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84 例 ICU 机械通气患者 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 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 治疗时间、康复情况 [ 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 ] 评分、谵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机械 通气时间、ICU 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观察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为 4.76%,低于对照组的 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14%,低于对 照组的 2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 ICU 机械通气患者,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 治疗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功能独立性,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ICU 机械通气;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谵妄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rogressive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CU
SUN Yue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Fukuang General Hospital of Liaoning Health Industry Group, Fushun 113000 Liaoning,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rogressive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CU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progressive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the ICU treatment time, the rehabilitation conditions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 score, the incidence of delirium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the ICU treatment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motor function and the cognitive function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deliriu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76%, which was lower than 23.8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 14%, which was lower than 26. 1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progressive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the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UC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the ICU stay tim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the risk of delirium,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the routine nursing.
【Key word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UC; Progressive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Complication; Delirium
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常处于深度镇静镇痛状态,需借助机械通气维持呼吸,但长时间机械通 气易损害颈部膈神经,造成脱机困难,自主活动时 间缩短,恢复时间延长,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1-2]。 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是规范化、有针对性的循序渐 进的康复训练计划,可达到缩短通气时间、促进患 者恢复的目的 [3]。本文观察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在ICU 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0 月 本院收治的 84 例 ICU 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纳 入标准:年龄 35~80 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 况 Ⅱ(APACHE- Ⅱ) 评 分 ≥ 15 分;机械通气时 间 >3 d;精神正常,意识清醒;临床资料完整。排 除标准:合并肢体残缺或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 肿瘤者;合并神经系统疾病者。患者及其家属对 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 2017-054- KY16)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42 例。对照组男 22 例, 女 20 例; 年龄 40~74 岁,平均(57.08±4.54) 岁;APACHE- Ⅱ 评 分 15~21 分, 平均(17.39±1.18 )分;文化程度:高 中以下 19 例,高中及以上 23 例。观察组男 18 例, 女 24 例;年龄 39~76 岁, 平均(57.50±4.22 ) 岁; APACHE- Ⅱ评分 15~21 分, 平均(17.41 ±1.15 ) 分; 文化程度: 高中以下 18 例, 高中及以上 24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 ICU 常规护理。护理人员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和注意事 项;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对应机械通气方案,定时为 患者翻身, 按摩四肢; 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 征,发现异常立即汇报医师对症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渐进式早期康 复训练。具体如下: (1)护理人员通过查阅文献、 临床经验并结合患者病情及临床表现,制订个体化 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方案。(2)待患者病情稳定、 意识清醒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关节灵活度、肌肉力 量等指标进行评估, 指导患者从第 1 阶段开始训练, 评估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3)早期康复训练。 ① 0 级肌力患者处于瘫痪状态,护理人员可轻柔按 摩其四肢, 并小幅度被动活动各个关节, 5 次 / 组, 2 组 /d。② 1~2 级肌力康复训练:对于肌力达到 1 级患者,稍微扩大关节被动活动范围, 10 次 / 组, 2 组 /d;对于肌力达 2 级患者,活动度接近正常, 10 次 / 组, 3 组 /d。③ 3 级肌力康复训练:患者肌 力达 3 级后, 将病床抬高至 60°, 采用康复下肢训 练脚蹬车(长春市罡恒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吉械注 准 20192190070,GHKF-I 型) 进行训练, 频率为 20 转 /min, 5 min/ 次, 2 次 /d; 逐渐协助患者坐立, 根据患者机体状态, 延长坐立时间, 10~20 min/ 次, 2 次 /d。④ 4 级肌力康复训练:协助患者下床站 立,开始手握床边,并根据自身情况松手站立, 10~15 min/ 次,2 次 /d; 让患者逐渐练习在床边或 病房内缓慢行走,运动强度、时间根据患者耐受度 做出具体调整,可分多次进行。⑤ 5 级肌力康复训 练: 5 级肌力患者肌力基本恢复正常,可在上述基础上增加室外步行训练,配合上下楼梯及负重行走 训练,30 min/ 次。(4) 暂停标准: 训练过程中密 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如出现心率大于靶心率, 或 <50 次 /min 持续 3 min 以上、心律失常、怀疑心 肌缺血等异常,立即暂停训练,待恢复正常后再进 行训练。两组均护理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 治疗时间。(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康复情况。 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定,内容包括 运动功能(行走、转移、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 91 分) 、认知功能(交流、社会认知, 35 分) , 总分 18~126 分,评分越高康复效果越好。(3) 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采用谵妄严重程度评价量表 (CAM-S)评估,内容包括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 连贯、急性发作或症状波动及意识水平等 4 个方面, 按照轻、中、重度分别计为 1、2、3 分, 总分 12 分, 1~3 分为轻度谵妄,4~8 分为中度谵妄,9~12 分为 重度谵妄。(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 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 组机械通气时间、ICU 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 治疗时间比较(d,
x ±
s )
组别 |
机械通气时间 |
ICU 治疗时间 |
观察组( n=42) |
5.37±0.95 |
7.64±1.22 |
对照组( n=42) |
6.54±1.13 |
9.25±1.63 |
t 值 |
5.136 |
5.125 |
P 值 |
0.000 |
0.000 |
2.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运动功 能和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护理后,两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评 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表 2 |
两组功能独立性的比较(分, x ±s ) |
|
|
组别 |
|
运动功能 |
认知功能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
护理后 |
观察组( n=42) |
42.31±6.38 |
75.69±5.02* |
10.35±2.98 |
|
23.87±3.12* |
对照组( n=42) |
43.51±7.09 |
69.24±6.62* |
10.29±2.91 |
|
18.56±3.01* |
t 值 |
0.815 |
5.031 |
0.093 |
|
7.938 |
P 值 |
0.209 |
0.000 |
0.463 |
|
0.000 |
注:与护理前比较, *
P<0.05
2.3 两组谵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为 4.76%(2/4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3.81%(10/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谵妄发生率比较 [
n (%)]
组别 |
轻度 |
中度 |
重度 |
发生率 |
观察组( n=42)
对照组( n=42)
χ2 值
P 值 |
1(2.38)
2(4.76) |
1(2.38)
5(11.90) |
0
3(7.14) |
2(4.76)
10(23.81)
6.222
0.013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为 7.14%(3/42),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的 26.19% (11/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 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n (%)]
组别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肌无力 |
压疮 |
下肢静脉栓塞 |
发生率 |
观察组( n=42) 对照组( n=42)
χ2 值
P 值 |
1(2.38)
3(7.14) |
1(2.38)
2(4.76) |
1(2.38)
3(7.14) |
0
3(7.14) |
3(7.14)
11(26.19)
5.486
0.019 |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呼吸机替代或改变患者主动 呼吸的通气方式,临床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常采取 镇静镇痛治疗, 但机械通气时间长易造成镇静过度、 药物蓄积、机体免疫力低下,导致谵妄,不利于远 期预后 [4-5]。ICU 常规护理多侧重于疾病相关护理, 在稳定患者病情、保障治疗效果、改善生理状况方 面效果确切,但为保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常规护 理往往要求 ICU 机械通气患者卧床休息,导致运动 量不足,预后效果欠佳 [6-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 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评 分均高于对照组,谵妄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 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通 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科学分级, 并制订全面、 科学的训练方案,针对患者个体进行干预,早期 床上被动训练、主动训练有利于恢复患者肢体肌 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度,减少镇静镇痛药物使 用 [9-11] ;渐进式康复训练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 利于保持各系统器官功能稳定,加快机体新陈代谢,缩短 ICU 入住时间,从根本上降低谵妄发生风 险 [12-13] 。此外,运动时护理人员随旁协助、监督, 注重运动方案的多样性、循序渐进性、规范性,可 有效锻炼患者肌力,加速血液循环,降低压疮、肌 无力等并发症发生率,有效保障患者安全,加快功 能独立性的恢复 [14-15] 。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观 察时间短,其结果尚需后期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 时间开展深入研究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 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应用于 ICU 机 械通气患者,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 ICU 住院 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 功能独立性,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付明霞,兰云 . 早期多元化活动护理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及独立功能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29(2):206-209.
[2] 李秀珍,陈春梅,徐爱花,等 . 基于误吸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干预在 ICU 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实 用护理杂志, 2019,35(5):367-371.
[3] 窦英茹,潘春芳,郭凌翔,等 . 早期床上脚踏车运动对 ICU机械通气患者康复的影响 [J]. 护理学杂志, 2018 ,33(17):20-23.
[4] 俞萍, 冯丽娜, 倪敏, 等 . 早期活动联合作业治疗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的影响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 35(9):649-654.[5] 王有连,王杨周,王佳佳,等 . 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 ICU 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J]. 护理研究, 2018,32(22):3643-3646.
[6] 缪艳翎, 恽文娟 . 基于量化评估下的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研究 [J]. 护士进修杂志, 2020, 35(5) :473-476.
[7] 牟春英,辛霞,屈彦,等 . 阶梯式早期功能康复策略对格林 巴利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 [J]. 护士进修杂志, 2019,34 (22): 2096-2099.
[8] 王彩虹, 秦君玫, 贲艳丽 . 早期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 ICU 获得性肌无力的改善效果 [J]. 中国护理管理, 2019, 19(3) :457-461.
[9] 吴 华炼, 陈 淼, 李 晓 娟, 等 . 渐 进 性 早 期 床 上 运 动 对 ICU 机械通气患者下肢血流速的影响 [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30(10):953-958.
[10] 梁红梅,裴传凤,董向燕,等 . 重症急性胰腺炎机械通气患 者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的实施效果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8):1362-13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9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