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腋静脉穿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感受。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另选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穿刺治疗,观察组腋下静脉穿刺治疗,比较两组留置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及并发症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32-96)h明显高于对照组(23-76)h(P<0.05)。结论腋下静脉穿刺可有效减少相关临床病症及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增加留置针留置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腋下静脉穿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厉敏.腋静脉穿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0):299-300.
0引言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具有较高的医护技术力量及现代化仪器设备。其主要是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在对新生儿的救治过程中,留置针静脉穿刺是常采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其具有穿刺数量少、易操作等优点,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痛苦、避免哭闹,减少感染的发生,减少患儿家属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以往新生儿穿刺一般选用头皮静脉、四肢浅静脉,这些静脉管径细,当输入刺激性大、渗透压高的药物时,患儿易患静脉炎,同时新生儿易动,留置针易被抓脱[1]。近年来,我院NICU采用腋下静脉穿刺留置针,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及并发症的发生,且其留置时间较长,操作方便。因此,本文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6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探讨腋静脉穿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NICU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5例,女35例,日龄(1-25)d,平均(13.25±1.54)d;体重(1.45-2.62)kg,平均(2.19±0.58)kg,进入NICU原因:吸入性肺炎2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疾病38例,其他2例。另选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NICU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1例,女29例,日龄(1-25)d,平均(14.51±1.37)d;体重(1.06-2.77)kg,平均(2.05±0.68)kg,进入NICU原因:吸入性肺炎2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疾病38例,其他3例。两组患儿临床基础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所选患儿的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静脉穿刺,选择头皮静脉行规范穿刺(尽量一次成功完成穿刺),采用3M透明敷贴予以固定,观察是否有红肿等不良情况发生。观察组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2]。①腋静脉选择。患儿取平卧位,将患儿头偏向穿刺腋静脉另一侧,垫高肩部,轻拉穿刺侧上臂使其外展太高,充分暴露腋窝,穿刺者用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握患儿该侧三角肌下缘,将腋窝皮肤处于紧绷状态,腋窝中间的隆起即为腋静脉,穿刺者用右手持针,在距离腋静脉下端(0.5-1.0)cm处,将穿刺针缓慢进入,穿刺方向为与皮肤呈(15-30)度角度,见回血后,表示穿刺成功。②留置针的封管及控制。首先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选择选择适宜的封管液,封管完成后,将滑动夹紧块置于距针头(2-3)cm处。留置针留置时间以5 d内为宜,时间过长易形成窦道,增加感染机会,若输入高渗透性药物,3 d后续更换穿刺血管。如新生儿臂丛神经受损禁用腋静脉穿刺,腋静脉距心脏近,输液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是否发生空气栓塞及官腔回血,护理人员加强巡视[3]。③加强护理。成立NICU静脉留置针优质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定期开展心理护理、静脉留置针规范操作及护患沟通技巧等有关培训课程。采用鸟巢式护理,防止患儿受压或覆盖物过紧,提高颈部及肩部活动性,保证室内温度在25-28℃。让患儿持侧卧屈曲体位,四肢和腹部紧贴床垫,缓解患儿身体的不适感,防止患儿拉扯导管,可通过拥抱、抚触等感觉刺激减少不适。注重预防新生儿疼痛,行穿刺时,可通过口服甜味剂或非营养性吸吮促进患儿镇静,从而减轻穿刺带来的疼痛感。比较两组留置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及并发症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32-96)h明显高于对照组(23-76)h(P<0.05),见表1。
3讨论
NICU接诊的患儿多为低体重儿、早产儿等,其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低,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在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因此采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血管受损程度,减轻患儿在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腋静脉穿刺时解剖位置相对固定,易穿刺,远离胸膜位置,安全性较高,敷料易更换,固定方便。有效避开患儿上肢关节部位,便于患儿活动。同时,腋静脉管径粗大、走形直,留置针对血管壁的损伤减小,便于长时间输液治疗,对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减轻药物刺激。本研究中,观察组留置针及并发症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32-96)h明显高于对照组(23-76)h(P<0.05)。这说明,腋静脉穿刺较常规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并且静脉穿刺位置表浅且较固定,有效减少非必要拔管风险,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可为新生儿治疗提供理想的静脉通道,同时,减轻了患儿家属的心理压力。在留置针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及临床要求,开展发展性、整体性护理,随时更新护理方案,在保证临床疗效及安全的前提下,提高NICU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腋下静脉穿刺可有效减少相关临床病症及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增加留置针留置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倪小敏,刘忠雁,黄萍.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7):114-115.
[2]李明,郭妍妍,赵磊.自制水枕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3):90-92.
[3]谢亚娟,郑文韬,李伟娜.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23(6):144-1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