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120 例不稳定型心 绞痛 PCI 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 [C 反应蛋白(CRP)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和血管舒张功能指标 [ 一氧化氮(NO)、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 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 CRP 和 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LVEF、NO 和 FMD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PCI 术后患者可降低血 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心绞痛发生,以及提高 LVEF 水平和血管舒张功能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尼可地尔;心绞痛;炎性因子;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
Effects of Nicorandil o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fter PCI
YANG Yongquan
(Anyang People’s Hospital, Anyang 455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icorandil o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fter PCI.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fter PCI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nti-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drug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icorandil tablets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C-reactive protein (CRP),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 the number of angina pectoris attacks, the levels of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 the vasodilation function index levels [nitric oxide (NO), brachial artery flow-mediated diastolic function (FMD)],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RP and TNF-α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number of angina pectoris attack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LVEF, NO and FM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anti-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drug treatment, Nicorandil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patients after PCI can reduce the levels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reduce the number of angina pectoris attacks, and improve the levels of LVEF and vasodilation function index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conventional anti-unstable angina drug treatment.
【Key words】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Nicorandil; Angina pectoris; Inflammatory factor;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dverse reaction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 引起发作性胸痛的常见心血管疾病 [1]。经皮冠状动 脉介入治疗(PCI)是重建冠状动脉血运、改善动 脉狭窄的手术方法,但部分心绞痛患者 PCI 术后可 引发灌注异常,影响后期疗效 [2] 。尼可地尔为 K+ 通道开放剂,可有效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 [3]。 本文观察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PCI 术后患 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7 月 本院收治的 120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PCI 术后患者 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符合不稳定心绞痛诊断 标准 [4]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排除标准: 合并肝、肾等重大脏器疾病者;合并精神疾病或意 识障碍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患者及其家属 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 201903005) 。按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60 例。对 照组:男 35 例, 女 25 例; 年 龄 54~86 岁, 平均(67.62±8.91) 岁; 心绞痛病程 1~5 年,平均 (2.62±1.06) 年。观察组: 男 33 例, 女 27 例;年龄 54~85 岁,平均(67.42±8.74) 岁; 心绞痛病程 1~5 年, 平均(2.56±1.04) 年。两组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 PCI 术治疗,术后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ALFASIGMA S.p.A.,国药准字HJ20140281, 0.4 mL:4250IUaXa) 皮下注射,0.4 mL/ 次,1 次 /d,持续 3 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国药准字 J20180029,75 mg),
300 mg/ 次, 1 次 /d;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53035,100 mg),100 mg/ 次, 1 次 /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1408, 20 mg),20 mg/ 次,1 次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可地尔片(Tohoku Nipro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国药准字 H20150022,5 mg) 治疗,首次给药时间 PCI 术前 3 h, 剂 量 10 mg, 给 药 1 次;术 后 1 d 给 药,5 mg/ 次,3 次 /d两组均连续治疗 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 包括 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管舒张功能指标水平。血管舒张功 能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和肱动脉血流介导舒张功能(FMD)。(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CRP 和 TNF-α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CRP 和 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x ±s ) |
CRP(mg/L)
组别
治疗后 |
TNF-α |
(ng/L)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观察组( n=60) |
7.64±2.25 |
2.35±1.32* |
17.52±3.54 |
12.54±4.02* |
对照组( n=60) |
7.82±2.15 |
5.35±2.04* |
18.15±4.12 |
15.68±3.75* |
t 值 |
0.448 |
9.564 |
0.898 |
4.424 |
P 值 |
0.327 |
0.000 |
0.185 |
0.000 |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 治疗 前,两组心绞痛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生次数均少于 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次 / 月,
x ±
s )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 |
t 值 |
P 值 |
观察组( n=60) |
8.77±1.02 |
5.85±1.02 |
15.680 |
0.000 |
对照组( n=60) |
8.68±1.91 |
7.98±1.13 |
2.443 |
0.016 |
t 值 |
0.322 |
10.838 |
|
|
P 值 |
0.374 |
0.000 |
|
|
2.3 两组治疗前后 LVEF 和血管舒张功能指标水 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LVEF、NO 和 FMD 水平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 组 LVEF、NO 和 FMD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 表 3 。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 LVEF 和血管舒张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x ±s ) |
LVEF
组别
治疗前 |
(%)
治疗后 |
NO( |
μmol/L) |
FMD |
(mg/L)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观察组( n=60 |
) |
61.99±3.12 |
69.84±8.03* |
51.45±9.92 |
74.28±10.58* |
10.98±1.54 |
14.45±1.18* |
对照组( n=60 |
) |
62.41±2.82 |
64.58±7.89* |
51.82±11.94 |
66.54±9.48* |
10.72±1.36 |
12.35±1.50* |
t 值 |
|
0.774 |
3.635 |
0.185 |
4.220 |
0.980 |
8.523 |
P 值 |
|
0.220 |
0.000 |
0.427 |
0.000 |
0.164 |
0.000 |
注:与治疗前比较, *
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 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n (%)]
组别 |
食欲不振 |
头晕头痛 |
心悸多汗 |
发生率 |
观察组(n=60) |
2( |
3.33 |
) |
1( |
1 |
.67 |
) |
1(1.67) |
4 |
(6.67 |
) |
对照组(n=60) |
1( |
1.67 |
) |
1( |
1 |
.67 |
) |
0 |
2 |
(3.33 |
) |
χ2 值 |
|
|
|
|
|
|
|
|
|
0.175 |
|
P 值 |
|
|
|
|
|
|
|
|
|
0.675 |
|
3 讨论
PCI 术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方式, 该术式将球囊置入冠脉的狭窄部位,再以支架完成 对血管的支撑,能直接改善冠脉的狭窄情况 [5-6], 但难以完全改善动脉狭窄,球囊或支架还可引起血栓,增加心绞痛的风险 [7-8] ,并损伤血管内皮 功能,导致局部炎症反应 [9] 。尼可地尔属于硝酸 脂类药物,可阻止细胞内 Ca2+ 游离,增加细胞膜对 K+ 的通透性,促使冠张动脉扩张,避免出现冠状动脉痉挛 [10-11] ;同时还可发挥抗凝、抗栓的功效 [12] 。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CRP 和 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尼 可地尔具有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能缩短恢复心肌灌注的时间; 其次, 尼可地尔可开放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 KATP 通道,引起 K+ 外流,抑制缺 血再灌注诱导的白细胞迁移和多余自由基的生 产, 提高心肌抗氧化能力, 从而达到减轻炎症反 应的目的 [13]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 察组心绞痛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 尼可地尔能阻止细胞内 Ca2+ 的游离,使细胞膜对 K+ 的通透性增加,恢复心肌灌注,降低心绞痛发 生的风险 [14] 。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LVEF、NO 和 FMD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 因在于尼可地尔既有类硝酸酯的作用,扩张大冠脉,舒张容量血管,减少前负荷;又有独特的双 重 K+ 通道开放作用, 扩张微小冠脉, 增加冠脉血 流,降低后负荷,模拟缺血预适应,最终实现心 肌功能的改善 [15] 。本研究结果又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采用 尼可地尔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 在常规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 疗基础上采用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 PCI 术后 患者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心绞痛发生, 以及提高 LVEF 水平和血管舒张功能指标水平,其 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抗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 武艳霞 . 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CI 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 (20):62.
[2] 朱媛媛, 贺少辉, 刘美林, 等 . 尼可地尔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绞痛患者的影响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27(10):95-99.
[3] 刘祖霞,张斌,汪伟,等 . 尼可地尔对行 PCI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炎性反应的影响 [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 志,2019,28(3):337-341.
[4] 纪东华 . 溶栓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 AMI 患者心功能及血清 MMP-9、PS 水平的影响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25(6):887-890.
[5] 林崇强,刘涛,廖望,等 . 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PCI术后病人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J]. 中西医 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5):570-573.
[6] 夏思良,张小兵,尹克金 . 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患者临床特点与介入治疗 [J]. 中国临床研究,2020,33(8):1058-1061.
[7] 张嵚垚, 马淑梅 . 静脉注射尼可地尔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J]. 实用药物与 临床,2020,23(1):38-42.
[8] 刘珊珊, 李敬,饶芳, 等 . 尼可地尔对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现象、心肌再灌 注损伤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26(9):15-19.
[9] 赵凯,李永健,高巧营,等 . 不同剂量尼可地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 [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 志,2018,20(5):487-490.
[10] 樊蓉, 温耐萍 . 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栓前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25(4) :646-647.
[11] 闫继锋, 于运福, 闫萌, 等 .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针剂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及 CD4+/CD8+ 水平的 影响 [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35(20):2532-2538.
[12] 陈彬,刘华,张永军,等 . 尼可地尔对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 hsCRP、sCD40L 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J]. 心血管康复 医学杂志,2018,27(3):296-299.
[13] 玄进, 张玲, 李振勇, 等 . 银杏蜜环口服溶液联合尼可地尔对心绞痛后冠脉微循环障碍患者疗效及 NO、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素 -1、CRP 变化研究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22(9):141-144.
[14] 王森, 刘玲玲, 刘奕, 等 . 尼可地尔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J]. 安徽医药, 2019, 23(4) :692-695.
[15] 韩红彦, 贾海珍, 周琦, 等 . 尼可地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PCI 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 [J]. 疑难病杂志, 2015, 14(1):16-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8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