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带锁髓内钉术治疗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22 11:44: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观察带锁髓内钉术治疗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 90 例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5 例。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水平、骨折愈合优良率、髋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 95.56%(43/4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36/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0.05)。  结论: 带锁髓内钉术治疗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提高骨折愈合优良率和髋关节功能评分, 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加压钢板术治疗。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术;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并发症

      股骨创伤骨折骨不连患者临床常采用加压钢板 术治疗,可在直视下操作,但手术创伤较大,且加 压钢板对弯曲应力的要求较高,效果具有一定局限 性 [1] 。带锁髓内钉术是一种弹性固定方式,稳定性 较高 [2] 。本文观察带锁髓内钉术治疗股骨创伤骨折 骨不连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取 2018 年 11 月至 2020 年 11月本院收治的 90 例股骨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 CT 检查确诊,符合 《实用骨科学》中股骨创伤骨折后骨不连诊断标 准 [3] 。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患者;存在二次骨折 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临床 资料缺失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 照组各 45 例。对照组:  男 28 例,  女 17 例;  年龄 18~67 岁,  平均(40.35±2.32) 岁;左侧股骨骨折 17 例,右侧股骨骨折 15 例,双侧股骨骨折 13 例。 观察组:  男 29 例,  女 16 例,  年龄 19~68 岁,  平均 (40.34±2.53) 岁;左侧股骨骨折 18 例,右侧股骨骨折 16 例,双侧股骨骨折 11 例。两组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加压钢板术治疗,硬膜外 麻醉后,  取仰卧位,  于患侧作一切口,  将阔筋膜、股外侧肌逐层剥离,充分暴露病变位置,  对骨不连处骨膜进行剥离,根据患者病情差异选择适当的加压钢板,将加压钢板置于患侧病变张力处,使用皮质骨螺钉进行加压固定,清理骨屑与手术残渣,充分止血后缝合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术治疗,硬膜麻醉后,取仰卧位,于大腿外侧做手术切口,长度约为15 cm,对皮肤组织进行逐层剥离,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剥离骨不连骨膜,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修复不连端, 修复后截面呈现梯形, 对硬化骨质进行清理,扩髓;在骨不连端与进针点分别置入髂骨块,使用大转子定点,复位后观察效果,并置入带锁髓内钉 固定,放置引流管,对伤口进行缝合,术后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2)治疗 3 个月后,比较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骨折处按压、叩击无疼痛感,  CT检查可见明显骨痂,骨折线模糊,长度不足 1 cm,无肢体功能障碍即为优;骨折处按压、叩击无明显疼痛感,  患者能够进行正常活动,  CT 检查可见云雾状骨痂,骨折线长度不超过 2 cm 即为良;患者骨折处疼痛明显,  CT 检查未发现骨痂,骨折线长度 >2 cm 即为差。(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治疗 3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 评估,总分 100 分,包括关节活动度(9 分)  、行 走(33 分)、功能(14 分)、疼痛(44 分) 4 个 维度,  分数越高表明髋关节功能越好。(4)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

2.2   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骨折愈合优 良 率 为 95.56%(43/45),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的
80.00%(36/4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

2.3    两 组 治疗前后 Harris 评 分 比较    治疗前,两组 Harris 评 分 比 较,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P>0.05);  治疗后,  两组关节活动度、行走、功能、疼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3。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 6.67%,  低于对照组的 28.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4。
\

3  讨论

      股骨创伤骨折患者治疗后仍未能愈合,称其为骨不连 [4] ,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肢体行动能力受到影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5] 。加压钢 板固定术是临床治疗股骨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常用 方法 [6] ,但该术式对患者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 多,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7] 。带锁髓内钉术弯曲应 力较小,能够降低骨折移位、旋转的发生风险,患 者术后能够尽早下床进行康复锻炼,有利于术后恢复 [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 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骨 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带锁髓 内钉术创伤小,可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有效提高治 疗效果 [10-11]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 Harris 评 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其 原因在于,带锁髓内钉术后患者能更早进行后续康 复锻炼,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12]。

      综上所述,带锁髓内钉术治疗股骨创伤骨折骨 不连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提高骨折愈合 优良率知髋关节功能评分, 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其效果优于加压钢板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海涛,陈泽群,吴全富,  等 .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结合 VSD对四肢创伤骨折后遗留骨不连恢复情况及 ADL 评分、GCQ 评 分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7):140-143.
[2]    宋财,梁西俊,刘向阳,  等 . 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比较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19(35):5663-5668.
[3]    胥少汀,葛宝锋,徐印坎 . 实用骨科学 [M]. 3 版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09-710.
[4]    范克杰,郭艳幸,马文龙,  等 . 带锁髓内钉附加小接骨板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股骨骨不连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 [J]. 中国 中医骨伤科杂志,2018,26(11):62-63.
[5]    郭浩 .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2):3650-3651.
[6]    刘怿 . 补肾接骨方辅助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长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效果观察 [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20,27(4): 653-654.
[7]    黄建国,李良 . 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效果及对Ⅰ型胶原羧基端肽 β 特殊序列、 核因子 -κB 受体活化因子水平影响研究 [J]. 临床军医杂志, 2020,48(8):954-955.
[8]     于汉通,卞泗善 . 带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医刊,2020,55(10): 1092-1095.
[9]    殷再宜 .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疗效及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 (18):6-7.
[10]   滕元平,孙巧玲,时宝振,  等 . 带锁髓内钉固定结合术后骨康胶囊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 ALP、OPG 水 平 的 影 响 [J]. 黑 龙 江 医 学,2020,44(11): 1493-1496.
[11]   王养华 . 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的效果 [J]. 医疗装备,  2020,  33 (16):108-109.
[12]   卿忠华 .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行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分析 [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0,  42(3)  : 294-2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6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