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在冠心病心力衰竭院外康复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4 15:26: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力衰竭院外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86 例冠心病心力衰竭院外康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 6 个月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问卷(MLHFQ)评分、简明 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 6 个月后,观察组 MLHFQ、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35%,高于对照 组的 79.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可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院外康复患者 的生命质量、焦虑和抑郁评分,提高 SF-36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关键词】  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冠心病;心力衰竭;生命质量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hree-subject dual-track interactive nursing in out-of-hospital rehabilitatio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XIE Mengzhu, ZHANG Yingying
(Fifth Ward of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the 7th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hree-subject dual-track interactive nursing in out-of-hospital rehabilitatio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Methods: 86 out-of-hospital rehabilitatio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admission,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ree-subject dual-track interactiv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the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MLHFQ), the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cale (SF-36),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6 months after the nursing.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nursing, the MLHFQ,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F-36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35%,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79.07%,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the three-subject dual-track interactive nursing can reduce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the anxiety score and the depression score of out-of-hospital rehabilitatio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and improve the SF-36 score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nursing.

【Key words】 Three subjects; Dual track; Interactive; Nursing;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eart failure; Quality of lif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为 常见心血管疾病, 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或阻塞,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终末 阶段可发展为心力衰竭,患者出现乏力、水肿、呼 吸困难等症状,急性加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心 源性休克等症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冠心病心力衰竭是造成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约占死亡 病例的 40%[1] 。因此,对院外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仍需实施有效护理,以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中,三主体是指专科护士、社 区护士与患者 3 个主体,通过专科护士与社区护士 2 条护理轨道,针对患者开展的互动护理,可为患 者提供更好的院外护理服务 [2]。本文观察三主体双 轨道交互式护理在冠心病心力衰竭院外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86 例冠心病心力衰竭院外康复患者 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经治疗允许 出院;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 ~ Ⅲ级。排除标准:认知功能异常者;语言、 听力障碍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脑血管 疾病者;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 者。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照入 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男 23 例, 女 20 例;年龄 47~75 岁, 平均(60.83±5.12) 岁; 病程 1~7 年, 平均(3.95±1.03) 年; 受教育 程度:小学及以下 19 例,初中、高中 14 例,大专 及以上 10 例;NYHA 心功能分级:  Ⅰ级 11 例, Ⅱ 级 19 例, Ⅲ级 13 例。观察组男 24 例, 女 19 例; 年龄 48~74 岁, 平均(61.13±5.04) 岁; 病程 1~8 年, 平均(4.11±1.14) 年; 受教育程度: 小学及 以下 16 例,初中、高中 15 例,大专及以上 12 例; 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 13 例,Ⅱ级 18 例,Ⅲ 级 12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冠 心病心力衰竭基本知识(包括发病机制、治疗措施、 常用药物、康复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 ,并结合 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疏导,缓解其抑郁、焦虑 等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患者出院时开展常规出院指导,叮嘱患者院外应遵 循少食多餐、低盐饮食的原则,并需按时复诊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三主体双轨道交互 式护理。(1)建立专科护士与患者的医院护理轨道。 出院前,专科护士收集患者的姓名、联系方式、住 址、住院号等信息,并录入数据库。组建“心力衰 竭院外护理”群,让患者及其家属加入微信群。专 科护士日常在微信群中发送冠心病心力衰竭康复锻 炼、健康饮食等相关知识。每半个月通过微信对患 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饮食、用药、运动等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予以指导或要求患者复诊。对于无 法用微信联系的家庭, 可告知患者及家属热线电话。 (2)建立社区护士与患者的社区护理轨道。专科 护士与社区护士对接, 告知社区护士患者住院情况, 建立个人档案。社区护士每周对患者进行 1 次家访, 检查患者身体和康复情况,确认患者的心理状态, 对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 护理,告知患者病情稳定,无需焦虑,保持稳定心 态。(3)交互式护理。由社区护士为心力衰竭院 外康复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 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 保持低盐饮食及适量运动,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及时更新患者个人档案。经常与患者家属沟通,指 导家属监督患者用药、饮食等,告知家属每月带患 者到医院复诊 1 次。两组均护理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 6 个 月后生命质量。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问 卷(MLHFQ)、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 评价 [3-4] 。MLHFQ 评分总分 105 分, 评分越低, 表 示生命质量越高;SF-36 评分包含 8 个维度,每项 各 100 分,换算成总分 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生 命质量越高。(2)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 6 个月 后负性情绪程度。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采用 1~4 分的 4 级 评分法评价,SAS、SDS 量表均包括 20 条项目,总 粗分 20~80 分,标准分为总粗分 ×1.25, 转换成百 分制,评分与焦虑、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5-6]。(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结束后采用纽卡 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共 19 项,每 项 1~5 分, 总分 19~95 分, 分为非常满意(95 分)、 满意(76~94 分)、一般满意(57~75 分)、不满意 (38~56 分)、非常不满意(19~37 分)[7]。护理满 意度 =(非常满意 + 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 MLHFQ、SF-36 评分比较  护 理前, 两组 MLHFQ、SF-36 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 护 理 后, 两 组 MLHFQ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 SF-36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护理前后 MLHFQ、SF-36 评分比较(分, x ±s )
 
MLHFQ 评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SF-36 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n=43) 48.72±5.85 41.06±6.46* 63.48±7.65 82.51±6.35*
对照组 (n=43) 49.05±6.94 44.31±6.03* 64.13±7.43 77.08±6.69*
t 值 0.238 2.412 0.400 3.860
P 值 0.406 0.009 0.345 0.000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 SAS、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两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 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护理前后 SAS、SDS 评分比较(分, x ±s )
 
SAS 评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SDS 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n=43) 52.26±6.60 43.21±7.14* 54.46±6.51 45.59±7.03*
对照组 (n=43) 51.89±6.37 48.32±6.95* 53.98±5.40 49.11±6.84*
t 值 0.265 3.363 0.372 2.353
P 值 0.396 0.001 0.355 0.010
注:与护理前比较, *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35%,高于对照组的 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n=43) 11 25.58 30 69.77 1 2.33) 1( 2.33 41 (95.35
对照组( n=43) 8 18.61 26 60.47 7 16.28) 2( 4.65 34 (79.07
χ2 值                               5.108  
P 值                               0.024  

3  讨论

冠心病会引起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结构、功能 变化,心室泵血能力下降。此外,感染、心脏负荷增加等均可诱发心力衰竭 [8]。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 通过住院治疗可缓解症状,但患者出院后仍需予以 有效护理,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三主体双轨道交 互式护理是以专科护士、社区护士、患者三者为主 体,专科护士与患者、社区护士与患者两条护理轨 道开展交互式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 [9]。该护理模式 可使患者通过多个途径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MLHFQ、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 评分高于对 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不 仅由医院专科护士为院外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还能 通过社区护士就近为患者提供高频次、细节化的面 对面护理,通过专科护士、社区护士与患者互相交 流,可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或遇到的困扰,并 及时予以解决,从而疏导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护理质量 [11-12]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 护理得到了冠心病心力衰竭院外康复患者的认同。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三主体双轨 道交互式护理可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院外康复患者 的生命质量、焦虑和抑郁评分,提高 SF-36 评分和 护理满意度,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廷怡,刘瑶,王安伟 .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8, 36(6):713-716.
[2]   丁卫芳,章红燕,周美芳 . 三主体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应用于肝硬化患者的效果评价 [J]. 现代医学,2019,47(4):461-464.
[3]  卢文杰,潘亮,韩战营,等 . 运动训练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华物理医学 与康复杂志,2018,40(4):267-271.
[4]  郭奇虹,李谦华,郑宝林,等 . 简明健康调查量表在痛风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8, 22(7):446-451.
[5]  刘婷,李建荣,宋雯雯,等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J]. 国际 精神病学杂志,2017,44(2):374-378.
[6]  黄赤艳,杨玉群,梁明,等 .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J]. 广西医学,2018,40(5):601-603.
[7]  边雪梅,叶慧 . 优质化细节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26(9):1148-1151.
[8]  蒲红菊,曹丽,叶莉 .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 [J]. 贵州医药,2018,42(5):636-637.
[9]  幸超丽 . 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对老年 COPD 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6):97-99.
[10] 曹教育,詹玲,张理想,等 . 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干预在冠心病 PCI 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J]. 天津护理, 2020,28(2):127-130.
[11] 熊海燕,胡婷婷,冷梅芳,等 . 基于”互联网 +”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延续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国 实用护理杂志,2018,34(34):2641-2647.
[12] 张月 . 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在陈 - 施呼吸合并重度心力衰竭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J]. 护理研究,2017,31(31):4005-40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79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