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30 09:47: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观察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 86 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共情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抑郁评分 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观察组抑郁自 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共情护理可提高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抑郁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 常规护理。

【关键词】  共情护理;抑郁症;生命质量;SDS 评分;护理满意度


Application effects of empathy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ZHOU Cuifen
(Luoyang Fifth People’s Hospital, Luoyang 471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empathy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empathy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the depression score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Results: The scores of mental health, physical pain, energy, social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1.40%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the empathy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reduce the depression scor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conventional nursing.

【Key words】  Empathy nursing;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SDS score; Nursing satisfaction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患者随着病情的持 续恶化,  易发生自杀行为,  对患者的生活、工作、 学习、社交及自身健康安全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1-2]。 共情护理从拉近护患之间关系入手,由医护人员给 予患者更多的关心、鼓励,并感知患者的情绪,识 别患者的情感 [3]。本文观察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 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 本院收治的 86 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 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心境障碍性抑郁发作的临床诊断标 准 [4]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17 分; 首次抑郁发作;无高度自杀倾向。排除标准:伴有严重感染性疾病者;有双相情感障碍者;滥用药物 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  对 照 组:  男 20 例,  女 23 例;  年 龄 25~68 岁,  平均(48.26±3.71) 岁;  病程 0.4~7.0 年,  平 均(3.27±0.59)  年。   观 察 组:   男 28 例,   女 15 例;  年 龄 27~61 岁,  平 均(48.53±2.65)  岁;  病 程 0.8~5.0 年,  平 均(2.76±1.28)  年。  两 组 一 般 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 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药物指导、 病情监测、环境护理、心理疏导等,并辅助患者接 受相关的临床检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共情护理。(1) 建立共情护理小组:  由护理经验在 5 年以上的 8 名 护理人员组成,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每周一次集中 培训,内容包括沟通理论和技巧、人性关怀理论、 学会如何关心和理解他人、认知理论等,熟练掌握共情护理技能后上岗。(2)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 使患者真实感受到有人在为其考虑,多用鼓励性的 语言来促使患者进行表达, 增强自身与患者的共情。 (3)换位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 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换位思考,体会患者的不幸和痛苦,增加对患者的理解。(4)信息整合:不断地整合患者的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抑郁程度、沟通能力、性格、诱发因素、发作次数、病情变化等,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5)信息反馈:用言语或者肢体动作引导患者作出相应反应,用开放式问题引导患者进行思考。(6)共情体验:通过动作、表情、言语等反馈信息,使患者明确护理人员已经体会到了自己的感受,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使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前和护理 1 个月后,比较两组生命质量评分。采取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SF-36)进行评估, 选取其中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四个维度, 各维度评分均为 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好。(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抑郁评分,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 来评估,其中 53~62 分为轻度抑郁,  63~72 分为中度抑郁,72 分以上为重度抑郁。(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包含服务与技术、关心与爱护、环境与生活指导,总 分 100 分,>80 分为非常满意,60~80 分为一般满 意,  <6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 =(非常满意 + 一般 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护理前后 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 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抑郁症是常见的慢性精神性疾病,患者呈现出 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识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 害以及相关躯体症状 [5-6] 。共情护理以护理人员作 为主导者,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主义的护理服务, 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分析问题,对其情感和状况做出 准确的评价,从而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7]。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精神健康、躯体疼痛、 精力、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SDS 评分均低 于对照组,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 在共情护理中, 护理人员通过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 了解患者所需,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同 时在情绪引导下,使患者能够重新建立人生观、价 值观,重新审视自己,保持健康的心态,最终积极 配合治疗,改善预后,拉进护患关系 [8]。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共情护理可 提高抑郁症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以及 降低抑郁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葛丹 .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5):781-784.
[2]    汪慧,范志红 . 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4):903-905.
[3]     陈青 . 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 [J]. 世界临床医学,2017,11(3):192.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5]    裴建琴,蒋菊芳,张紫娟,等 . 多学科合作延续护理对抑郁症伴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J]. 护理研 究,2018,32(21):3447-3450.
[6]    鲍晓娟 . 共情护理模式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J]. 中国基层医药,2021,28(1):152-154.
[7]    黄惠仪,  江艳嫦,  周堪清,  等 . 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1):140-142.
[8]    童良娥,谢志斌 . 共情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8):143-1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8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