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循证式癌痛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7 11:11: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循证式癌痛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 CEA ) 、糖类抗原 125 ( CA125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 的影响, 为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绵阳市中心医院 2018 年 3 月 至 2021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109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 54 例,实施顺铂 + 吉西他滨化疗)和观察组( 55 例,在顺铂 + 吉西他 滨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吉非替尼口服治疗) ,以 28 d 为 1 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 4 个周期,并于治疗期间接受循证式癌痛护理。比较治 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 CEA 、CA125 、NSE 水平及外周血 T 淋巴细胞 CD3+ 、CD4+  百分比、CD4+/CD8+   比值,以及治疗 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 DCR )( 70.91% )较对照组( 51.85% )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治疗 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分子( CEA 、CA125 、NSE )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外周血 CD8+  百分比均显 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外周血 CD3+ 、CD4+  百分比及 CD4+/CD8+   比值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对 照组(均 P<0.05 )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腹泻、皮疹、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非 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循证式癌痛护理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机体免疫功能损伤程度,且疗效显著,安全性 良好。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循证式癌痛护理;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 125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较常见的类型,其主要是源于 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抽烟人群是主要 患病群体。临床工作中, 约 85% 以上首诊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因肿瘤处于晚期或存在远处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对 于不可手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选择化疗杀死 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繁殖 [1] 。吉西他滨为嘧啶类 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和阿糖胞苷相同,进入人体后由 脱氧胞嘧啶激酶活化,由胞嘧啶核苷脱氨酶代谢,通过破 坏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其会引起患者出现多 种不良反应,进而影响治疗依从性;顺铂是当前联合化疗 中的常用药物,其与脱氧核糖核酸结合后,可引起交叉联 结,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但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也 会引起机体免疫损伤,造成患者耐受性下降。随着对肿瘤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分子靶向药物应运而生,吉非替 尼是目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靶向药物,其能够 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竞争性结合,阻断信号传导,进而有 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提高放化疗效果 [2] 。循证式癌痛 护理是通过对环境、心理、营养、药物的护理,并根据患 者病史和自身特点,在可用资源条件下寻求最佳癌痛护理 方案,以提高癌性疼痛患者护理效果 [3] 。本研究旨在探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循证式癌痛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 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25 ( CA125)、神经 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并分析治疗前后免疫 功能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绵阳市中心医院 2018  年 3 月至 2021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109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 者分为对照组(54 例,实施顺铂 + 吉西他滨化疗)和观 察组(55 例,在顺铂 + 吉西他滨化疗基础上采用吉非替 尼口服治疗)。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34、20 例;年 龄 30~66 岁,平均(55.24±5.52)岁;病程 1~5 年,平均 ( 3.31±0.63 )年;TNM 分期 [4] : Ⅲ期 41 例, Ⅳ期 13 例。 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 38、17 例;年龄 28~65 岁,平 均(56.51±5.36 )岁;病程 1~5 年,平均(3.43±0.24 ) 年;TNM 分期: Ⅲ期 39 例, Ⅳ期 1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 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实施比 较。纳入标准:与《非小细胞肺癌》 [5]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相符者;具有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消瘦等临床 症状者;临床分期为Ⅲ ~ Ⅳ期者;以往无其他抗肿瘤治疗 史者等。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化疗期间病情持续恶化者;伴有间质性肺炎者;肿瘤淋巴管性扩 散者等。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已经院 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顺铂 + 吉西他滨化 疗,第 1 天采用顺铂注射液(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 司,国药准字 H20040813,规格: 6 mL ∶30 mg)静脉滴 注,75 mg/m2 ;第 1 天、第 8 天采用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 (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104,规 格: 0.2 g)静脉滴注,1.0 g/m2 。在顺铂 + 吉西他滨化疗的 同时,观察组患者口服吉非替尼片 [ 齐鲁制药(海南)有 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63465,规格: 0.25 g/ 片 ] 治疗, 0.25 g/ 次,1 次 /d。以 28 d 为 1 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 4 个周期。
 
  1.2.2    护理方法  治疗期间采用循证式癌痛护理,成立循 证式癌痛护理小组后,定期开展培训(理论和实践),通 过考核了解小组成员对护理内容的掌握程度;收集癌性 疼痛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护理实践,形成循证式癌 痛管理的依据,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具体措施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①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定期为患者进 行皮肤、口腔等护理,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让患者听音 乐,进行节律性深呼吸,以缓解疼痛。②心理护理。因患 病后较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焦虑、失望、恐惧等 消极心理情绪,故需增加临床探访次数,多与患者交流, 安抚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告知患者疼痛的原因,为其树立 战胜疼痛的信心。③营养支持。所有患者均需接受体质量 检测,评估每个患者的营养状况,结合患者病情,配合胃 肠内、外联合营养的方式制定个性化营养策略。④药物治 疗期间的护理。根据医嘱予以患者止痛药物,注意阶梯给 药,保证药物的有效作用浓度;结合患者需求,形成个性 化的止痛方案;充分告知患者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密 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有无不适,根据患者反馈,灵活合理调 整剂量;指导患者掌握心理放松疗法,通过转移注意力等 方式缓解疼痛。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 肿瘤消失,持续时间 >28 d 评定为完全缓解(CR);肿瘤 体积缩小≥50% 评定为部分缓解(PR );肿瘤体积缩小25%~49% 评定为疾病稳定(SD );肿瘤体积缩小 <25%  或者出现新病灶评定为疾病进展( PD )。疾病控制率 ( DCR )= CR 率 +PR 率 +SD 率 [6] 。②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 腹静脉血 2 mL,离心转速设置为 3 000 r/min,离心时间 设置为 10 min,取上层血清,血清 CEA、CA125、NSE 水 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③血液采集方法同②,外周 血 CD3+、CD4+、CD8+  百分比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计算 CD4+/CD8+  比值。④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腹泻、 皮疹、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临床疗效、腹泻、皮疹、粒细胞减少、肝功 能异常发生情况)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使用 S-W 法检验计量资料(血清 CEA、CA125、NSE 水平,外 周血 CD3+、CD4+、CD8+  百分比、CD4+/CD8+  比值)数据均 服从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DCR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 见表 1。
 
  2.2    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 清肿瘤标志分子(CEA、CA125、NSE)相较于治疗前均显 著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 T 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外 周血 CD3+、CD4+ 百分比、CD4+/CD8+  比值相较于治疗前均 显著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而外周血 CD8+  百 分比相较于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 患者腹泻、皮疹、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

\
\
\
\
 
 
  3    讨论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临床确诊时 往往已至中晚期, 肿瘤细胞已经扩散, 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应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能促使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复 制和转录,但其在对肿瘤细胞起作用的同时也会损害正常 细胞,影响治疗效果 [7]。

\
 
 
  吉非替尼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通过 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自身磷酸化,抑制肿瘤血管再生, 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途径,进而阻断癌细胞发展,加速 肿瘤细胞凋亡,改善患者临床症状[8]。循证癌痛护理是通过 对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整理,提出特定化循证问题, 结合临床技术能力与既往临床经验,制定循证护理干预方 案, 以提高护理干预的针对性 [9]。本研究中, 治疗后, 观察 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DCR 显著高 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腹泻、皮疹、粒细胞减少、肝功能 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非小细胞肺 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循证式癌痛护理能够有 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正 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免疫检查点能够保护机体免受自身免疫和炎症的伤害,受化疗的影响,会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 者免疫功能降低, 主要表现为 T 淋巴细胞水平异常。 CD3+ 主要参与T淋巴细胞传导抗原受体信号的过程;CD4+ 通过 与抗原相关分子结合, 特异性识别、杀伤肿瘤细胞;CD8+ 能够特异性地杀伤靶细胞,同时其可抑制 CD4+  的免疫作 用; CD4+/CD8+ 可用于反映机体免疫动态平衡 [10]。吉非替 尼可改善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微环境,提高免疫监视功能,干扰肿瘤免疫逃逸机制,降低由化疗药物产生的免疫功能损伤程度 [11]。本研究中,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 CD3+、 CD4+ 、CD4+/CD8+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血 CD8+ 水 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 靶向治疗联合循证式癌痛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机体免疫功能 损伤程度。
 
  综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联合 循证式癌痛护理,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机体免疫 功能损伤程度,疾病控制率较高,安全性良好,临床可进 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春梅 , 高艳丽 , 尹丽霞 , 等 .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 2017, 24(10): 720-724.
 
  [2]    郭刚 , 李恒 , 郭琦 , 等 . 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 2016, 32(6): 505-507.
 
  [3]    陈淑娣 . 循证式癌痛护理在癌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2019, 25(32): 4208-4211.
 
  [4]   覃帮能 , 刘触灵 . CT 诊断非小细胞肺癌 TNM 分期的临床价值 [J]. 重庆医学 , 2017, 46(31): 4406-4408.
 
  [5]    陆舜 , 虞永峰 . 非小细胞肺癌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16:55-58.
 
  [6]    杨学宁 , 吴一龙 . 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RECIST[J]. 循证医学 , 2004, 4(2): 85-90, 111.
 
  [7]    芮晓艳 , 孙沫 , 丁婷婷 , 等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实用癌症杂志 , 2018, 33(5): 811-813.
 
  [8]   李洋 , 陈明伟 , 胡婷华 , 等 . 吉非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 2018,36(9): 1172- 1174.
 
  [9]    丁爱玲 , 苏红红 , 朱兆峰 , 等 . 循证护理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J]. 医药前沿 , 2020, 10(3): 155- 156.
 
  [10]  王毅 , 权琳 . 培美曲塞与顺铂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T 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J]. 东南国防医药 , 2020,22(1): 43-47.
 
  [11]  徐海峰 , 董宇超 , 秦浩 , 等 . 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 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J]. 河北医学 , 2019, 25(8): 1276- 12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47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