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观察术前强化肺康复训练在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60 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 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0) 和对照组( n=30)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术前强化肺康复训练,比较 两组入院时和术后 1 周肺功能指标 [ 用力肺活量(FVC) 、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FEV1/FVC] 水平、呼吸功能恢复评分和并发症 发生率。 结果: 术后 1 周, 观察组 FVC、FEV1 、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咳嗽程度、痰液黏 稠度、肺部啰音等呼吸功能恢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67%(2/30) , 低于对照组 的 26.67%(8/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术前强化肺康复训练可提高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肺功能指 标水平,降低呼吸功能恢复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肺癌;老年;术前强化肺康复训练;肺功能;并发症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reoperative intensiv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surgeries
MA Xiaojiao
(Nursing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Nanyang 473000 Henan, Chi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reoperative intensiv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surgeries. Methods: 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surgerie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0) and control group (n=30)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reoperative intensiv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maximal exhalation after maximal deep inspiration (FEV1), one-second rate (FEV1/FVC)], the respiratory function recovery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admission and 1 week after the surgery. Results: 1 week after the surgery, the levels of FVC, FEV1, FEV1/FVC and other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ugh degree, sputum viscosity, lung rales and other respiratory function recovery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67% (2/30), which was lower than 26.67% (8/3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the preoperative intensiv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levels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surgery, and reduce the respiratory function recovery scor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nursing.
【Key words】 Lung cancer; Elderly; Preoperative intensiv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ulmonary function; Complication
肺癌与长期大量吸烟、职业和环境接触、电 离辐射及既往肺部慢性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临 床表现为咳嗽、咯血、发热、胸闷气急、锁骨上 淋巴结肿大及声音嘶哑等 [1-2] 。临床采用手术治疗 效果最佳,但患者术后易出现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等并发症,影响术后康复。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已知术前强化肺康复训练可 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3]。
本文观察术前强化肺康复训练在老年肺癌手术患 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10 月 本院收治的 60 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及纵 隔镜检查确诊为肺癌 [4] ,年龄≥ 60 岁;伴有咳嗽、 胸痛、咯血、发热、贫血及皮肤病变等症状;预期 生存期 >6 个月。排除标准:合并哮喘、呼吸衰竭者; 合并其他肢体活动障碍不能配合训练者;肺癌伴远 处转移者; 患有严重躯体性疾病, 无法耐受训练者。
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 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随机 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 和对照组( n=30)。 对照组男 18 例,女 12 例;年龄 61~82 岁, 平均 (69.43±2.25) 岁 ;临床分期: Ⅰ 期 15 例, Ⅱ期 10 例, Ⅲ期 5 例。观察组男 21 例,女 9 例;年龄 61~81 岁, 平均(68.95±2.19) 岁;临床分期: Ⅰ 期 13 例, Ⅱ期 11 例, Ⅲ期 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向患者介绍医 院基本情况,告知住院规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 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范和应对方式,指导患者术后 进行呼吸训练,正确咳痰方式,日常饮食指导,保 证睡眠质量,保持室内卫生,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术前强化肺康复训 练,时长 1 周。(1)成立指导小组:由 8 名护士 和 1 名护士长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均 在指导前接受 2 周健康教育, 呼吸、吹气球, 咳痰、 胸部扩张、 有氧运动训练的专业培训。(2)健康 知识教育:告知患者治疗药物、器械用途及术前肺 康复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讲解康复训练成功案例, 使患者了解术前肺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帮 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3) 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选取相应 站位、坐位、半卧位,将双手放于上腹部及前胸位 置,指导患者通过鼻腔深吸气至膈肌收缩到最大程 度时,屏息 3~6 s 后缓慢呼气, 持续时间 30 min, 4 次 /d,可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调整时间和次数。缩 唇呼吸:指导患者收紧腹部,通过鼻腔吸气,而后 经口缓慢呼气,呼气、吸气时间比为 1 ∶ 2,持续 4~6 min,5 次 /d。(4) 吹 气 球 训 练: 选 择 800~ 1000 mL 容量的气球,一只手拿着气球,鼻子吸气 同时舌头抵住上颚,吸气要达到最大程度的 75%, 持续 3~4 s,然后用嘴呼气吹气球。含住气球吹 气至目标大小, 无需快吹,尽量吹出肺内气体, 2 次 /d。(5)咳痰训练:采用人工叩背方式。患 者取前倾坐位,放松全身肌肉,吸气至最大肺容量 时屏气 2~3 s 后开始咳嗽,掌握正确咳痰方式,促 使深部痰液咳出,3 h/ 次。(6) 胸部扩张训练: 鼓励患者主动深吸气至最大肺容量时,屏气 2~3 s, 感受胸廓隆起,呼气经口做缓慢缩唇呼气,吸气呼 气比为 1 ∶ 3,45 次 /d。(7) 有氧运动训练: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快走散步、打太极拳、骑 单车、爬楼梯等项目进行康复训练,运动时间为 15~20 min/ 次,2 次 /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入院时和术后 1 周 肺功能指标水平, 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FEV1/FVC。(2) 比较 两组入院时和术后 1 周呼吸功能恢复评分。采用本 院自制《症状评分表》评估患者咳嗽程度、痰液黏 稠度、肺部啰音, 轻度 1 分, 中度 2 分, 重度 3 分, 评分越低,呼吸功能恢复越好。(3)比较两组并 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院时和术后 1 周肺功能指标水平比 较 入院时, 两组FVC、FEV1、FEV1/FVC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 1 周,两组 FVC、FEV1 、FEV1/FVC 水平均高于入院时,且观 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入院时和术后 1 周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x ±s ) |
FVC
组别
入院时 |
(L) |
FEV1 (L) |
FEV1/FVC |
(%) |
术后 1 周 |
入院时 术后 1 周 |
入院时 |
术后 1 周 |
观察组(n=30 |
) |
2.18±0.40 |
3.45±0.58* |
1.46±0.23 |
2.83±0.36* |
56.25±9.87 |
81.95±8.37* |
对照组(n=30 |
) |
2.14±0.37 |
2.51±0.52* |
1.42±0.24 |
1.79±0.31* |
55.68±9.64 |
70.42±7.53* |
t 值 |
|
0.402 |
6.609 |
0.659 |
11.990 |
0.226 |
5.609 |
P 值 |
|
0.345 |
0.000 |
0.256 |
0.000 |
0.411 |
0.000 |
注:与入院时比较, *
P<0.05
2.2 两组入院时和术后 1 周呼吸功能恢复评分比 较 入院时,两组咳嗽程度、痰液黏稠度、肺部啰 音等呼吸功能恢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 1 周, 两组咳嗽程度、痰液黏稠度、 肺部啰音等呼吸功能恢复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入院时和术后 1 周呼吸功能恢复评分比较(分,
x ±
s )
咳嗽程度
组别
入院时 术后 1 周 |
痰液黏稠度 |
肺部啰音 |
入院时 术后 1 周 |
入院时 术后 1 周 |
观察组(n=30 |
) |
2.57±0.35 |
0.41 ±0.16* |
2.18±0.77 |
0.35±0.11* |
2.56±0.20 |
0.73±0.18* |
对照组(n=30 |
) |
2.55±0.33 |
0.95±0.22* |
2.24±0.71 |
0.63±0.17* |
2.59±0.24 |
1.42±0.19* |
t 值 |
|
0.228 |
10.873 |
0.314 |
7.574 |
0.526 |
14.440 |
P 值 |
|
0.410 |
0.000 |
0.377 |
0.000 |
0.300 |
0.000 |
注:与入院时比较, *
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率为 6.67%(2/30) ,低于对 照组的 26.67%(8/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n (%)]
组别 |
肺不张 |
呼吸衰竭 |
胸腔积液 |
肺部感染 |
发生率 |
观察组(n=30) |
1( |
3.33) |
0 |
1( |
3.33 |
) |
0 |
2 |
(6.67) |
对照组(n=30) |
3( |
10.00) |
1(3.33) |
2( |
6.67 |
) |
2(6.67) |
8 |
(26.67) |
χ2 值 |
|
|
|
|
|
|
|
|
4.320 |
P 值 |
|
|
|
|
|
|
|
|
0.038 |
3 讨论
由于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年龄较高,机体免疫力较低,自愈能力较差,术后常发生肺不张、肺部感 染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死亡 [5] 。因此,应采取有 效护理措施,以改善预后 [6] 。术前强化肺康复训练 通过专项肺功能锻炼,可提高患者呼吸肌耐力和肌力,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 [7]。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 1 周,观察组 FVC、 FEV1 、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 于术前强化肺康复训练可通过呼吸训练提高心肺功 能储备,营造良好条件,还可增加膈肌活动,提高肺泡换气量和动脉氧分压,改善肺通气功能,从而 改善肺功能指标水平 [8-9]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 察组咳嗽程度、痰液黏稠度、肺部啰音等呼吸功能 恢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术前强化肺 康复训练通过正确咳痰方式,可减少痰液堆积,保 持患者呼吸通畅,减少呼吸时能量消耗和术后肺部 感染发生,从而改善呼吸功能 [10-11] 。本研究结果还 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 在于术前强化肺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肺顺应性,帮助 患者建立良好的呼吸模式,增加术后耐受性,预防 术后并发症发生 [12]。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术前强化 肺康复训练可提高老年肺癌手术患者肺功能指标水 平,降低呼吸功能恢复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 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吴美霞 . 康复护理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8):182-184.
[2] 刘淼鑫,刘侠,董香婷 . 护理干预联合肺康复运动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肺功能及心衰的影响 [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25(8):998-1001.
[3] 赵莉莎,申旭 . 肺康复训练在肺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J]. 中国康复,2020,35(2):104-107.
[4]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 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0,42(4):257-287.
[5] 耿灿茹,茅矛,陈亮,等 . 术前预康复对 60 岁以上肺癌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 34 (9):1034-1037.
[6] 严春燕,郑鸿 . 术前肺康复训练对肺癌合并轻 - 中度慢性肺疾病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J]. 重庆医学, 2019, 48(8) :1306-1308.
[7] 麻爱丽,魏艳婷,李书麟 . 肺康复训练在低肺功能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4):2926-2929.
[8] 陈卫海,许彬,熊莉,等 . 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 meta 分 析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1):76-81.
[9] 杨慧,陈瑞云,魏立,等 . 快速康复操对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 志,2020,42(6):555-558.
[10] 陈瑞英,刘雅,孙婷,等 . 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肺癌患者呼吸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总生存期的影响 [J]. 中华物理医学与 康复杂志,2019,41(1):31-36.
[11] 白君,马珊珊,张晶晶,等 . 综合呼吸训练对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J]. 中国肿瘤临床与 康复,2018,25(2):209-212.
[12] 苏丽丽,陈霞 . 术前强化肺康复训练对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相关并发症及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训练依从性的影响 [J]. 川北 医学院学报,2020,35(6):1070-10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8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