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究 USP7 和 MMP2、VEGF 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并明确三者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联。材料与方法 选取 90 例口腔鳞癌及 20 例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USP7 和 MMP2、VEGF 在口腔鳞癌及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USP7 和 MMP2、VEGF 在口腔鳞癌组织中显示高表达,在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显示低表达。(2) USP7 和 MMP2、VEGF 表达呈正相关性,且三者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结论 USP7 和 MMP2、VEGF 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口腔鳞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USP7;MMP2;VEGF
0引言
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 (Oral Squamous Cell Cancer, OSCC) 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 3%。在过去5 年中,全世界约有 70 万例的口腔鳞癌,其中新发病例 30 万例 [1]。目前,虽然口腔鳞癌的诊断和治疗有所改善,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预后仍然较差,5 年生存率约为 50% [2-3]。因而,我们急需去探索 新的肿瘤靶点,为 OSCC 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带来新的方向。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 7(Ubiquitin Specific Peptidase 7,USP7) 是一种去泛素化酶,可以通过去泛素化作用调控多种肿瘤相关 蛋白的表达,在前列腺癌、胶质瘤、肝癌、肺癌等肿瘤的侵袭转移 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6]。同时,大量研究证实,基质金属蛋白酶 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多种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7-9], 是常用的侵袭转移标记因子。但是目前研究USP7 和MMP2、VEGF 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关联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USP7 和 MMP2、VEGF 在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明确 USP7 和 MMP2、VEGF 对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收集整理 2010 年至 2016 年间附属医院病理科 90 例确诊为OSCC 的石蜡组织,这些病例均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 对照组选用 20 例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距离肉眼可见肿瘤所在位置 5cm 以上的正常组织)。将石蜡标本切成 4m 厚度的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1.2实验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USP7 和 MMP2、VEGF 在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多克隆抗 USP7抗 体(Abcam,ab4080,1:1000),单 克降抗 MMP2 抗 体(Abcam, ab86607,1:500),单 克 降 抗 VEGF 抗 体(Abcam,ab155288,1: 1000),组织切片置于 EDTA 抗原修复处理后,加一抗,1℃过夜,加二抗,37℃温箱育,DAB 显色,脱水,透明,封片。上述所有操作均按照说明书进行。染色评判标准:根据阳性肿瘤细胞百分比分级,阳性细胞 >50%为强阳性(+++);阳性细胞 20-50% 为中度阳 性(++);阳性细胞 5-20% 为弱阳性(+);阳性细胞 <5% 为阴性(-)。将 USP7 和 MMP2、VEGF 进行高(++~+++)或低(-~+)表达分级。
1.3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 SPSS 20.0 分析实验数据。为了评估 USP7 和 MMP2、VEGF 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检测 USP7 和 MMP2、VEGF 表达的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法。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USP7 和 MMP2、VEGF 在 OSCC 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将 90 例 OSCC 蜡块和 20 例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OSCC 和癌旁正常组织中 USP7 和 MMP2、VEGF 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USP7 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 MMP2 和 VEGF 定位于细胞质。在正常口腔黏膜中,USP7 和MMP2、VEGF 仅分布于基底层少量细胞中,且染色弱;在癌组织中USP7 和 MMP2、VEGF 显示高表达,尤其是低分化癌中显示异常高表达(图 1)。
USP7 在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 0%(0/20),在 OSCC 的阳性表达率为 61.1%(54/90);MMP2 在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 0%(0/20),在 OSCC 的阳性表达率为 50%(45/90);VEGF 在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 0%(0/20),在 OSCC 的阳性表达率为 55.6%(50/90)(表 1)。总之在正常口腔黏膜中,USP7、MMP2 和 VEGF 低表达;在 OSCC 中 USP7、MMP2 和 VEGF 显示高表(P<0.01)。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USP7 和 MMP2、VEGF 表达具有相似性, USP7 低表达的 36 例病例中,MMP2 低表达 30 例,高表达 6 例,VEGF 低表达 25 例,高表达 11 例;USP7 高表达的 54 例病例中, MMP2 低表达 15 例,高表达 39 例,VEGF 低表达 15 例,高表达 39例;USP7 和 MMP2、VEGF 的表达呈正相关(
P<0.01)(表 2)。
实验检测了 USP7 和 MMP2、VEGF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联。结果显示:在 USP7 低表达的 36 例患者中,0 例低分化癌, 36 例高 / 中分化癌;9 例淋巴结转移患者,27 例未转移。在 USP7高表达的 54 例患者中,22 例低分化癌,32 例高 / 中分化癌;25 例淋巴结转移,29 例未转移。在 MMP2 低表达的 45 例患者中,5 例低分化癌,40 例高/ 中分化癌;11 例淋巴结转移患者,34 例未转移。在 MMP2 高表达的 45 例患者中,17 例低分化癌,28 例高 / 中分化癌;23 例淋巴结转移,22 例未转移。在 VEGF 低表达的 40 例患者中,4 例低分化癌,36 例高 / 中分化癌;9 例淋巴结转移患者,31 例未转移。在 VEGF 高表达的 50 例患者中,18 例低分化癌,32 例高
/ 中分化癌;25 例淋巴结转移,25 例未转移。统计分析:USP7 和 MMP2、VEGF 的高表达均与 OSCC 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表 3)。
3讨论
USP7 是去泛素蛋白酶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最初从单纯疱疹病毒蛋白 ICP0 相互作用蛋白中鉴定出来,因此又称为疱疹病毒相关的泛素特异性蛋白酶(Herpesvirus-associated 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HAUSP)。有研究表明,USP7 通过去泛素化修饰多种蛋白的表达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调控 DNA 损伤修复、DNA 复制、细胞有丝分裂、病毒感染、免疫应答 [10] 等。近些年来发现在前列腺癌、胶质瘤、卵巢癌、肝癌及肺癌等肿瘤中,USP7 都呈现出高表达,与肿瘤增殖、侵袭、转移、患者预后等存在着密切 联系 [4-6]。本研究中,USP7 在癌旁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低表达, 在 OSCC 组织尤其是低分化癌中显示高表达(表 1),USP7 表达与 OSCC 的分化程度相关(表 3),提示 USP7 的表达可能与 OSCC 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MMP2 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最重要的一个成员,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基底膜中各种蛋白成分,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侵袭转移。VEGF 不仅可以促进血管细胞的生长、增殖,也可以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从而为肿瘤的侵袭转移提供养分和转移途径 [7],是常用的侵袭转移标记因子。本研究结果显示 USP7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表 3),且 USP7 的表达和两种肿瘤侵袭转移标记因子 MMP2、VEGF 的表达呈正相关(表 2)。提示 USP7 的高表达可能促进了口腔鳞癌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在OSCC 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USP7 在 OSCC 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 USP7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显示高表达,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沉默 USP7 可上调 E- 钙粘蛋白并下调波形蛋白和 N- 钙粘蛋白,表明 USP7 可能促进肿瘤发生 EMT,从而促进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 [5]。此外,USP7 还可以与 PTEN 蛋白相互作用,导致 PTEN 的肿瘤抑制功能受损和核排斥,促进前列腺癌侵袭转移 [6]。但 USP7 对 OSCC 侵袭转移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
综上所述,USP7 和 MMP2、VEGF 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低表达,在 OSCC 组织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呈正向相关;USP7 和 MMP2、VEGF 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这有可能为 OSCC 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1]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in 185 countries[J].CA Cancer J Clin.,2018,68(6): 394-424.
[2]Wikner J, Gröbe A, Pantel K, et 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oral cavity and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J]. World J Clin Oncol,2014,5(2): 114-24.
[3]Chen PK, Hua CH, Hsu HT, et al. ALPK1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umor growth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atients[J].Am J Pathol,2019,189(1):190-199 .
[4]Wang X, Zhang Q, Wang Y, 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7 (USP7) in Predicting Pro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its Functional Mechanisms[J]. Med Sci Monit,2018,24: 1742-1750.
[5]Zhao GY, Lin ZW, Lu CL, et al. USP7 overexpression predicts a poor prognosis in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large cell carcinoma[J]. Tumour Biol,2015,36(3): 1721-9.
[6]Song MS, Salmena L, Carracedo A, et al. The deubiquitinyla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PTEN are regulated by a HAUSP-PML network[J]. Nature,2008,455(7214): 813-7.
[7]钱红 , 曹桂明 , 牛国梁 , 等 . MMP-9、MMP-14、MMP-2 和 VEGF-C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肿瘤学杂志 ,2013,(03): 223-226.
[8]Ghosh A, Dasgupta D, Ghosh A, et al. MiRNA199a-3p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migration, invasion and angiogene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targeting VEGFA, VEGFR1, VEGFR2, HGF and MMP2[J]. Cell Death Dis,2017,8(3): e2706.
[9]Gong J, Zhu S, Zhang Y, et al. Interplay of VEGFa and MMP2 regulates invasion of glioblastoma[J]. Tumour Biol,2014,35(12): 11879-85.
[10]Wang L, Kumar S, Dahiya S, et al. 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7 Inhibition Impairs Tip60-dependent Foxp3+ T-regulatory Cell Function and Promotes Antitumor Immunity[J]. EBioMedicine,2016,13: 99-112.
《USP7和MMP2、VEGF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315/2019031509294399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