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虚拟情景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护理在手指屈肌腱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70 例手指屈肌腱 损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虚拟 情景反馈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手部肌力、手指关节活动范围、手部整体功能 [Carroll 双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 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侧捏力、三点捏力、握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 间关节及手总主动活动度范围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 UEFT 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虚拟情景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护理应用于手指屈肌腱损伤术后患者,可 促进患者手部肌力恢复,增加术后手指关节活动范围,增强手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护理。
【关键词】 手指屈肌腱损伤;康复护理;虚拟情景反馈训练;手功能;并发症
Application effects of virtual scene feedback training combin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finger flexor tendon injury after surgeries
FU Qing
(Surgery of Hand and Foot of Shangqiu Municipal Hospital, Shangqiu 4761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virtual scene feedback training combin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finger flexor tendon injury after surgeries.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finger flexor tendon injury after surgerie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5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virtual scene feedback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hand muscle strength, the range of motion of finger joints, overall hand function [Carroll upper extremities functional test (UEFT)] level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the lateral pinch strength, the three-point pinch strength and the grip strength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ange of motion levels of 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 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and TA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UEFT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Virtual scene feedback training combin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the patients with finger flexor tendon injury after surgeries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hand muscle strength, improve the range of motion of finger joints after surgeries,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hand function with high safety.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Key words】 Finger flexor tendon injur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Virtual scene feedback training; Hand function; Complication
手指屈肌腱损伤主要由切割、穿刺或挤压伤导致,在确诊后需尽早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恢复手部功能。Kessler 法修复术为临床治疗手指屈肌腱损伤 的首选方案,可通过缝合受损肌腱组织,加强局部 抗张能力,且对肌腱断端血循环影响较小 [1] 。康复 护理是在术后通过屈曲训练、伸展训练、功能训练 等多种途径进行干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 。虚拟情景反馈训练通过为患者制订精确、安全的主动运 动方案,实时显示训练完成进度,直接向患者反馈训 练信息 [3]。本文观察虚拟情景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康复 护理在手指屈肌腱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2019 年本院收治的 70 例手指屈肌腱损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 标准:经超声检查确诊为手指屈肌腱损伤 [4] ;行 Kessler 法修复术;单手损伤;依从性好。排除标 准:肌腱移植者;合并严重骨折或神经损伤者;合并严重精神系统疾病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 35 例。对照组男 21 例,女 14 例;年龄 29~51岁,平均(38.17±2.09) 岁; 病程 17~31 d, 平均(21.96±1.38)d;机械伤 16 例, 切割伤 12 例,挤压伤 7 例;损伤平面:Ⅰ区 18 条,Ⅱ区 15 条,Ⅲ区 12 条, Ⅳ区 17 条, Ⅴ区 13 条。观察组男 19 例,女 16 例; 年龄 29~51 岁,平均(38.11±2.30) 岁;病程 14~29 d,平均(21.78±1.40)d;机械伤 17 例,切割伤 10 例, 挤压伤 8 例;损伤平面:Ⅰ区 19 条,Ⅱ区 12 条,Ⅲ区 10 条, Ⅳ区 16 条,Ⅴ区 15 条。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1)屈曲 训练。术后 1~2 周,护理人员轻握住患者腕关节并 对患手进行按摩,协助患者进行手指屈曲和被动屈 曲伸展运动,训练过程中从手指下端向上端的方向 屈曲,5 s/ 次,5 次 / 组,3 组 /d。(2) 伸展训练。 术后 3~4 周,护理人员用橡皮筋套在患者前臂与患 指绷带上,并指导其进行伸展运动,保证下、中指 关节伸到接触手托处,之后放松,使橡皮筋复位, 20 次 / 组,3 组 /d。(3) 功能训练。术后 5~6 周,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活动手腕,自然握拳,顺时针、 逆时针各旋转 30 次,保持高频率至手腕发热,练 习时可取掉手夹板;术后 7~8 周指导患者进行抗阻 力训练, 如捏棉花、撑橡皮圈等,20 min/d。(4) 作业治疗。术后 9~12 周,依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制订相应的作业护理方案,如橡皮泥、橡皮筋、拼 图等作业,同时可进行部分日常活动,如拧毛巾、 模拟开关水龙头等,40 min/ 次,1 次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虚拟情景反馈训 练,前 5 周训练内容同对照组。术后第 6 周,选用 英国 Biometrics 公司提供的 E-LINK 上肢综合功能 康复评估与训练系统,以 M600 肌力关节活动度运 动训练器、G200 握力器、H500 捏力器对患者关节 活动度、手部肌力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手部功能 进行游戏训练。(1)手指关节活动范围训练。采 用 M600 肌力关节活动度运动训练器采集患者手表 面肌电,并通过电脑上游戏反馈所得到的数据进行 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及远端指间关节活动的训练, 30 s/ 次, 20 次 / 组, 1 组 /d,5 次 / 周, 持续 4 周。 (2)手部肌力训练。以握力器及捏力器测定患者 手部肌力,根据结果设定反馈训练的参数,设置合 适的难度进行手部肌力反馈训练。训练时,将患手 放于康复仪器上进行固定并调整为舒适位置,借助 显示屏上反馈的信息虚拟出手握东西、手摘东西及 拿东西的运动情景模式,指导患者依据显示屏呈现 的虚拟图像进行手活动、掌指关节、手协调能力训 练,15~20 min/ 次,1 次 /d,5 d/ 周。两组均持续 护理 12 周。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手部肌力。 采用 E-LINK 上肢综合功能康复评估与训练系统测 定握力、侧捏力与三点捏力,握力测量范围为 0~ 90 kg,侧捏力与三点捏力测量范围均为 0~25 kg, 数值越大手部肌力越强。(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 手指关节活动范围。采用 E-LINK 上肢综合功能康 复评估与训练系统测定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远端指间关节活动范围及手总主动活动度(TAM), 其中掌指关节正常活动范围为 0~90°,近端指间 关节正常范围为 0~110°,远端指间关节正常活动 范围为 0~80°,数值越大屈曲活动度越好。TAM= (掌指关节屈曲度 + 近端指间关节屈曲度 + 远端指 间关节屈曲度) -(掌指关节伸直受限度数 + 近端 指间关节伸直受限度数 + 远端指间关节伸直受限度 数) ,度数越高手指活动度越好。(3)比较两组 护理前后手功能,采用 Carroll 双上肢功能测试量 表(UEFT)评估,内容包括抓握、握、放置、旋 前和旋后、捏、侧捏 6 个维度共 33 个条目, 由“不 能完成”到“能正常完成”记为 0~3 分, 总分 0~99 分,分值越高表示手功能越好。(4)比较两组并 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手部肌力比较 护理前,两组 握力、侧捏力及三点捏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 ;护理后,两组握力、侧捏力及三点 捏力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护理前后手部肌力比较(kg, x ±s ) |
握力
组别
护理前 |
|
|
侧捏力 |
三点捏力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观察组( n=35 |
) |
12.87±1.36 |
32.34±2.15* |
8.81 ±1.39 |
16.34±2.53* |
9.06 ±1.28 |
18.90 ±3.56* |
对照组( n=35 |
) |
13.03±1.40 |
28.68±1.97* |
8.87 ±1.35 |
14.56±2.41* |
9.14 ±1.30 |
14.27±3.38* |
t 值 |
|
0.485 |
7.425 |
0.183 |
3.014 |
0.259 |
5.580 |
P 值 |
|
0.315 |
0.000 |
0.428 |
0.002 |
0.398 |
0.000 |
注:与护理前比较, *
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手部活动范围比较 护理前, 两组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及 TAM 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 理后,两组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远端指间关 节及 TAM 范围均大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护理前后手部活动范围比较(°,
x ±
s )
掌指关节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
近端指间关节 远端指间关节 |
TAM |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
护理前 护理后 |
观察组( n=35) 50.32±4.25 74.59±5.32* |
49.54±6.42 83.24±6.32* 41.43±4.53 63.33±5.32* |
136.43±15.42 206.24±18.32* |
对照组( n=35) 50.83±4.31 71.52±5.73* |
48.74±6.16 78.21±6.45* 40.63±4.27 58.21±5.28* |
138.65±16.16 182.21±17.45* |
 t 值 |
0.731 3.295 0.760 4.041 |
5.619 |
 P 值 |
0.234 0.001 0.225 0.000 |
0.279 |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
|
两组护理前后 UEFT 评分比较(分, x ±s ) |
|
2.3 两组护理前后 UEFT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 组 UEFT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 UEFT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 表 3。
表 3 |
两组护理前后 UEFT 评分比较(分, x ±s ) |
|
组别 |
护理前 |
护理后 |
观察组( n=35) |
48.07 ±3.96 |
83.17±6.08* |
对照组( n=35) |
47.89 ±3.90 |
72.85±5.39* |
t 值 |
0.192 |
7.514 |
P 值 |
0.424 |
0.000 |
注:与护理前比较, *
P<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 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n (%)]
组别 |
|
水肿 |
肌腱粘连 |
发生率 |
观察组( n=35) |
1 |
(2.86) |
0 |
1 |
(2.86 |
) |
对照组( n=35) |
1 |
(2.86) |
2(5.71) |
3 |
(8.57 |
) |
χ2 值 |
|
|
|
|
0.265 |
|
P 值 |
|
|
|
|
0.207 |
|
3 讨论
屈指肌腱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肌腱周围具有 疏松的结缔组织,手指屈肌腱损伤术后手部功能恢 复较慢,且术后活动方法不当可造成腱端裂隙或持 续肿胀 [5]。临床多通过康复训练促进腱鞘修复与肌 腱内源性愈合,减少胶原在创口沉积,促进伤口愈 合及肌腱重建,增强患者手部功能 [6] 。但康复训练 项目较为枯燥,且易受患者主观意识的影响,部分 患者护理依从性不佳,导致康复锻炼无法达到预期 效果 [7]。
虚拟情景反馈训练是集情景互动及康复训练为一体的康复系统设备,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记 录关节活动情况,实现针对性综合康复训练的目的 [8]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握力、侧 捏力、三点捏力均高于对照组,掌指关节、近端指 间关节、远端指间关节及 TAM 范围均大于对照组, UEFT 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术后常规康复 训练可加强指关节的稳定性,改善受伤组织的代谢 与营养,加速损伤组织的愈合,促进术后手功能恢 复,联合虚拟情景反馈训练系统通过肌电传感器采 集的肌电信息,针对性的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可为 患者提供多种康复锻炼虚拟动作,并结合患者的恢 复情况设定难度, 确保肌腱在安全的范围内滑动, 逐步改善术后手指关节的活动范围 [9]。此外, 虚拟情 景反馈训练所用的系统可实时显示动作完成情况,为 患者提供直接的反馈信息,提高患者对恢复的认可度 从而提高依从性,规律进行手部肌力康复锻炼,增强 手部肌力,促进术后手功能恢复 [10] 。本研究结果同 时显示,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有关, 其结果尚需后续扩大样本量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虚拟情景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护 理应用于手指屈肌腱损伤术后患者,可促进患者手部 肌力恢复, 增加术后手指关节活动范围, 增强手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干预。
参考文献
[1] 黄晓楠,李美莲,范猛,等 . 不同缝合方法修复屈指肌腱损伤的疗效及对手功能和术后粘连的影响 [J]. 中国临床研究, 2018,31(2):193-196.
[2] 华强,夏文广,李冰冰,等 .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对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及 ADL 的影响 [J]. 中国康复, 2020,35(1):15-18.
[3] 黄东锋,陈少贞,欧海宁,等 . 上肢功能测量方法的研究 [J].中国康复,1994(4):172-174.
[4] 陈孝平,汪建平 . 外科学 [M]. 8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44-646.
[5] 张倩, 宋姗姗, 谭丽,等 . 康复治疗对屈指肌腱损伤术后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康复, 2013, 28(2) : 137-138.
[6] 沈红维,应瑛,郭炜 . 手指屈肌腱粘连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J]. 浙江医学,2018,40(9):1009-1010.
[7] 周园, 王骏, 曾蕾, 等 . 阶段式康复护理干预用于手指屈肌腱损伤对康复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15(11):1643-1646.
[8] 谢平,刘欢,王磊磊,等 . 基于脑肌电反馈的虚拟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J]. 仪器仪表学报,2018,39(1):250-257.
[9] 刘伟 . 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患者在修复术后实施虚拟情景反馈训练对手功能的恢复作用 [J]. 创伤外科杂志, 2018, 20(6) :443-445.
[10] 张秀芳,张明,周敬杰,等 . 虚拟情景反馈训练对Ⅱ区指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J]. 中华物理医学 与康复杂志,2017,39(8):614-6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9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