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棕榈酸帕利哌酮的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样本,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经济学系统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7%、康复时间(1.10±0.2)年、复发率25.6%、用药费用(5642.5±14.58)元/月、经济学系统评价结果为优秀者占74.4%、良好者占23.3%、合格者占2.3%。对照组有效率81.4%、康复时间(2.36±0.9)年、复发率79.1%、用药费用(5314.0±159.6)元/月、经济学系统评价结果为优秀者占18.6%、良好者占34.9%、合格者占30.2%、不合格者占23.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棕榈酸帕利哌酮应用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复发率,虽月均用药费用高,但疗程短,经济学价值更加显著。
关键词: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帕利哌酮缓释片;经济学系统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王颖.棕榈酸帕利哌酮药物经济学系统评价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137+139.
0引言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具有病程长、复发率及致残率高的特点。治疗期间,患者经济负担较大。预防复发,是降低治疗成本的主要途径。帕利哌酮缓释片为临床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药物,具有药效良好的优势。但有研究指出,将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应用到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经济学效果更佳。本文于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作为样本,评价了棕榈酸帕利哌酮的药物经济学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3/20,年龄(42.15±10.11)岁,病程(4.59±1.54)年。对照组性别:男/女=24/19,年龄(43.13±8.41)岁,病程(4.60±1.14)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无药物使用禁忌症。③患者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④分组方式已经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3方法。对照组常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药物用法用量如下:①帕利哌酮缓释片用法用量:6 mg/次,1日/次,晨起服用。②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用法用量:首日剂量150 mg/次,三角肌注射。用药1周后,改剂量为100 mg/次,三角肌注射。维持治疗期间,药物剂量为75 mg/次,三角肌或臀部注射。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有效率、病情康复时间、复发率、用药费用3项指标。在此基础上,观察患者的经济学系统评价结果(包括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项指标)。
1.5经济学系统评价方法。采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规范(CHEERS)量表》,对药物的经济学效果进行评价。得分>19.5分者,视为经济学效果优秀。得分为16.5-19者,视为良好。得分14.5-16分者,视为合格。得分≤14分者,视为不合格。
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比。观察组有效率97.7%、康复时间(1.10±0.2)年、复发率25.6%、用药费用(5642.5±14.58)元/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患者的经济学系统评价结果。观察组经济学系统评价结果为优秀者占74.4%、良好者占23.3%、合格者占2.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不明原因所导致的重性精神疾病,青壮年多发,患者症状以思维、情感乃至行为不协调为主[1]。发病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将严重丧失。加之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疾病治疗费用较高,家庭经济负担较大。近些年来,随着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加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多,我国居民的健康状况显著下降[2]。
精神分裂症的常规治疗药物,以帕利哌酮缓释片为主[3]。该药物为利培酮代谢的产物,进入人体后,可经中枢多巴胺受体与5-羟色胺受体的联合介导,实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抑制。该药物价格相对较低,但需长期服用,以预防复发。本文研究发现,常规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疾病,有效率81.4%、康复时间(2.36±0.9)年、复发率79.1%、用药费用(5314.0±159.6)元/月。通过对药物经济学系统评价结果的观察发现,评价结果为优秀者占18.6%、良好者占34.9%、合格者占30.2%、不合格者占23.3%,提示药物的经济学价值有待提升。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帕利哌酮。该药物经肌肉注射的方式进入人体后,可于体内水解,形成帕利哌酮。因此,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作用机制,与帕利哌酮缓释片类似。但因该药物无需长期注射,患者出现误用、漏用的风险较小,用药依从性强,疾病治疗效果更佳。本文研究发现,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率97.7%、康复时间(1.10±0.2)年、复发率25.6%,与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相比,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更高、康复时间更短、复发率更低,提示药物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P<0.05)。但通过对不同药物费用的对比发现,采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治疗,用药费用(5642.5±14.58)元/月,与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相比,月均费用较高。为评估药物的经济学价值,本文对其经济学系统评价结果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评价结果为优秀者占74.4%、良好者占23.3%、合格者占2.3%,较应用帕利哌酮缓释片相比,经济学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棕榈酸帕利哌酮药物良好的经济学价值。何兆宇在研究中,同样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样本,对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帕利哌酮缓释片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用药4个月时,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者,药品费用为(26965.9±745.6)元,应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者,药品费用为(24150.56±514.2)元。两组对比可见,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短期用药费用较高(P<0.05)。但进一步观察发现,应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者,经济学系统评价结果为优秀者占84%,远远高于帕利哌酮缓释片(40%),提示前者的经济学价值更高。该学者的研究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将棕榈酸帕利哌酮应用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复发率,虽月均用药费用高,但疗程短,经济学价值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肖林,谢亚菲.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16(03):282-285.
[2]周宇,傅启伟,黄牡婵.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治疗精神疾病双相障碍近远期效果分析[J].中国药事,2018,32(06):799-803.
[3]张立武,刘元华,李彩芳.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03):64-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