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品管圈活动在肥胖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2-04-27 15:40: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肥胖产妇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后切口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在该院行剖宫产分娩的 87 例肥胖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产妇分为对照组 42 例和观察组 45 例。对照组给 予常规剖宫产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 QCC 活动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 便时间、住院时间)、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率、整体愈合效果)及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 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 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22%( 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 结论: 基于 QCC 活动的护理可有效促进肥胖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还能缩短下床活动时间、 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肥胖产妇;剖宫产;切口管理
  
  Application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incision management of obese puerpera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QIU Shuro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f Putian Medical District of No. 900 Hospital of Joint Logistics Support Force, Putian 351100 Fujian,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activities in incision management of obese puerpera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87 obese women who underwent cesarean deliv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these puerperae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2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4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postpartum nursing after cesarean sec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QCC activity-based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ostpartum recovery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exhaust time, defecation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the abdominal incision healing (grade A healing rate, overall healing effect), and the incision-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the exhaust time, the defecation time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verall healing situ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grade A healing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22% (1/4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19.05% (8/4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QCC activity-based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ncision healing of the obese puerperae after cesarean section, improve the grade A healing rate, shorten the time to get out of bed, the exhaust time, the defecation time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bese puerpera; Cesarean section; Incision management
  
  肥胖产妇腹部皮下脂肪层厚,剖宫产后腹壁切 口张力大,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和脂肪液化,导致切 口难以愈合 [1] 。常规产后护理措施比较宽泛,对肥 胖产妇切口愈合的关注度不够 [2] 。品管圈(QCC) 活动是由境况相似人群自发组成品管小组,共同解 决所面临问题,并提高工作效率的质量管理模式,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广泛 [3]。本文探讨 QCC 活动在肥胖产妇剖宫产切口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在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 87 例肥胖产妇的临 床资料。纳入标准:首次剖宫产;足月单胎妊娠; 剖宫产切口为腹部纵切口。排除标准:合并凝血或 免疫功能异常者;认知异常或沟通障碍者;伴进 行性产后出血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产妇分为对照组 42 例和观察组 45 例。对照组年龄 21~37 岁, 平均(27.64±3.25)岁;初产妇 29 例,经产妇 13 例;分娩前体质量指数(BMI)27.24~35.41 kg/m2 , 平 均(31.07±2.33)kg/m2 ;孕周 37~40 周, 平 均 (38.64±0.86)周;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 11 例, 高中13例,大专及以上18例。观察组年龄23~39岁, 平均(28.52±3.19)岁;初产妇 30 例,经产妇 15 例;分娩前 BMI 27.51~36.39 kg/m2 ,平均(31.64± 2.71)kg/m2 ;孕周37~41周,平均(38.82±1.03)周; 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 9 例,高中 15 例,大专及 以上 21 例。两组产妇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剖宫产产后护理,监 测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渗血、阴道出血情况,让产 妇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保持切 口清洁干燥,敷料湿透时,及时更换。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 QCC 活动的 护理。(1)计划。①主题选定。成立品管圈,圈 长由护士长担任,负责护理流程管控及过程监督, 圈员包括 5 名产科护士,负责方案实施及沟通反 馈。QCC 主题选定为“促进肥胖产妇剖宫产后腹部 切口愈合”。②拟订活动计划书。圈长组织圈员进 行头脑风暴,探讨促进切口愈合的护理方案,将护 理任务分配给每个圈员,保证护理过程有条不紊。 ③现状把握。查阅文献并结合科室经验,总结以往 肥胖产妇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和切口护理的不足之 处。④目标设定。使产妇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达到 85%。⑤解析。产妇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包括体位、 活动、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等。⑥对策拟订。针对 以上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实施。 ①体位指导。术后每隔 2~4 h 辅助产妇翻身,可侧 卧位及平卧位交替进行,期间注意避免牵拉腹部切 口。②活动指导。术后 6~12 h 内指导产妇于床上 进行四肢活动,每 15~20 min 进行 1 次,幅度从小 到大,从肢体活动逐渐过渡至坐起、抬臀活动,并 由床上逐渐过渡至床边,期间同样注意避免牵拉切 口;术后 12~24 h 鼓励产妇下床活动。③切口感染 预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每日定时更换敷料;密切关注切口渗血、渗液情况,当敷料湿透时,应立 即更换敷料,渗液过多时可给予红外线照射;及时 测量体温,体温升高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指导患者加强营养,以提高免疫功能。④脂肪液化 预防。缝合腹壁切口前使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将 游离和不健康的脂肪粒冲洗掉,同时彻底止血。皮 下脂肪层不缝合,放置负压引流管和敷料;皮肤切 口常规丝线缝合,注意切口对齐,缝合不可过紧。 (3)确认。记录新方案实施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 情况,并调查产妇主观满意度。(4)处置。定期 总结活动实施效果和不足之处,落实有效措施,改 进不合理的方法。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 包括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 间。(2)术后 1 周,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切 口愈合等级判定标准如下。甲级愈合:切口愈合满 意,无红肿、渗血、化脓等表现;乙级愈合:切口 出现红肿、渗血,但未见脓液;丙级愈合:切口愈 合不良,有红肿、渗血、脓液,需切开引流。(3) 比较两组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x — ±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 2 检验,等级资料比 较采用秩和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 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切口愈合整 体情况优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6.133,P=0.013)。见表 2。

\
  
  2.3  两组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 发症发生率为 2.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
  
  3  讨论
  
  肥胖可明显增加产妇剖宫产后并发症,特别是 影响切口愈合效果,因此采取合理措施预防切口感染,促进切口愈合,有利于促进剖宫产术后恢复, 缩短住院时间 [4]。但常规护理对切口愈合的关注不 够,缺乏针对肥胖产妇的针对性护理 [5]。QCC 活动 是以强化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为核心的团队协 作管理模式,由日本学者石川馨提出,最初用于企 业管理、教育领域,现在在临床护理中也取得明显 成效 [6]。
  
\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下床活动时间、 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 组,切口愈合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明 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 析原因:QCC 活动采用团体协作结合持续质量改进 的方法,通过圈员头脑风暴和文献研究制订护理方 案,基于肥胖产妇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给予体位 管理、合理活动、预防脂肪液化、预防切口感染等 方面的护理。首先,肥胖产妇皮下脂肪厚,手术挤 压或牵拉操作会破坏脂肪组织,提前进行冲洗,可 清除被破坏的脂肪粒;而皮下脂肪不缝合,使用负 压引流,可减少术后切口渗出和脂肪液化等情况的 发生 [7]。其次,肥胖产妇腹部褶皱较密集,汗液分 泌较多,给切口消毒、清洁带来困难,增大了感染 风险 [8]。QCC 活动通过加强皮肤卫生管理,保持皮 肤干燥清洁,增加换药次数,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9]; 而早期活动、加强饮食营养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术后恢复及切口愈合。此外,本研究还采用 红外线照射促进切口愈合,不仅能保持切口干燥, 抑制细菌滋生,还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 复,从而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发生 率 [10-11]。产妇切口愈合效果的提高也有助于加快其 康复速度,缩短产妇卧床时间,促进肠道排气,使其能够更快出院。 综上所述,基于 QCC 活动的护理可有效促进 肥胖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提高切口甲级愈合 率,还能缩短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 及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怡婧,郭立新,李绪文 . 妊娠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代谢 异常及母儿结局 [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40(3): 197-200.
  
  [2] 赵胡英,潘石蕾,刘映玲,等 . 孕前超重 / 肥胖对母儿结局及产 程的影响研究 [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9,28(6):416-419.
  
  [3] 陈翠芹,钟锐森,毛秀建,等 . 品管圈延续护理模式对 PCI 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 [J].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 (9):807-811.
  
  [4] 徐焕,李笑天 . 剖宫产手术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及子宫憩室的 防治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35(2):171- 174.
  
  [5] 石一复 . 剖宫产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并发症 [J]. 中国计划生育 和妇产科,2016,8(3):1-2.
  
  [6] 贺晓莉,刘小莉 . 品管圈对接受腹部纵切口剖宫产术肥胖 产妇切口愈合的护理效果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 (19):118-121.
  
  [7] 朱伟,钟淑馨,蒋艳 . 我国医院品管圈发展现状的文献计量 学分析 [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9,26(2):94-96.
  
  [8] 柯抒晨,林义,夏晖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危险 因素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2019,34(9):63-66.
  
  ​[9] 蔡晶,陈金萍,白雪 . 品管圈活动干预对肥胖产妇剖宫产术 后腹部切口的护理效果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5): 127-129.
  
  [10] 张怡群,崔腾云 . 芒硝与大黄外敷联合红外线局部照射预防 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22): 3363-3365.
  
  [11] 刘世舜,山洁,董美玉,等 . 红外线照射治疗对剖宫产术后 切口感染患者感染控制与微循环改善的作用研究 [J]. 中华医 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418-4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74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