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县域农村上消化道癌筛查的实施现状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2 15:46: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县域农村3000例患者胃镜筛查上消化道癌,对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2018年10月9日至2019年6月30日接受胃镜检查人员30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及胃镜筛查的检查结果,同时对上消化道癌高危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病理结果,对于确诊的患者采取准确、及时、全面的治疗护理。结果通过病理确诊后,对于参加胃镜筛查诊断为上消化道癌患者的总诊断率为5.47%,其中食管癌诊断率为37.19%,胃癌诊断率为28.66%,喷门癌诊断率为34.15%。其中为早期癌症的患者共计40例,早诊率为24.39%,且经过治疗后复查32例(80.00)治愈。而对于检出者30岁以下发病率为0%;而30~70岁,随着年龄段的增加发病率而逐渐增高,超过70岁的患者检出率在各年龄段占比较高。结论通过主动参与胃镜检查,对于具有上消化道癌症临床症状的患者具有早期诊断,进而可以进行尽早治疗,对于确诊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护理可以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存活率。

关键词:胃镜筛查;上消化道癌;现状分析;实施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夏凤琴.县域农村上消化道癌筛查的实施现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3):270-271.

0引言

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而作为临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上消化道癌包括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等[1-2]。临床上病人常会出现胃部不适、呕血、黑便等症状,对于此类疾病目前最主要的诊断方式为胃镜检查[3-4]。本次通过对我院2018年10月9日至2019年6月30日进行胃镜筛查和病理确诊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筛查出早期癌症,及时进行早期治疗,不仅提高疗效,早癌有效治疗率达90%以上,同时降低家庭经济负担,防止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减低国家医保资金支出,对于构建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8年10月9日至2019年6月30日接受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并根据临床症状、胃镜筛查和病理检查确诊的上消化道癌患者164例。年龄和平均年龄分别为32~91岁和(56.35±2.09)岁。同时对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试验。

1.2方法

(1)健康宣教:我院为提高患者自我预防意识,在出入口处安置自取图册、设置走廊电视等对上消化道癌疾病相关的信息及检查的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群众主动参与筛查的意识。

(2)检查前护理:由于医院嘈杂的环境以及体检者可能存在的长时间等待等原因,会造成体检人员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特别是上消化道癌疑似患者,会因周围环境以及心理压力等导致其不良情绪扩大,因而要求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体检人员进行心理安抚。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体检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体检需求;对于疑似上消化道癌的检查者,护理人员可对其进行必要安抚工作,并通过与体检者及其家属交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进而减轻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

(3)检查护理:对患者进行具体指导,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操作人员要注意操作幅度,尽可能减轻对患者的消化道的损伤和造成不适感。

(4)规范化检查:严格按照上消化道机会性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进行检查。尽可能应用染色技术、病理活检等,以期尽可能多发现早期病变。

(5)对高危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病变恶变。并安排进行随访,及时发现病变及时处理。

(6)癌症患者:对于镜检诊断为上消化道癌的患者需要进行治疗护理,建议采取适宜的治疗方式,必要时转上级医院治疗,并对患者的饮食、日常活动以及药物等治疗给予相关的建议。

针对上述近一年间进行胃镜筛查人员以及诊断为上消化道癌的患者进行登记,根据胃镜检查报告、病理诊断报告对受检者进行胃镜随访、治疗随访,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临床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s)和(%)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上消化道筛查结果


对3000名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且经过病理检查后,诊断出现上消化道癌的患者共计164例(诊断率为5.47%),早癌为40例。其中有对患者胃镜检查询问可知,仅有56例患者是通过单位组织体检而选择参与胃镜检查,还有570例患者是通过宣传和知识性讲座而选择参与胃镜检查,剩余2374患者为医护人员要求检查。而626例患者中仅有15例(2.40)患者诊断为癌症,而剩余2374例患者中则有149例(6.28)诊断患者。而对164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其中有127例患者有吸烟、饮酒,喜食腌制、过烫食物。

2.2发病部位及类型分布

确诊为上消化道癌的患者中,根据患者的发病部位分别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为61例(37.19),贲门癌的患者为47例(28.66),胃癌的患者为56例(34.15),同时累及胃、贲门者6例(3.66)。其中食管癌的检出者中有20例(32.79)为早期;贲门癌的检出者中有13例(27.66)为早期;而胃癌早期为7例(12.5)。对于40例早期癌症的患者进过治疗其中32例(80.00)在复查后确诊治疗确诊为治愈,剩余8例患者治疗效果不确定。

2.3发病年龄分布

对本次试验的3000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进行数据分析,在诊断出的164例上消化道癌患者中,患者的年龄在30~91岁,患者的年龄涉及范围较广,但未出现30岁以下的患者(0%),而年龄在30~70岁的患者发病率出现逐年增加的特点,而年龄>70岁的患者检出率在各年龄段占比较高[5]。

3讨论

作为我国目前临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的上消化道癌包括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等,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由于上消化道包括口咽、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等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空腔,因而易受到外界的烟尘、微小颗粒、食物等理化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因上皮细胞、间叶组织等发生恶性增殖、分化,进而形成肿瘤[6]。临床上病人常会出现胃部不适、呕血、黑便等症状。

通过对我院近一年进行胃镜筛查和病理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发现:本次选取的3000例进行胃镜检查患者中有164患者被诊断出上消化道癌,诊断率为5.47%,此数值高于相关报道,此与我县为上消化道癌高发区的地理位置因素有关,与区域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与机会性筛查对象的确定有关,基层医院人手不足,登记不及时,重视阳性病人的信息登记,导致诊断率偏高。而在确诊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为31岁,最高年龄为91岁,这说明上消化道疾病在不同年龄段均可诱发,因而警惕人们提高重视;而诊断率显示在30~70岁的患者发病率出现递增趋势,在此年龄段的人们需要注意上消化道癌相关症状的发生,特别是喜好喝酒抽烟、喜食腌制、过烫食物以及不规律饮食等致癌相关的不良嗜好有着较大关联[7],同时对于有胃肠疾病的人,可进行在一段时间间隔进行胃镜检查。在患者发病部位及类型分布中,病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食管癌(42.68)、胃癌(39.02)、贲门癌(33.54)。这也与相关报道具有差异性[8-9]。早诊率(24.39)明显偏低,与无症状人群筛查参与过少;医师检查经验、细心程度、规范化操作;染色、活检技术的应用;病人的配合;无痛胃镜的推广等均有密切关系。

目前,癌症发病率逐年增高,而我国居民对于癌症的防范意识却极低,通过本次调查上消化道癌发病的镜检结果,一方面,探究胃镜筛查的实施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筛查结果教育警示广大民众远离致癌因素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消化道癌预防意识的提高。同时,建议将胃镜检查作为医院常规检查的一部分,以此做到对上消化道癌尽早诊断、尽早治疗,进而真正达到“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的目标。

\

 
参考文献

[1]赵丽珍,张军,高君,等.西安地区12年间胃镜检出上消化道癌症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5,26(5):483-485.
[2]李泽纯,魏立明.胃镜诊断维吾尔族上消化道癌710例临床分析[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6,17(3):116-117.
[3]王贵齐,魏文强,吕宁,等.应用内镜普查研究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的发病情况[J].中国肿瘤临床,2003,30(3):156-158.
[4]吴世红,杨云珍,张永平,等.胃镜诊断上消化道癌1153例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1995,6(2):496-497.
[5]秦德兴,李茂生,张兰芝,等.用隐血初筛、胃镜普查上消化道早期癌的初步探讨[J].肿瘤防治研究,1990,17(4):244-246.
[6]刘变英,粟彤,刘谦良,等.20年间上消化道癌内镜检查结果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4):240.
[7]程琳,任占屹,杜玉玲,等.内镜诊断上消化道癌肿649例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6,13(1):42.
[8]伊峰辉,王国清.1037例胃镜普查对上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J].中国肿瘤临床,1996,23(2):148-150.
[9]张军,郭晓丹,左爱莉,等.食管末端及胃-食管连接处的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肿瘤发病情况[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4):214-2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6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