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参照组,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研究组。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质量。结果在治疗有效率评定结果上,研究组总体为96.0%,参照组总体为80.0%,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调查情况,研究组发生率8.0%,参照组发生率24.0%,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生存质量评分评定上,两组情绪、躯体、生理、社会等功能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效果显著,即可不良反应少,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安全可靠,还可提升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硝酸脂类药物;心血管疾病;临床效果;观察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阿不拉江·玉孙,阿依提拉·艾海提巴克.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1):169+174.
0引言
在临床内科疾病中,心血管疾病较为常见,其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上述病症极易复发,且治疗时间长,因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严重威胁。由于人们生活压力的增长,不良饮食习惯如酗酒、吸烟等,加之精神高度紧张,因而心血管发病率逐渐增高,且趋向于年轻化,这严重危害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旦确诊,采取相应药物及时合理的治疗尤为关键[1]。本文即观察分析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硝酸脂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现阐述如下相关内容。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对象为5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其中,参照组年龄为35-74岁,平均为(57.6±3.4)岁,男14例,女11例。其中糖尿病患者8例、高血脂患者10例、高血压患者7例。研究组年龄为36-75岁,平均为(56.8±2.9)岁;其中男13例,女12例。两组基础资料观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选条件[2]:均满足WHO规定的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意识清楚且具有一定认知功能;均对本次用药物过敏史;均知晓本次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心电图显示异常U波者,或S-T段升高显著者;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对本次用药过敏者;依从性较者、中途退出研究、。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
1.2方法。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参照组,即采用阿托伐他汀钙(国药准字J20070060,产自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每晚睡前口服治疗,10 mg/次,1次/d,持续治疗2个月。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研究组,即采用硝苯地平(国药准字H11022296,产自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口服治疗,10 mg/次,2次/d,持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3]。比较两组疗效(评估标准:显效:心电图显示T波恢复正常、S-T段转好转,心前区疼痛、胸闷等完全消失;有效:心电图T波呈变浅或双相趋势,S-T段缓解,心前区疼痛次数显著减少;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观察记录不良反应;评估两组生存质量(采用SF-36量表做出评定,包括躯体、生理、社会等功能、情感职能,各项分值100分,分值越高越好)。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 12.0软件,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使用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对比分析总有效率评定结果。研究组为96.0%,参照组为80.0%,二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对比分析不良反应情况。参照组发生率24.0%,研究组发生率8.0%,二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两组对比分析生存质量评分情况。两组情绪、躯体、生理、社会等功能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其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工作环境、饮食习惯、作息时间等,而发病机制为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血脂异常升高、心血管痉挛等、造成心脏部位血供不足,而发生心肌缺氧缺血等所致[4]。在治疗此类患者的过程中,临床主要的方法为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即他汀类药物,即可缓解心血管平滑肌痉挛,可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含量,但存在明显的副作用。而通过采用硝酸脂类药物进行治疗,其可降低前负荷量,可扩张静脉血管,可降低心室舒张末压,可解除心脏输出阻力,可扩张冠脉血管,扩张外周阻力血管,从而缓解冠脉痉挛。患者服用该药物后,其可在体内产生一氧化氮,其可明显抑制钛离子的内流,可促进形成鸟苷酸,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松弛平滑肌,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另外一氧化氮还能扩张大动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液回流量,改善血管弹性,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氧量,改善冠脉灌注量,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5]。本文的研究中,在治疗有效率评定结果上,研究组总体为96.0%,参照组总体为80.0%,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调查情况,研究组发生率8.0%,参照组发生率24.0%,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生存质量评分评定上,两组情绪、躯体、生理、社会等功能对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可见,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硝酸脂类药物治疗具有积极价值和作用[6-8]。
综上所述,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硝酸脂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对患者病情予以有效改善,且不良反应少,可提升其生存质量,安全可靠,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蔡秋红.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34):49-51.
[2]牟联琼.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学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8):1112-1113.
[3]宁耀钧.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药学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0):164-165.
[4]杨继平,马金莲.基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硝酸酯类药物药学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5):88-89.
[5]许恒忠.有机硝酸酯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合理应用[C]//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0.
[6]罗瑞兰,叶瑞绿,龙娜,等.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药学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5):123-136.
[7]于潇华,徐竟欧,汪煜华,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通过p38MAPK/Nox1通路抑制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3):69.
[8]方立,黄钦,黄芳,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介导内皮祖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其分子机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9,17(1):55-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