 [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 志 , 2018, 23(10): 459-460.
 
  [6]    费小斌 , 高恒 , 周新民 . CT 定位辅助神经内镜手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J]. 立体定向和 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 2020, 33(1): 47-51.
 
  [7]    王东流 , 管义祥 , 刘小江 .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核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J]. 神经损 伤与功能重建 , 2020, 15(6): 358-359.
 
  [8]    裴云龙 , 王宏利 , 朱海伟 . 不同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 SP 水平变化的影响 [J]. 中国医师杂志 , 2019,21(12): 1854- 1857.
 
  [9]    SUI R D, WANG C G, ZHANG J C, et al.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T navigation in treatment of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J]. Pak J Med Sci, 2020, 36(5): 935-940.
 
  [10]  张源 , 王文浩 , 林洪 , 等 . 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J]. 中国内镜杂志 , 2018, 24(9): 68- 73.
 
  [11]  许乐宜 , 孔令军 , 王静予 , 等 . 神经内镜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的疗效分析 [J]. 中国医师杂志 , 2020,22(9): 1290- 1294.
 
  [12]  李海春 , 李艳新 , 郭海星 , 等 . 神经内镜技术治疗非急性期创伤 性颅内血肿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2020,19(9): 937-940.
 
  [13]  CLEMENTINI M, AMBROSI A, CICCIARELLI V, et al.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iodontal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infrabony defec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J Clin Periodontol, 2019, 46(12): 1236- 1253.
 
  [14]  邱翔 , 刘伟 , 刘冰 , 等 . 神经内镜微创与开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 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J]. 安徽医药 , 2018, 22(4): 674-6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794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