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窄带成像(NBI)联合常规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效能。 方法: 选取 80 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为 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内镜与 NBI 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NBI 联合常规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 的效能。 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 80 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中恶性 69 例,良性 11 例;常规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恶性 35 例,良性 45 例; NBI 联合常规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恶性 59 例,良性 21 例; NBI 联合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 值均高于常规内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NBI 与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0.05)。 结论: NBI 联合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效能高于常规内镜检查。
【关键词】 早期胃癌;内镜下窄带成像;内镜;检查;诊断;效能
Efficacy of endoscopic narrow band imaging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endoscopy in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ZHANG Liangliang
(Digestive Endoscopy Room of Huaibin County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Xinyang 4644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icacy of endoscopic narrow band imaging (NBI)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endoscopy in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early gastric cancer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ll of them underwent routine conventional and NBI examination. Using the results of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efficacy of NBI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end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8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early gastric cancer, 69 were malignant and 11 were benign. The accuracy, sensitivity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NBI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end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endoscopy,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pecificity and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NBI and conventional end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P>0.05). Conclusions: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of NBI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end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endoscopy.
【Key words】 Early gastric cancer; Endoscopic narrow band imaging; Endoscopy; Examination; Diagnosis; Efficacy
胃癌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 瘤,多发于 50 岁以上人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 命健康 [1] 。由于胃癌发病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 状,致使患者在出现典型症状就诊时已发展至中晚 期 [2] 。因此,临床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提高早期胃 癌的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内镜检查是临床诊断 胃癌的重要手段,可直观地观察到病变部位、形 态、侵犯深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内镜下窄带 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 NBI) 是在此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内镜技术,可细致观察消化道黏膜 上皮形态,已被临床广泛用于诊断消化道疾病 [3]。 本文探讨 NBI 联合常规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效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2018 年 10 月 至 2020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包括胃黏膜糜 烂、褪色、红晕、溃疡部位边界不规则等;近期 未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无胃部手术史;具有良 好的沟通能力且配合度良好;无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无内镜、NBI 检查禁忌证。排除标准:心肺 等多种器官功能不全;中途退出;合并传染性疾病;存在严重咽喉部疾病、腐蚀性食管炎;认知功 能异常;既往有胃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史。患者对本 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 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其中男 55 例, 女 25 例; 年龄 43~76 岁, 平均(51.26±3.02) 岁; 体质量指数 21~25 kg/m2 ,平均(22.45±1.12)kg/m2。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 NBI 和常规内镜检查。嘱咐患者在检查前 1 d 晚上饮食需清淡, 24 ∶ 00 后禁食禁水, 检查当天需空腹,检查仪器 为 CLV-260SL 内镜灯光照明系统、CV-260sL 电子处理器、奥林巴斯 GIF-H260 电子胃镜。首先行常规内镜检查,局部麻醉后常规进镜,若黏液与泡沫过多, 则使用西甲硅油(德国 Berlin-Chemie AG,批准文号 H20160184,40 mg/mL) 冲洗, 抑制黏液分泌,保证内镜所获图像的清晰度。在普通白光胃镜模式下观察胃部状况,对整个胃腔进行倒退式观察,进镜期间,仔细观察其微血管、腺管结构,发现黏膜异常病变的区域(如黏膜局灶充血糜烂、病灶浅表隆起或凹陷,色泽发红、触之出血等改变),详细记录异常黏膜的部位、大小、色泽等情况,并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做出内镜下诊断。然后再开启 NBI 功能进一步观察病变部位微血管、腺管结构,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确定病灶浸润程度后,在内镜下取病变组织进行活检。所有检查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由两名医师共同观察图像进行诊断,以两名医师共同意见作为诊断结果。
1.3 观察指标 (1)比较 NBI 与常规内镜检查早期胃癌的图像质量 [4] 。从病变轮廓、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微血管结构形态 3 个方面,采用 4 级评分法评估。1 分表示不清楚, 无法进行诊断; 2 分表示模糊,可进行诊断; 3 分表示较清晰,可进行诊断; 4 分表示很清晰,可明确诊断。(2) 比较常规内镜检查与 NBI 联合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结果。(3)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内镜检查与 NBI 联合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早
期胃癌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其中以 a 表示真阳性, 以 b 表示假阴性,以c表示假阳性, 以d表示真阴性(阳性为早期胃癌,阴性为非胃癌) 。其中准确度 =(a+d)/(a+b+c+d)×100%; 灵敏度 =a/(a+b)×100%; 特异度 =d/ (c+d)×100%; 阳性预测值 =a/(a+c)×100%;阴性预测值 =d/(b+d)×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BI 与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图像清晰度评分比较 NBI 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图像清晰度评分均高于常规内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NBI 与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图像清晰度评分比较(分, x ±s ) |
检查方式 |
病变轮廓 |
黏膜腺管开口形态 |
微血管结构形态 |
常规内镜( n=80) |
2.36±0.52 |
2.40±0.56 |
2.31±0.48 |
NBI( n=80) |
3.05±0.59 |
3.42±0.25 |
3.12±0.38 |
t 值 |
7.847 |
14.876 |
11.834 |
P 值 |
0.000 |
0.000 |
0.000 |
2.2 常规内镜检查与 NBI 联合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结果比较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 80 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中恶性 69 例,良性 11 例;常规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恶性 35 例,良性 45 例; NBI联合常规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恶性59例, 良性21例。见表 2。
表 2 常规内镜检查与 NBI 联合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结果比较 |
检查方式 |
|
|
病理组织检查 |
|
合计 |
|
|
恶性 |
|
良性 |
|
常规内镜 |
恶性 |
32 |
|
3 |
35 |
|
良性 |
37 |
|
8 |
45 |
NBI 联合常规内镜 |
恶性 |
58 |
|
1 |
59 |
|
良性 |
11 |
|
10 |
21 |
合计 |
|
69 |
|
11 |
80 |
2.3 常规内镜检查与 NBI 联合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效能比较 NBI 联合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内镜检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内镜检查与 NBI 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 3 常规内镜检查与 NBI 联合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效能比较 [%( n1/n2 )] |
检查方式 |
准确度 |
灵敏度 |
特异度 |
阳性预测值 |
阴性预测值 |
常规内镜 |
50.00(40/80) |
46.38(32/69) |
72.73(8/11) |
91.43(32/35) |
17.78(8/45) |
NBI 联合常规内镜 |
85.00(68/80) |
84.06(58/69) |
90.91(10/11) |
98.31(58/59) |
47.62(10/21) |
χ2 值 |
22.336 |
21.594 |
1.222 |
2.550 |
6.428 |
P 值 |
0.000 |
0.000 |
0.269 |
0.110 |
0.011 |
3 讨论
已知早期胃癌诊断可指导临床治疗,对降低胃癌病死率具有积极作用 [5]。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检查费用高、耗时长,导致其在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6]。临床常规内镜检查虽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受光源波段的影响,内镜检查图像清晰度、分辨率较差,以至于胃黏膜表面的微细结构显示不清,内镜下检查凭借内镜检查医师的主观性、经验性对病灶取材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难以精准定位病变范围较小且表浅的病灶,进而影响诊断效能,导致漏诊、误诊率较高;且常规内镜为侵入性检查,部分患者的耐受性较差,导致此项检查难以进行大规模
筛查 [7-8] 。本研究结果显示, NBI 检查早期胃癌的图像清晰度评分均高于常规内镜检查, NBI 联合常 规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 预测值均高于常规内镜检查。提示 NBI 联合常规 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效能高于常规内镜检查 诊断。分析其原因在于 NBI 检查是在传统红、绿、 蓝顺次成像基础上,应用窄带滤光器替代宽带滤 光器的检查方式,仅留取 415 nm(蓝色波段) 、 540 nm(绿色波段)、605 nm(红色波段) 波长 的红绿蓝窄带光波,并且不同颜色的光波可穿透 胃肠道黏膜不同的深度, 415 nm 被黏膜表面的 一些毛细血管反射而穿透较浅,主要用于观察黏 膜表层部分,使得黏膜表浅的微血管呈现褐色; 540 nm 可穿透至黏膜中间层,观察黏膜中略深层 部分, 605 nm 可穿透至黏膜下层,展示出黏膜下 层的血管网,使其呈现蓝绿色 [9] 。由于窄带光波波 长包含在血红蛋白可吸收光波波长范围内,且胃黏 膜内血液对蓝光与绿光吸收度较高,因此,能够 被血液吸收,且吸收后难以扩散的光波,可显著提 高黏膜上皮和黏膜下血管模式的图像清晰度与对比 度,从而提高图像质量,病变轮廓、黏膜腺管开口 形态、微血管结构形态清晰度较高,利于医师直 接观察病变状况,可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 指导 [10-11] 。此外,胃黏膜病变首先引发的是胃小凹 和血管形态学改变,因此胃黏膜微血管形态对诊断 该疾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NBI 检查可显示患者胃 小凹和上皮下毛细血管网的状态,进而判断胃黏膜 类型,可有效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的灵敏度 [12-14]。
综上所述, NBI 联合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早期胃 癌的效能高于常规内镜检查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1] 郑振东,韩涛 . 胃癌诊疗研究进展 [J]. 临床军医杂志, 2017,45(1):1-4.
[2] 朱文杰,孙晓林,刘颖 .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高清放大胃镜在诊断早期胃癌中的价值分析 [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 24(2):214-215.
[3] 谢德金,王小忠,孙晓丹,等 .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医师杂志, 2019, 21 (1):46-49.
[4] 刘剑锋 .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 [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3):37-39.
[5] 陈钟,唐庆林,韩忠政,等 . 胃癌的治疗进展 [J].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7,37(2):77-78.
[6] Dohi O, Yagi N, Yoshida S, et al. Magnifying Blue Laser Imaging versus Magnifying Narrow-Band Imag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mparative Study[J]. Digestion,2017,96(3):127-134.
[7] 徐林生 . NBI 内镜与常规白光内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比较 [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12):116-118.
[8] 洪静,冯珍,程中华,等 . 普通白光胃镜与放大胃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J]. 临床 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11):73-76.
[9] 刘娟,王建馗 . 胃镜下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效果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 (35):15-17.
[10] 孙煜广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9):82-83.
[11] 汤瑜,邱全兴,胡学军,等 .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价值 [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7, 31(8):797-798.
[12] 高杨,李琳,晁帅恒,等 .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与常规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果对比 [J]. 癌症进展, 2020,18(21):2180-2183.
[13] 姬忠凯 .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早期诊断胃癌效能分析 [J]. 中国疗养医学,2021,30(5):531-533.
[14] 郑洪伟,薛会光,杨爱华,等 . 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 (5):943-9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9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