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CAD/CAM 数字化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近远期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28 13:58: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数字化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选 取 94 例前牙美学修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7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瓷贴面修复,观察组采取 CAD/ CAM数字化瓷贴面修复。比较两组修复 1周后对修复体美观度、咀嚼功能、边缘适合性及牙龈敏感度的满意度, 修复 1年后牙周健康情况[龈 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 、龈沟液量与牙龈指数(GI)] 及瓷贴面脱落、缺损、边缘密合度差和牙龈边缘变色等不良事件 发生率。结果: 修复 1 周后,观察组患者对修复体美观度、咀嚼功能、边缘适合性、牙龈敏感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修复 1 年后,患牙 SBI、PD、GI 值、 龈沟液量以及瓷贴面缺损、边缘密合度差和牙龈边缘变色发生率均低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瓷贴面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AD/CAM 数字化瓷贴面用于前牙 美学修复,可提高患者对修复体美观度、咀嚼功能、边缘适合性及牙龈敏感度的满意度,改善远期牙周健康情况,降低瓷贴面缺损、边缘 密合度差及牙龈边缘变色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 美学修复;前牙;瓷贴面;牙龈红肿;CAD/CAM 数字化修复

  Effects of CAD/CAM digital porcelain veneer in aesthetic restoration of anterior teeth

  LYU Qiao

  (Department of Restoration of Dalian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Dalian 116021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effects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CAD)/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CAM) digital porcelain veneer in aesthetic restoration of anterior teeth. Methods: 94 patients with aesthetic restoration of anterior teeth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using the drawing lots method, 47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repaired with traditional porcelain veneer,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CAD/CAM digital porcelain veneer. The satisfaction degrees on restoration aesthetics, masticatory function, marginal adaptation and gingival sensitivity after 1 week of restoration, the periodontal health conditions after 1 year of restoration [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 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 (PD),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volume and gingival index (GI)], and the incidence rates of adverse events such as porcelain veneer loss, defects, poor marginal fit, and discoloration of the gingival margi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1 week of restoration, he satisfaction degrees on restoration aesthetics, masticatory function, marginal adaptation and gingival sensitiv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1 year after restoration, the SBI, PD, GI values and the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volume of the affected teeth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rates of porcelain veneer defects, poor marginal fit and discoloration of the gingival margin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porcelain veneer los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CAD/CAM digital porcelain veneer for the aesthetic restoration of anterior teeth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on restoration aesthetics, masticatory function, marginal adaptation and gingival sensitivity, improve the long-term periodontal health,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s of adverse events such as porcelain veneer loss, defects, poor marginal fit, and discoloration of the gingival margin.

  【Key words】 Aesthetic restoration; Anterior teeth; Porcelain veneer; Gingival redness and swelling; CAD/CAM digital restoration

  前牙美学修复是指以改善前牙美观度为目的的 修复方式,主要针对牙齿形态、颜色、间隙、排列 等方面的异常 [1] 。针对前牙部分缺损、轻度扭转等 问题,瓷贴面是常用修复方法,但传统瓷贴面的制作主要根据印模和口内反复调试, 耗费时间较长 [2]。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数字化全瓷修复技术不仅可用于后高嵌体、牙嵌体 与全冠修复,也可用于前牙瓷贴面,其优势在于利 用计算机扫描和建模技术对瓷修复体进行设计和制 造,不仅能缩短制作周期,还可改善修复体形态、 功能和前牙美观度 [3] 。本文探讨 CAD/CAM 数字化 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近远期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0 年 3 月 于本院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 9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因牙齿间隙大、轻度龋损、牙体颜色异 常等行前牙美学修复;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 牙根、牙髓功能正常。排除标准:牙釉质粘结面积 不足者;伴有严重牙周炎者;口腔卫生习惯差、有 夜磨牙习惯者。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批准文号:2019-K-43),且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7 例。 对照组男 27 例, 女 20 例; 年龄 20~65 岁, 平均 (41.36±4.32) 岁; 患牙颗数 62 颗,其中间隙过大28 颗, 轻度龋损 19 颗,颜色异常 15 颗。观察组男25例, 女22例;年龄22~66 岁,平均(41.25±4.26) 岁;患牙颗数 63 颗,其中间隙过大 27 颗,轻度龋 损 20 颗,颜色异常 16 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瓷贴面修复。按需预 备牙体,采用硅橡胶取模,灌注石膏模型,使用 Vita 3D 比色板比色,将印模和照片送义齿加工厂。 选择合适颜色的瓷粉(德国梅卡牙科材料有限责任 公司, 国械注进 20193171954) 烧制瓷贴面, 抛光、 上釉后口内试戴, 然后调整咬合状态。患者满意后, 使用贴面粘固剂(3M 美国口腔护理修复产品公司, 国械注进 20143176061 )将瓷贴面粘于患牙表面, 光照固化 30 s,清除多余的粘结剂。

  观察组采用 CAD/CAM 数字化瓷贴面修复。预 备牙体后,使用口内扫描仪(泰夫恩口内扫描设备 有限公司, 国械注进 20212170384) 制取光学模型, 扫描上下颌咬合影像, 并进行牙釉质、牙本质比色。 将影像资料上传到 CAD 软件 (美国 EDS 公司, UG NX2 版) 上,利用镜像重叠功能设计修复体。在数 字微笑设计(DSD)美学修复软件指导下,制作诊 断性蜡型,并在口内试戴修改。根据修改后的蜡型 制作新的数字模型,在 CAM 软件指导下,使用全 瓷义齿用氧化锆瓷 [ 日进玛泰克陶瓷制品(昆山) 有限公司,苏械注准 20182631037] 切削制作瓷贴面。 对贴面进行抛光、染色、上釉后,放入口内试戴,查 看边缘密合度和邻接松紧情况,调整咬合状态。患者 满意后,使用光固化粘固剂将瓷贴面粘贴于患牙表面, 对各个面和边缘光照 30 s,清除多余的粘结剂。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满意度。修复 1周后, 评估患者对美观度(修复体形态、颜色) 、边缘适合性、咀嚼功能、牙龈敏感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各10 分,>6 分为满意。(2)比较两组修复 1 年后牙 周健康情况。①龈沟出血指数(SBI),总分为 5 分, 龈沟出血严重程度与得分呈正相关。②牙周探诊深 度(PD) ,用带刻度的牙周探针探查牙周袋深度, 每颗牙取 4 个位点的平均值。③龈沟液量。将龈沟 液取样专用滤纸条放入 EP 管中称重, 清洁患牙后, 吹干取液区, 将滤纸条放入龈沟, 停留 30 s后取出, 并放置于 EP 管称重, 两次称重差值即为龈沟液量。④牙龈指数(GI) :牙龈状态无异常为 0 分;牙龈 出现轻微炎症为 1 分;牙龈颜色改变,出现轻度水 肿,无出血为 2 分;牙龈颜色发红,中度水肿,有 出血,严重发炎为 3 分。(3)随访 1 年,比较两 组远期疗效,包括修复体脱落、缺损、边缘密合度 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修复体美观 度、咀嚼功能、边缘适合性、牙龈敏感度等方面 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满意度比较 [n (%)] 

组别 美观度 咀嚼功能 边缘适合性 牙龈敏感度
对照组( n=47)31(65.96) 33(70.21) 37(78.72) 36(76.60)
观察组( n=47)41(87.23) 42(89.36) 45(95.74) 44(93.62)
χ2 值 5.934 5.343 6.114 5.371
P 0.015 0.021 0.013 0.020
 

  2.2 两组修复 1年后牙周健康情况比较 修复 1年, 观察组 SBI、PD、GI 值及龈沟液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修复 1 年后牙周健康情况比较( x— ±s )

组别 SBI(分) PD(mm) 龈沟液量(mg) GI(分)
对照组( n=62) 2.61±0.27 3.98±0.55 0.45±0.09 2.34±0.17
观察组( n=63) 1.54±0.10 2.06±0.40 0.30±0.10 1.98±0.15
t 29.470 22.347 8.810 12.559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随访 1 年,观察组瓷贴面 缺损、边缘密合度差及牙龈边缘变色发生率均低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瓷贴面脱 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 3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n (%)]
组别   脱落 缺损 边缘密合度差 牙龈边缘变色
对照组( n=62) 7 (11.29) 10(16.13) 9(14.52) 18(29.03)
观察组( n=63) 1 (1.61) 2(3.17) 2(3.17) 7(11.11)
χ2 值   3.425 6.043 5.008 6.272
P   0.064 0.014 0.025 0.012

  3 讨论

  传统瓷贴面修复步骤较复杂,需要反复进行口 内印模、试戴、调整,然后利用瓷粉在义齿厂制作 修复体,整个流程花费时间较长,在治疗结束前患 者不能确切得知牙齿的最终形态与修复效果 [4]。且 传统硅胶印模方式制作的修复体并不精确,不易获 得好的美学效果,易发生过度磨除牙体、边缘不贴 合等问题 [5] 。修复体贴合度不好不仅影响美观度, 还会导致微渗透,引起牙龈敏感、变色,随时间延 长, 修复体强度急剧下降, 容易发生崩折、脱落 [6]。


\
 

  CAD/CAM 数字化瓷贴面修复是一种利用计算 机设计、制作修复体的技术,其通过口内扫描制作 光学模型,通过镜像复制技术,将修复体形态在电 脑上展示出来,并利用 DSD 设计得到合理的前牙 比例和长宽值,指导制作诊断性蜡型 [7] 。患者能在 不可逆牙体预备操作前获知最后修复效果,可做出 医患双方满意的仿生形态,获得满意的美学修复效 果 [8-9] 。此外,CAD/CAM 数字化瓷贴面修复不需反 复调整、磨除牙体,对牙齿损伤小,可促进牙齿功 能与形态恢复,还可实现椅旁制作修复体 [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修复体美观度、咀 嚼功能、边缘适合性、牙龈敏感度等方面的满意 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修复 1 年后患牙 SBI、PD、 GI 值、 龈沟液量以及瓷贴面缺损、边缘密合度差 和牙龈边缘变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CAD/CAM 数字化方法制作的瓷贴面更加精确,可 提高修复体在口腔中的适配度,而且患者可参与修 复体的设计、比色、调整、制作过程,能提高其对 修复体最终外观的满意度 [12]。修复体边缘密合度的 改善可减少边缘渗漏,对牙龈刺激性更小,能减少 牙周出血和牙周袋形成,有利于提高远期牙周健康 状况,降低牙龈边缘变色发生率,从而提高修复体 强度,降低远期磨损、脱落发生率 [13-14] 。本研究结 果还显示,两组瓷贴面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随访时间较短有关。

  综上所述,CAD/CAM 数字化瓷贴面用于前牙 美学修复中,可提高患者对修复体美观度、咀嚼功 能、边缘适合性及牙龈敏感度的满意度,改善远期牙周健康情况,降低瓷贴面缺损、边缘密合度差及 牙龈边缘变色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刘云松,叶红强,谷明,等 . 患者参与的数字化设计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46 ( 1 ): 90-94.

  [2] 刘峰,周文娟,柳忠豪 . 计算机辅助规划与设计软件在口腔种植外科中的应用 [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21.37(2) :124-126.

  [3] 孙志荣,张燕,张晓林,等 . 数字化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基牙全瓷冠崩瓷后再修复中的应用 1 例 [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1.37(2) :278-279.

  [4] 蒋晓,刘霖芳,张弛,等 . CS3600® 口扫数字化印模技术与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在磨牙全瓷冠修复中的比较 [J]. 临床口 腔医学杂志, 2021.37(2) :86-89.

  [5] 谭淑仪,陈奕帆 . CAD/CAM 虚拟架模块在四环素牙个性化功能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J]. 口腔疾病防治,2018.26(11) :727-733.

  [6] 黄罡,陶进京,景建龙,等 . CAD/CAM 数字化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J]. 口腔医学,2020.40(4) :319-323.

  [7] 刘俊贤,胡雅琴,钟牧宜,等 . 口腔技师视角下数字化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J]. 中国医学工程, 2021.29(12) :47-51.

  [8] 金巨楼,李韦萱,刘定坤,等 . 数字化微笑设计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及其修复效果分析 [J]. 吉林大学学报(医 学版), 2019.45(4) :916-921.

  [9] 包炯,光寒冰 . DSD 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要点与临床效果探究 [J]. 口腔医学, 2017.37 ( 12 ): 1099-1103.

  [10] 杨坚,冯海兰 . 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要点 [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8.53(4):217-220.

  [11] 端木婷婷,雷凡,王琴琴,等 . CAD/CAM 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20.34 (5) :314-315.

  [12] 李瑾,高冬玲,李扬 . CAD/CAM 牙种植导板在上前牙列缺失即刻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J]. 陕西医学杂志,2020.49(11) :1457-1460.

  [13] 邱冰妍,于皓,江磊,等 . 数字化扫描联合椅旁切削技术在后牙微创粘接性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 实用口腔医学杂 志, 2021.37(2) :250-254.

  [14] 徐薇,安磊,于晓波,等 . 基于 CAD/CAM 系统的个性化基台在种植义齿美学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0.35(6) :983-9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96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