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级分区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3:55: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观察分级分区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11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6)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采用分级分区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候诊 时间、救治时间、护理满意度 [ 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 评分及医疗纠纷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救治成功率为 94.64%(53/56), 高于对照组的 64.29%(36/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候诊时间和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 NSNS 评分为(89.52±9.36)分,  高于对照组的(76.58±7.63)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为 1.79% (1/56)  ,低于对照组的 14.29%(8/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分级分区急诊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救治成 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缩短候诊时间和救治时间,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急诊护理。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分级分区急诊护理;护理满意度;医疗纠纷

Application effects of grading and zoning emergency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ANG Liuyuan
(EICU of Zhumadian Central Hospital, Zhumadian 463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grading and zoning emergency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12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56) and control group (n=56)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the grading and zoning emergency nursing. 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the waiting time, the treatment tim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 (NSNS)]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100.00% (56/56),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64.29% (36/56),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waiting time and the treatment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NSNS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89.52±9.36),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76.58±7.63),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1.79% (1/56), which was lower than 14.29% (8/56)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rading and zoning emergency nursing to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shorten the waiting time and the treatment tim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the routine emergency nursing.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Grading and zoning emergency nurs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Medical dispute

急性脑梗死是脑部供血突然中断而导致脑组织坏死的急性重症疾病,以老年人群多发,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1-2] 。临床常采用溶栓治疗,可恢复梗死灶供血,减少梗死面积,但抢救效 果受抢救时间的影响,及早进行溶栓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3-4] 。分级分区急诊护理是通过分区、分级护理,优化就诊顺序,缩短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时间 [5-6]。本文观察分级分区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20 年 11 月 本 院 收 治的 112 例 急 性脑 梗 死患 者 为 研 究对 象。纳入标准:经颅脑 CT 及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 为急性脑梗死;伴突然性昏厥、头痛症状,无昏 迷;有意识障碍。排除标准:脑出血及出血性梗死 者;不符合溶栓治疗指征;存在其他重要器官病 变。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 同意书,  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6)和对照组 (n=56)  。对照组男 35 例,  女 21 例;年龄 48~79 岁,  平均( 57.63±3.01 )岁;体质量指数(BMI) 19~31 kg/m2 ,平均(25.03±1.06)kg/m2 ;受教育 程度:  初中及以下 17 例,  高中及中专 25 例,  大专及以上 14 例;合并高血压 15 例,糖尿病 12 例,血脂异常 7 例;发病至入院时间 1~5 h,平均(3.24±0.39)h。  研 究 组 男 32 例,   女24 例;   年龄 46~79 岁,   平 均(58.49±3.27)   岁;  BMI 19~ 31 kg/m2 ,平均(24.98±1.02)kg/m2;  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 16 例,高中及中专 24 例,大专及以上16 例;合并高血压 16 例,糖尿病 13 例,血脂异常5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5 h,平均(3.21±0.34)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入院后对患者开启绿色通道, 将其送至急诊预检台进行分诊,挂号后于急诊内科就诊,病情危重者送入抢救室进行抢救,进行实验室检查、头颅 CT 等常规检查,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确定治疗方式,需溶栓治疗患者确认无溶栓禁忌后行溶栓治疗,病情较轻者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等常规护理。 

研究组采用分级分区急诊护理。( 1 )患者入院后立即检查生命体征,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Ⅳ级。Ⅰ级为濒危患者,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呼吸微弱、脉搏突然停止,无意识,需快速救治;Ⅱ级为危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存在潜在生命危险,且存在意识和认知功能障碍;Ⅰ、Ⅱ级患者入院后需立即送入抢救室抢救,同时完成头颅 CT、实验室检查,请神经内科医生会诊并确定溶栓治疗方案;Ⅲ级患者伴有明显耳鸣、头痛、头晕等症状,但认知功能良好,需在入院后半小时内完成头颅 CT、实验室检查,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Ⅳ级患者病情轻微,患者稍感不适,可排队挂号后等候就诊,确诊后给予常规治疗。(2)将急诊区分为红、黄、蓝三区,红区为急危救治区,主要收治Ⅰ、Ⅱ级患者,急救设施完备,能快速确定患者病情,实施急救,该区域实行封闭管理,且配备专业技能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协助临床抢救工作;黄区为急救监护区,主要收治Ⅲ级患者,监测患者病情,一旦出现异常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蓝区为诊疗区,主要收治Ⅳ级患者,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并及时为患者分配药物行常规治疗。每个急诊区域均有固定护理人员负责,职责分工明确。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2)比较两组候诊时间(挂号到医师诊治的时间)和救治时间。(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于患者出院前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共 19 个条目,  每个 1~5 分,总分 19~95 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4)  比较两组医疗纠纷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救治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救治成功率为94.64%(53/56),  高于对照组的 64.29%(3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2.2   两组候诊时间和救治时间比较   研究组候诊 时间和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2.3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 NSNS 评分 为(89.52±9.36)分, 高于对照组的(76.58±7.63)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644,  P=0.000)。

2.4   两组医疗纠纷发生率   研究组出现 1 例溶栓 失败而产生的医疗纠纷,医疗纠纷发生率为 1.79% (1/56)  ;对照组出现 4 例溶栓失败而产生的医疗 纠纷,  4 例危重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而产生的医疗 纠纷,医疗纠纷发生率为 14.29%(8/56)  ;研究 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  P=0.037)。

\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主要由于脑部供血中断,引起脑组 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该病起病突然,大多在休息或 睡眠时发作,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 致死率,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7-8] 。急性 脑梗死患者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随病情进展会出现 感觉障碍、失语、头疼、呕吐等症状,危及患者的 生命 [9-10] 。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主要 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 受损程度 [11]。但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  需在患 者发病 6 h 内才能进行,  因此,  在短时间内完成病 情分析, 及时开展救治工作有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 改善患者预后 [12]。

分级分区急诊护理是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划分等 级,以确保濒危重症患者优先得到救治的一种护理 模式 [13]。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救治成功率高于 对照组,候诊时间和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析 原因为常规急诊模式护理主要遵循常规急诊流程, 需患者挂号并由医生开具检查、缴费后才能进行各 项检查,再通过检查结果确认治疗方案,候诊、预 诊等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分级分区急诊护理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划分为四个等 级,  将不同等级患者送入相对应的急诊区域就诊, 有利于缩短候诊时间和治疗时间, 提高救治成功率; 同时安排危重患者优先就诊,确保其能在最短的时 间内得到抢救,有利于提高溶栓成功率,促进患者 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14] 。本研究结果同 时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 为分级分区急诊护理优化了整个护理流程,为患者 争取了更多的救治时间,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和 分区域诊疗,可避免急诊室就诊拥堵情况,从而保 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还显 示,研究组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 为分级分区急诊护理优化了患者在入院后候诊、检 查、转运等各个阶段所花费的时间,利于及时为患 者提供有效诊治,缩短急救时间,尤其是危重患者 的救治时间,确保急救过程有序进行,极大地保证 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为患者溶栓治疗提供更 多的宝贵时间,减少由于救治不及时而产生的医疗 纠纷 [15]。此外,  不同分区均配有相对应的医疗设备 及医疗用具,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分级分区 急诊护理还能强化医护人员的时间观念,提高其工 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减少医疗纠纷。综上所述,分级分区急诊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 死患者可提高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缩短 候诊时间和救治时间,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效果 优于常规急诊护理。

参考文献

[1]    Lapergue B,   Labreuche J,   Blanc R,  et al. Combined use of contact aspiration and the stent retriever technique versus stent retriever alone for recanalizatio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he randomized ASTER 2 study protocol[J]. J Neurointerv Surg,  2020, 12(5):  471-476.
[2]    程弘禹,李丹,郑圆 . 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关血液标志物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研究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  23(8):  672-677.
[3]    张立红,彭道勇,张策,等 . 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 志,  2018,  20(9):  962-965.
[4]    张成刚 .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BNP 和胱抑素C 水平的影响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5):  54-57.
[5]    王晶晶,赵妮娜,张辰露 . 分级分区分流急诊护理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国乡村医药,  2021,  28(5):  72-73.
[6]     于乐洋,储红梅,张敏 . 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 [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 杂志,  2020,  15(10):  1240-1242.
[7]    Lee SH,  Jung JM,  Kim KY,  et al.  Intramural Hematoma Shape a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Intracranial Artery Dissection: A 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J] . Cerebrovasc Dis,  2020,  49(3):  269-276.
[8]    徐红强,王艳玲,王锐 . 急性脑梗死患者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疗效及终点事件的影响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  23(11):  981-985.
[9]    刘畅,李明哲 . 精细化护理结合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疗效 [J]. 中国临床研究,  2017,  30(9): 1294-1296.
[10]   王洁,周佩洋,赛金萍 . 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成功率及抢救时间的影响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9,  26(6):  713-715.
[11]   马灿灿,张熙斌,徐耀,等 .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联合超早期神经康复的疗效观察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20(10):  1049-1053.
[12]   李安民,陈合成,关文标,等 .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颅内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 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19):  4786-4788.
[13]   孟艳婕 . 分级分区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步救治时间及抢救效果的影响 [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  16(5): 261-264.
[14]   陈海英,马河州,林永明 . 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在急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  2021,  27(1): 113-115.
[15]   邹月 . 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在急诊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J]. 黑龙江中医药,  2021,  50(3):  434-4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93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