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86 例行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 [ 心率(HR)、 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及每搏输出量(SV)] 水平、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T2~T4 时,观察组 HR、CO、MAP、 SV 水平与 T1 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 时,对照组 HR 水平高于 T1 时,MAP、CO、SV 水平均低于 T1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 时,观察组 HR水平低于对照组, CO、MAP、 SV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后出血、牵拉反应、胎儿窘迫等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黄碱和利多卡因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围术期产妇可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麻醉药用量, 优于硬膜外麻醉效果。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硬膜外麻醉;血流动力学;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
剖宫产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1] 。麻醉效果是剖 宫产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常用的麻醉 方法有连续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前者具有控制 血压效果好、止痛效果确切等优点,但易导致阻滞 不全且起效较慢;后者具有麻醉深度控制难度较大、麻醉药物会进入新生儿体内等不足 [2-3] 。而腰硬联 合麻醉兼具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优点 [4] 。本文观察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1 月 本院收治的 86 例行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 标准:单胎;足月;初产妇;符合剖宫产手术指 征,行横切口剖宫产;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 ~ Ⅱ级。排除标准:麻醉禁忌证;妊娠期子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存在心肺疾病史。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3 例。观察组:年龄 22~32 岁, 平 均(28.46±3.15) 岁; 体 质 量64~75 kg, 平 均(68.45±2.91)kg; 孕 周 37~40周,平均(39.13±0.29)周。对照组:年龄 23~32岁, 平 均(28.51±3.14) 岁; 体 质 量 63~73 kg,平 均(68.39±3.02)kg; 孕 周 37~41 周, 平 均(39.08±0.25)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于术前 8 h 禁食、6 h 禁饮,入手术室后常规建立静脉通路,监测血氧饱和度与心电图,予以面罩吸氧,连接无创心排量监测仪,监测心率(HR)、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及每搏输出量(SV)。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于 L2~3 处行硬膜穿刺置管,成功后注射2% 利多卡因 5 mL,随后追加 5 mL 罗哌卡因,控制阻滞平面于 T6 或 T8.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使用羟乙基淀粉扩容,先静脉滴注 10 mL/kg,术中 10 mL/(kg·h),视出血量调整输液速度。产妇取侧卧位,于 L3~4 椎间行硬膜外穿刺,插入穿刺针,回抽见脑脊液后以 10~15 s/mL 的速度输注2 mL 0.75% 罗哌卡因,将穿刺针头拔除,预留3 mL 头端置管。术中 HR<50 次 /min 者予以 0.3~0.5 mg 硫酸阿托品静脉滴注,收缩压 <90 mmHg(1 mmHg=0.133 kPa)者予以 1~2 μg/kg 去氧肾上腺素静脉滴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即麻醉前 5 min(T1)、麻醉后3 min(T2)、 切 皮(T3)、 术 毕(T4) 时 的 HR、CO、MAP 及 SV 水平。(2)比较两组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产后出血、牵拉反应、心动过缓及胎儿窘迫。(3)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包括手术时间、麻黄碱用量及利多卡因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T1时,两组 HR、CO、MAP、SV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4 时,观察组 HR、CO、MAP、SV 水平与 T1 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HR 水平高于 T1 时,MAP、CO、SV 水平均低于 T1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4 时,观察组 HR 水平低于对照组,CO、MAP、SV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出血、牵拉反应、胎儿窘迫等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麻黄碱和利多卡因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3 讨论
理想的剖宫产麻醉不会明显影响产妇的血流及子宫收缩,且对新生儿的影响较小 [5]。全身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难度较大,需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方能在取得满意麻醉效果的同时减轻手术应激刺激,同时避免较高脂溶性的全身麻醉药物通过胎盘对新生儿造成负面影响 [6]。硬膜外麻醉是剖宫产术的常用麻醉方式,操作简单、应用时间长、术中 循环变化小, 但存在肌松不够、阻滞不全且起效慢、 局麻药用量大等不足。
麻醉技术的持续发展使得联合麻醉逐渐应用于 产科,腰硬联合麻醉属于椎管内麻醉,兼具硬膜外 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特点,具有肌松良好、麻 醉平面可控性强、起效迅速等特点 [7]。血流动力学 是评估剖宫产麻醉效果的重要指标,手术应激会造 成产妇 CO、血压等的水平波动,但 CO 与血压变 化并不一致,两者可能无相关性,因此评估 HR、 血压水平无法真实反映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 [8]。本 研究结果显示,T2~T4 时, 观察组 HR、CO、MAP、 SV 水平与 T1 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 HR水平高于T1 时,MAP、CO、SV水平均低于T1 时; T2~T4 时, 观察组 HR 水平低于对照组, CO、MAP、 SV 水平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腰硬联合麻 醉给药 10 min 后即可开始手术,可有效减轻应激 反应,且腰硬联合麻醉具有完全的神经阻滞作用, 阻滞平面较高,可有效缓解产妇疼痛,从而在一定 程度上稳定血流动力学 [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 察组产后出血、牵拉反应、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 对照组,麻黄碱和利多卡因用量少于对照组,提示 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产妇安全可靠 [10]。因本 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其结果有待下一步增加样本 量开展深入研究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围术期 产妇可降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麻醉药用量,优于硬膜外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 顾方乐, 卢丹, 张立英 . 某院 2011—2017 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回顾性分析 [J]. 现代医学,2018.46( 11): 58-63.
[2] 吕新瑞,尹志斌,谭鸿伦 . 舒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有效性研究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 20(15): 125-127.
[3] 张明,徐铭军 .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血气分析的影响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5): 104-106.
[4] 王泽华,胡文庆,徐学敏,等 . 腰麻 - 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 响 [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32(2): 404-406.
[5] 刘军武,王亚娇,罗佛全,等 . 全身麻醉剖宫产瑞芬太尼对产妇和新生儿安全性分析及对产妇预后性功能的影响 [J]. 中 国性科学, 2018.27(10): 77-80.
[6] 顾振华,张治萍,曹瑞谨 . 不同麻醉方法在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行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0.17(9): 46-49.
[7] 李欣,王瑞,谯瞧,等 . 腰硬联合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术应用及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影响 [J]. 中国计 划生育学杂志, 2019.27( 11): 46-49.
[8] 刘畅,刘庆,李红艳,等 . 腰硬联合麻醉在 PIH 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山东 医药, 2019.59(16): 79-81.
[9] 田航,李新宇,程秋菊,等 . 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去氧肾上腺素与羟乙基淀粉即时扩容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及胎儿 酸碱值的影响 [J]. 河北医学, 2017.23(4): 572-576.
[10] 徐仙飞,朱曼华 .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产妇剖宫产术的效果研究 [J]. 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 18-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本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