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喷砂处理联合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04 09:21: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喷砂处理联合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60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超声龈下刮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喷砂处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1 个月牙周临床指标 [ 临床附着水平(CAL)、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菌斑指数(PLI)] 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 1 个月,观察组 CAL、PD、BI 和PLI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砂处理联合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可降低牙周临床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用超声龈下刮治治疗。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超声龈下刮治;喷砂处理;牙周临床指标;并发症

0  引言

慢性牙周炎主要由细菌感染所致,超声龈下刮治是常见的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清除钙化沉积物、菌斑,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但对狭窄部位的清除效果欠佳 [1]。喷砂处理则可起到深层清除菌斑的效果,且对根面组织损伤较小 [2]。本文观察喷砂处理联合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60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牙周病学》中慢性牙周炎诊断标准 [3];全口剩余牙(除第三磨牙外)≥ 20 颗。排除标准:近 6 个月内接受过牙周治疗;近 1 个月内服用过抗生素;有吸烟、饮酒史;合并牙体疾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 批号:伦审 2019(002)号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 例。观察组男 16 例, 女 14 例; 年龄 35~58 岁,平均(47.32±3.84)岁;病程 3~9 个月,平均(5.43±1.25)个月;病情程度:轻度 8 例,中度16 例,重度 6 例。对照组男 15 例,女 15 例;年龄 35~59 岁,平均(47.27±3.76)岁;病程 3~8个月,平均(5.48±1.31)个月;病情程度:轻度 9 例,中度 17 例,重度 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正确刷牙、使用间隙刷和牙线等工具,并进行全口超声龈上洁治。

龈上洁治 1 周后,对照组采用 DMU1-1 型超声治疗仪(深圳德技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粤械注准 20182090966)进行龈下刮治,使用侧向轻压力, 选择中低档功率,14~23 mL/min 水流速度,将工作尖温度控制在生理温度范围,龈下工作尖平行于根面,以 <1 N 的压力从冠方向根方移动,进行迂回动作,刮治结束后进行根面平整,随后以 3% 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局部冲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喷砂处理。采用PT-A 型超声喷砂牙周治疗仪(桂林市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桂械注准 20192170145)及喷砂粉(主要成分为甘氨酸)进行治疗,测量每颗患牙舌侧、颊侧、远中及近中点位的牙周探诊深度(PD), PD<4 mm 时采用龈上喷砂,PD ≥ 4 mm 时采用龈下喷砂,将喷嘴放置在每个点位探诊的最深处,每点位喷 5 s;用 10 mL 3% 过氧化氢溶液+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两组治疗后均随访 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1 个月牙周临床指标水平。临床附着水平(CAL): 探针测量龈沟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PD:探针测量龈缘至袋底或龈沟底的距离;龈沟出血指数(SBI):采用视诊结合探针检查,观察龈缘、龈乳头外观,并使用钝头探针轻探龈沟,根据出血情况评定 SBI,评分范围 0~5 分,评分越高表示出血越严重;菌斑指数(PLI):用探针轻划患者牙面, 依据牙面菌斑的量、厚度评定PLI,评分范围0~3 分; 评分越高表示菌斑越多。(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1 个月牙周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 CAL、PD、BI 和 PLI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 个月,两组 CAL、PD、BI 和 PLI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  讨论


菌斑对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牙菌斑内的细菌可破坏牙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因此,慢性牙周炎的治疗应以控制菌斑为主 [4]。

超声龈下刮治是利用超声工作头的振动,将龈下菌斑、牙石清除,并以水雾喷洒产生的空穴作用、声学微流改变局部微生态环境,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 CAL、PD、BI 和 PLI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 喷砂中的砂粉主要成分为谷物中提取的甘氨酸,不仅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还能对牙周细胞起到保护作用,进而改善牙周病变程度 [6]。同时,以水、空气作为加压载体将砂粉喷至病变部位,可通过砂粉的摩擦作用有效清除牙齿表面菌斑 [7-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主要为甘氨酸砂粉高度溶于水,且颗粒直径仅为 25 μm,表面圆滑,喷砂处理对根面、牙龈造成的损伤极小。

综上所述,喷砂处理联合超声龈下刮治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可降低牙周临床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用超声龈下刮治治疗。

参考文献

[1]彭春余 . 超声龈下刮治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应用 [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1):110-114.
[2]刘敏 . 慢性牙周炎采用龈下喷砂的疗效观察 [J].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20,7(5):51-52.
[3]孟焕新 . 牙周病学 [M]. 3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56-160.
[4]李婷 . 超声治疗仪结合手工器械龈下刮治、传统超声龈下刮治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价值比较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27(12):104-105.
[5]王涛,陈丹蕾,欧译天,等 . 光动力疗法联合超声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研究 [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8,27(4):265-269.
[6]闫扬,徐国超 . 甘氨酸龈下喷砂对牙周炎患者唾液中肿瘤坏死因子 -α、白细胞介素 -17 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6):673-675.
[7]丁鳌,张志宏 . 喷砂处理在重度老年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9,17(5):279- 283.
[8]张雷,何昕,孙晓瑜,等 . 龈下喷砂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评价 [J].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554-5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3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