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肠梗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200 例肠梗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10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 间、护理满意度和生命质量。 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 组切口疼痛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7.00%, 高于对照组 的 9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 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 可降低肠梗阻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生命质量, 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 肠梗阻;术后;并发症;综合护理;护理满意度;生命质量
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主要是由于 肠内容物无法正常运行或通过肠道所致,患者常表 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呕吐及腹胀等症状 [1-2] 。临床 常采用手术治疗肠梗阻,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获 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并发症较多 [3-4] 。综合 护理融合了责任制护理及小组护理的优点,以护理 程序为核心与框架,环环相扣,整体协调一致,有 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本文观察综合护理在肠梗阻术 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2019 年本院收治的200 例肠梗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外科学》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5] ;结合临床症 状、实验室及 X 线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并接 受手术治疗;精神、认知及沟通能力良好。排除标 准:合并血液系统严重疾病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 脏器严重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患者及其家属 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 K201614) 。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0 例。 观察组男 60 例,女 40 例;年龄 27~74 岁, 平均 (45.42±3.18) 岁; 病 程 1~5 h, 平 均(2.77± 0.42)h;完全性肠梗阻 65 例,不完全性肠梗阻 35 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 21 例, 中学 38 例,大 专及以上 41 例。对照组男 59 例,女 41 例;年龄 26~74 岁, 平 均(44.79±3.22) 岁; 病 程 1~5 h, 平均(2.71±0.39)h;完全性肠梗阻 64 例,不完全性肠梗阻 36 例;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20 例, 中学 38 例, 大专及以上 4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后密切监测 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必要可给予低流量吸氧;禁食 禁饮,行胃肠减压,并行肠外营养支持,适当调节 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指导 其绝对卧床休息;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其 早期下床活动,遵医嘱用药;于患者出院前给予出 院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1) 健康宣教:结合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等采用视频、 发放宣传手册、宣传栏粘贴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患者 宣教疾病相关知识,针对认知、理解能力较差的患 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一对一宣教;宣教过 程中应保持真诚、认真的态度,拉近护患关系;告 知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用药后可能 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其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于患 者出院前,建立微信公众号,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关 注, 定期上传疾病相关知识, 并提供咨询服务。(2) 心理护理: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结合基本情况 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鼓励患者倾 诉内心感受,认真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针对存在 担忧、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可邀请预后良好的患 者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信心,并以正确的 态度面对疾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进行各项护理 操作前向患者做出必要的解释。(3)胃肠减压护理: 结合患者口腔 pH 值,给予适当的口腔清洁液,预 防口腔感染;结合患者病情适当调整胃管,保证胃 管处于畅通状态;每日定时观察患者排气、排便及 腹胀消失情况,结合患者恢复情况,适当停止胃肠 减压。(4)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术后早期协助患 者活动,包括翻身、更换体位等;结合患者胃肠恢 复情况,指导患者家属按照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患 者腹部,3 次 /d,15 min/ 次。(5)营养支持:术 后采用肠外营养的方式保证患者营养摄入,待患者 病情稳定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少量温水到 流食、半流食再到普食,以进食过程中无腹胀、腹 泻为宜,并监护患者血常规、尿常规、水电解质等 指标水平。(6) 环境护理: 定期开窗通风, 更换 床单被褥; 病区每日采用 1% 的过氧乙酸溶液拖地, 并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降低仪器运转声音,为 患者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7)并发症护理:给予抗感染药物,告知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嘱其遵 医嘱定时定量用药; 使用碘伏消毒患者术后切口, 并定时更换切口敷料,切口敷料被浸湿时应立即更 换,并妥善固定以预防切口出血;术后早期指导患 者活动,并配合腹部按摩,降低再梗阻发生风险。 两组均护理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 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包括切口疼痛时间、肛门 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3) 比较两组护理满 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包括 服务态度、操作技能等方面,分值 0~100 分,其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52. 重测效度为 0.862. 非常满意: ≥ 90 分;满意: 61~89 分;不满意: ≤ 60 分。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 + 满意)例数 / 总例 数 ×100%。(4)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采 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价,该量表共包 括 8 个维度(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 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 康) ,计算各维度评分后将总分转换为百分制,分 值与生命质量呈正相关 [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切 口出血 1 例,感染 2 例,再梗阻 1 例,并发症发生 率为 4.00%(4/100) ;对照组术后切口出血 3 例, 感染 6 例,再梗阻 4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13.00% (13/100) ;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7. P=0.022)。
2.2 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切口疼痛时 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 为 97.00%(97/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90.00% (90/1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2.4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 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 SF-36 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 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3 讨论
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腹胀等是肠梗阻患者 的主要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质 量 [7-8] 。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有效方式,但肠梗阻 患者术后易出现感染,严重时甚至诱发复合感染, 导致心脏及其他脏器功能衰竭。常规护理措施缺乏 针对性,难以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不利于减少 术后感染风险,影响预后 [9-10]。
综合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要 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实际护理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与责任心,结合患者情况为其提供优质、科学的护 理服务 [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切口疼痛时间、肛门首次 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 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综合护理在 术前结合患者文化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疾病及 治疗知识的宣教,提升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度, 使其意识到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患者情绪 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可改善其心理状态,促 使其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参与到自我护理中,为护理 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12]; 针对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 不良因素,开展胃肠减压、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营 养支持等强化护理,可保证营养的充分摄入,促进 术后恢复;同时配合环境护理和并发症预防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 可降低肠梗阻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恢 复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 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缪艳霞,郝卫文 . 医护共情查房对急诊观察室肠梗阻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J]. 护士进修杂志, 2020. 35 (10):916-919.
[2] 薛娟,康莹,徐学梅,等 . 心理恢复疗法在老年肠梗阻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1): 189-192.
[3] 王玲,乔丽娟,杨娜,等 . 内镜直视下安置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J]. 西南国防医药, 2020. 30 (3):242-243.
[4] 华欣,魏国,赵勇,等 . 急诊肠梗阻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3):350-353.
[5] 陈孝平,汪建平 . 外科学 [M]. 8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3:375.
[6] 杨小湜, 王阳, 李秀君, 等 . SF-36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J].解剖科学进展,2009.15(4):383-385.
[7] 李秀萍 . 基于预见性理论的优质护理对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 [J]. 河北医药,2018.40(1):135-139.
[8] 刘正玲 . 粘连性肠梗阻术中护理配合的临床应用研究 [J].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97.
[9] 杨贞,蒙有轩,李金蓉,等 .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加回肠膀胱术后肠梗阻护理 [J]. 上海护理,2019.19(12):37- 39.
[10] 张立红,周晓蓉 . 优质护理结合强化肠外营养支持对胃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河北医药, 2019.41(9):1431-1433.
[11] 朱静 . 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2014(16):73-74.
[12] 周李娜,潘欣欣,蔡晓燕,等 . 快速康复护理在介入支架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恶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J]. 解放军护理杂 志,2017.34(15):41-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本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