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综合护理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0-20 15:22: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94 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7 例。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 Barthel 指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 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26%,低于对照组的 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 97.87%,高于对照组的 80.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提高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术期患者  Barthel  指数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Barthel 指数;并发症

0  引言

颅内血肿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比高达 50%,临床通常采取手术治疗,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创伤, 故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意义重大 [1-2]。综合护理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康复训练和并发症预防等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3-4]。本文观察综合护理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94 例在本院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指征并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患有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7 例。对照组: 男 29 例, 女 18 例; 年龄 27~69 岁, 平均(51.26±4.11) 岁; 脑内血肿 9 例,硬脑膜外血肿 15 例,硬脑膜下血肿 23 例。研究组:男 27 例, 女 20 例;年龄 25~72 岁,平均(51.90±4.26)岁; 脑内血肿 10 例,硬脑膜外血肿 19 例,硬脑膜下血肿 1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做好各种管道护理,给予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健康宣教等。

研究组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1)健康教育。术前采取讲座和个别患者座谈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简单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术前各种检查及准备, 告知手术治疗的重要性;术后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及用药方法,并制成小视频发给患者。(2)心理护理。术前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时语气温和,从患者倾诉中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地交流;介绍手术的优点及效果,并通过讲解疾病具体的治疗方案及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术后及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嘱患者家属术后多关注患者。(3)饮食指导。术后早期禁食, 以静脉营养支持为主;昏迷超过 48 h 时者,采用鼻饲给予少量温凉弱碱性流质饮食,如牛奶、米糊及各种蔬菜汁等;麻醉清醒后 4~6 h 未出现呕吐等症状者可给予米粥,并逐渐由流质、半流质过渡至普通食物;胃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4)康复训练。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其进行床上活动,逐渐由初始的被动活动过渡至主动活动,随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地调整患者的活动量;下床活动前先按摩下肢肌肉,放松肌肉后嘱患者在拐杖等的辅助下活动;步态训练过程中,嘱患者尽量抬高足尖, 跨步尽量大,着地时先足跟再足尖,如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步僵等情况应及时停止,站直身体。(5) 并发症预防。定期清理患者呼吸道及口腔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清洁;每日为患者按摩肢体,定期翻身;定期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弯曲,术后第 2 天,将床头抬高 15° ~30°;严格限制探视,以免患者情绪激动引起再出血。两组均护理 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 Barthel 指数评价,包括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穿衣、修饰、用厕、进食、洗澡、上下楼梯、平地行走、床椅转移等 10 项,共计 100 分,分值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评价,包括护理服务内容、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能 3 个方面,总分 100 分。评分≥ 90分为非常满意,60~89 分为一般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 + 一般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 Barthel 指数比较 护理前,两组 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 Barthel 指数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26%(2/4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87%(46/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3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颅内血肿是脑损伤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5]。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好等优势,能尽快解除患者颅内高压症状,减轻脑组织损伤 [6],为围术期患者提供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7]。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主要遵医嘱对患者采取各项护理措施,主动服务意识较差,达不到预期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 Barthel 指数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综合护理于患者手术前后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措施,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术后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不同的方式补充营养可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为术后恢复奠定基础; 患者病情稳定后,采取一定量的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促使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同时给予患者并发症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可提高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术期患者 Barthel 指数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马朝霞 .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在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4):187-189.
[2]柳英辉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探讨 [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2):229-230.
[3]许艳,李倩,肖春玲 . 综合护理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3):356-359.
[4]赵莉 . 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3): 2470-2471.
[5]崔涛 . 护理干预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围手术期的影响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4):279-280.
[6]王恩霞 . 颅脑外伤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分析 [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10):1274-1275.
[7]高阳,刘福英,李晓红,等 . 不同护理模式对颅内血肿围术期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61):2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30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