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疗效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 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1 年 9 月该院收治的 100 例 NRDS 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气管插管滴注猪肺磷 脂注射液治疗,按照首次用药剂量不同分为 A 组(100 mg/kg)33 例、B 组(150 mg/kg)34 例及 C 组(200 mg/kg)33 例。比较三组临床 疗效,治疗前后脑氧饱和度(ScO2 ) 、肺顺应性(Cdyn )水平,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B、C 组 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72.73%、87.88%、96.97%,B、C 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 ScO2、Cdyn 水平均高于 A 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 时间均短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但 B、C 组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PS 首剂量为 150 mg/kg 时治疗 NRDS 早产儿的效果与高剂量 (200 mg/kg)接近,可有效改善患儿脑氧代谢指标水平和肺顺应性,促进临床症状缓解,且安全性和低剂量(100 mg/kg)接近。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剂量;脑氧代谢;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o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its influence on cerebral oxygen metabolism
DENG Xing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 Suiping Ren’an Hospital, Zhumadian 4631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s of different doses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PS) on premature infants with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 and its influence on cerebral oxygen metabolism.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premature infants with NRD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September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children were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instillation of Poractant alfa injection. According to the first dos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100 mg/ kg, 33 cases), group B (150 mg/kg, 34 cases), and group C (200 mg/kg, 33 cases).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ScO2), the lung compliance (Cdyn) level,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 incidences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groups A, B, and C were 72.73%, 87.88%, and 96.97%, separately.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levels of ScO2 and Cdyn after the treatment in groups B and C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between groups B and C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 Further, there were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hree groups. Conclusions: The first dose of PS of 150 mg/kg is equivalently effective to high dose (200 mg/kg)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remature infants with NRD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erebral oxygen metabolism indexes and the lung compliance, and promote the relief of clinical symptoms. Further, its safety is similar to that of 100 mg/kg.
【Key words】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Pulmonary surfactant; Dose; Cerebral oxygen metabolism;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 指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因 缺少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PS), 出生后不久便出现肺泡进行性萎缩,进而引起呼吸 衰竭症状 [1-2]。临床治疗该病通常采用机械通气联合气管内滴入外源性 PS。猪肺磷脂注射液是一种 常用的外源性 PS,可弥补内源性 PS 的匮乏,降低 肺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稳定,从而改善患儿血气指 标 [3-4]。该药说明书推荐的首剂量为 100~200 mg/kg, 但临床为了加快症状缓解,常使用 200 mg/kg,对 于早产儿来说, 大剂量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本文比较不同剂量 PS 对 NRDS 早产儿的疗效及脑氧代谢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2 月至 2021 年 9 月本院收治的 100 例 NRDS 早产儿的临床资 料。纳入标准:胎龄≥ 28 周;符合《实用新生儿 学》中 NRDS 诊断标准 [5] ;经临床症状、肺部 X 线 检查确诊;1 min Apgar 评分 <7 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心脏疾病、肺动脉高压、肺 出血;伴有感染、胎粪吸入;伴有肝、肾功能障 碍。患儿家长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用药剂量不同分为 A 组(100 mg/kg)33 例、 B 组(150 mg/kg)34 例 及 C 组(200 mg/kg)33 例。A 组男 17 例, 女 16 例; 胎龄 28~33 周,平均 (31.15±1.04)周;病程 1~6 h,平均(3.17±0.28)h; 体质量 726~1768 g, 平均(1247.82±12.39)g; 分 娩方式: 剖宫产 18 例, 顺产 15 例。B 组男 19 例, 女 15 例; 胎 龄 28~33 周,平 均(30.85±1.94) 周;病程 1~5 h,平均(3.13±0.27) h;体质量 731~1770 g,平均( 1250.28±12.40) g;分娩方式: 剖宫产 20 例,顺产 14 例。C 组男 18 例, 女 15 例;胎龄 29~33 周, 平均(31.03±1.10)周;病程 2~7 h, 平均(3.20±0.31)h; 体质量 720~1805 g, 平均( 1249.82±12.55)g;分娩方式:剖宫产 17 例, 顺产 16 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置入暖箱 保温,实时监测肺动脉血气与心电图;实施静脉营 养;给予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给予持续气道正压 通气(CPAP)治疗,将血氧饱和度(SpO2 )维持 在 90%~95%,吸入氧浓度(FiO2 ) 25%~68%,潮 气量 6~8 mL/kg。
在此基础上,三组均采用猪肺磷脂注射液 (Chiesi Farmaceutici S.p.A,国药准字 HJ20181201, 1.5 mL:0.12 g)治疗,患儿均取平卧位,暂停通 气治疗,将药液加热到 37 ℃,经气管插管注入气 管下部。A 组初始剂量为 100 mg/kg,B 组初始剂 量为 150 mg/kg,C 组初始剂量为 200 mg/kg。若 患儿用药 12 h 后 SpO2 未明显增加,则追加给药 1 次,各组剂量同首次给药。患儿每次注药完成后 立即恢复 CPAP,监测 SpO2 ,及时调整呼气末正 压和 FiO2 。待呼气末正压低于 3 cmH2O ( 1 cmH2O= 0.098 kPa)、 FiO2<30%、患儿症状消失时,撤机, 改为经鼻导管吸氧。
1.3 观察指标 (1)治疗 72 h 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显效:呼吸急促、发绀等临床症状消失, SpO2>90%, 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阴影消失;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SpO2 有所升高;无效: 症状、体征、 SpO2 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 + 有效)例数/ 总例数 ×100%。(2)比较三组治疗前、 治疗 72 h 后脑氧代谢指标水平及肺顺应性。采用 近红外光谱法(NIRS)监测患者脑氧饱和度(ScO2 ) 水平, 采用肺功能仪测定患儿肺动态顺应性(Cdyn )。 (3)比较三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4)比 较三组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 ±s )表示,多组比较采用 F 检验, 两两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 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B、C 组治疗总有效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1, P=0.979), 但 B、C 组均高于A 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84、 7.543, P<0.05)。见表 1。
|
|
|
表 1 |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n |
(%)] |
|
|
|
组别 |
|
显效 |
|
有效 |
|
|
无效 |
总有效率 |
A 组( n=33) |
13 |
(39.39) |
|
11(36.36) |
|
9 |
(27.27) |
24(72.73) |
B 组( n=34) |
19 |
(55.88) |
|
13(39.39) |
|
2 |
(6.06) |
32(87.88) |
C 组( n=33) |
23 |
(67.65) |
|
9(27.27) |
|
1 |
(2.94) |
32(96.97) |
2.2 三组治疗前后 ScO2、Cdyn 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三组 ScO2、Cdyn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治疗 72 h 后, 三组 ScO2、Cdyn 水平均 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 组 ScO2、Cdyn 水平均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0.05) ;B、C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2。
表 2 三组治疗前后 ScO2、Cdyn 水平比较(
x ±
s )
组别 |
ScO2 (%) |
Cdyn (mL/cmH2O)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A 组( n=33) |
75.11±6.35 |
79.36±6.12* |
21.05±3.22 |
42.38±3.16* |
B 组( n=34) |
73.87±5.92 |
84.47±7.25*# |
21.10±3.19 |
46.62±4.28*# |
C 组( n=33) |
74.07±6.20 |
84.88±7.07*# |
21.15±3.20 |
47.01±3.07*# |
F 值 |
0.389 |
6.706 |
0.008 |
17.287 |
P 值 |
0.679 |
0.002 |
0.992 |
0.000 |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与 A 组比较, #
P<0.05
2.3 三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B、C 组患 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 A 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P<0.05);B、C 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 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表 3 三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x ±
s )
组别 |
机械通气时间(h) |
住院时间(d) |
A 组( n=33) |
102.56±16.83 |
27.19±4.58 |
B 组( n=34) |
82.46±10.35* |
22.06±4.63* |
C 组( n=33) |
80.23±11.46* |
21.08±3.97* |
F 值 |
28.921 |
18.354 |
P 值 |
0.000 |
0.000 |
注:与 A 组比较, *
P<0.05
2.4 三组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三组患 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表 4 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n (%)]
组别 |
肺出血 |
肺栓塞 |
呼吸衰竭 |
发生率 |
A 组( n=33)
B 组( n=34)
C 组( n=33)
χ2 值
P 值 |
3(9.09)
4(11.76)
5 (15.15) |
1(3.03)
0
0 |
1(3.03)
2(5.88)
2 (6.06) |
5(15.15)
6(17.65)
7 ( 21.21 )
0.415
0.813 |
3 讨论
NRDS 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导致早产儿 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造成患儿呼吸系统、神经 系统永久性后遗症。PS 由肺上皮细胞生成,经肺 泡细胞转化后可有效抑制肺部炎性因子释放,维持 肺泡稳定性,发挥通气、换气功能。PS 缺乏可导 致肺泡进行性萎陷,继而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导致 呼吸衰竭 [6-7]。
CPAP 治疗 NRDS 能促进肺部氧气弥散与二氧 化碳排放,但无法促进肺功能发育,仍需补充外源性 PS。猪肺磷脂注射液是一种天然提取物,属于外源性 PS,经气管内滴注后,可与肺泡细胞结合, 发挥与内源性 PS 类似的作用,有效减轻患儿肺泡表面张力,促进肺部成熟,使萎陷的肺泡展开,扩大气体交换面积,从而提高肺氧合功能与换气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8-9]。但临床上 PS 用量往往根据医师的经验而定,对于 PS 最佳初始剂量尚无明确定论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B、C 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 治疗后 ScO2、Cdyn 水平均高于 A 组, 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均短于 A 组,但 B、C 组各指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 PS 首剂量为 150、200 mg/kg 时治疗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改善患儿脑氧代谢指标 水平, 促进病情康复。分析原因为 PS 在低剂量时存 在剂量依赖性,但剂量效应曲线并非直线型,在高 剂量区间,增大剂量并不能显著地提高疗效 [11-12], 150 mg/kg 时即可发挥促进肺成熟的作用,从而改善肺泡氧合功能和脑氧代谢指标水平,遵循经济、 安全原则,选择 150 mg/kg 较 200 mg/kg 更好 [13]。 此外, NRDS 可引发肺出血、肺栓塞、呼吸衰竭等 并发症, 三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且三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表明三组在 预防并发症上作用相当,且安全性接近。
综上所述, PS 首剂量为 150 mg/kg 时治疗 NRDS 早产儿的效果与高剂量(200 mg/kg)接近,可有效 改善患儿脑氧代谢指标水平和肺顺应性,促进临床 症状缓解,且安全性和低剂量(100 mg/kg)接近。
参考文献
[1] 曾德润 . 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因素及临床分析 [J]. 医学综述, 2016,22 (10): 2024-2027.
[2] 杨玲蓉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剂或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6,20 (3): 281-285.
[3] 程光清,付扬喜,张森山,等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比较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16 (34): 6738-6741.
[4] 任亚方,张焕新,张靖 . 沙丁胺醇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8,33 (5): 1116-1120.
[5]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 实用新生儿学 [M]. 4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95-398.
[6] 霍汝亚寒,陈晶,刘恒 . 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J]. 临床肺科杂志,2016,21 (8): 1535-1537.
[7] 张惠玲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支气管肺发育情况的影响研究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8,24 ( 1 ): 91-94.
[8] 杜凤玲,董文斌,赵帅,等 . 布地奈德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 ( 11 ): 846-850.
[9] 廖翎帆,龚华,易明,等 . 不同起始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疗效比较 [J]. 第三军医 大学学报, 2016,38 (4): 411-415.
[10] 马红茹,吕菊红,李冬梅,等 . CPAP 联合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脑氧代谢的影响 [J]. 广西医 科大学学报, 2019,36 (2): 285-289.
[11] 李凌,张志红,张慧琴,等 . 持续气道正压呼吸联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中南医学科学杂 志, 2017,45 (5): 499-502.
[12] 庄加原,潘浩,方慧 .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气管滴入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疗效分析 [J]. 临床肺科杂志, 2019,24(6): 1038-1042.
[13] 廖燕,黄国盛,黄海燕,等 . 三种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38 ( 11 ): 783-7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40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