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实施以产儿科合作为主导的产房管理制度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我院产房平产出生的1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研究组采用产儿科合作为主导的产房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产房管理模式,记录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窒息率、有创呼吸机使用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死亡率,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比较两种产房管理模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效果的影响。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窒息的发生率分别是4.82%和16.00%,死亡率分别是0%和6.67%,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是(13.60±5.18)d和(19.58±6.49)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是(30.59±5.48)d和(36.90±4.86)d,比较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呼吸机使用率分别是36.14%和3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儿科合作为主导的产房管理模式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成功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产儿科合作;产房管理制度
本文引用格式:赵伟,张立明,尹延娥.产儿科合作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的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6(92):142,144.
0引言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和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我国在早产儿的救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早产儿中的“重灾区”,因器官功能与结构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环境较难适应,进而导致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发生,有较高病死率及伤残率[1],据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协作性质量改进研究协作组近年统计,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救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自动出院率为22.6%,积极救治患儿中院内病死率为8.0%,总死亡率为23.9%[2],远高于早产儿死亡率12.7%[3],如何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成为当前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保证母婴安全的目标,产儿科无缝衔接,形成团队合作提上日程。本院于2013年成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因病房、医务人员储备不足,至2016年底一直执行会诊制度,即以产房助产士为主导进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评估、急救、处理工作,如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请新生儿科会诊后决定是否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继续救治。自2017年初实行产儿科合作,以新生儿科医师、新生儿科护士、产科医师及助产士组成的产儿合作团队为主导进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工作,与之前的模式相比,产儿科合作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检测对象
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自我院产房平产出生的1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
1.2研究方法
设定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7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采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产房管理模式,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的8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组,采用以产儿科合作为主导的产房管理模式,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男女比例、胎龄、出生体重、产前治疗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即两组数据均有可比性。
产儿科合作模式:对产、儿科医务人员进行全面的窒息复苏培训,新生儿科医师参与高危产妇分娩前的病历讨论,针对产妇分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每位高危产妇分娩时产科医师通知新生儿科,新生儿科选派经验丰富的新生儿科医师、护士各一名进产房,与产科医师、助产士组成合作小组。
1.3观察指标
记录、分析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率、死亡率、有创呼吸机使用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
1.4统计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
2.2观察各项指标比较结果
研究组窒息率、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下降,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创呼吸机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胎龄小,体重低,免疫功能差,脏器发育不完善,各项生命体征不稳定,并发症多,抢救困难,死亡率高,存活儿遗留后遗症几率亦较高,且恢复期要对神经系统进行随访,加之住院期间经济费用高,时间长,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财力,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另外随着二胎政策开放,高龄孕产妇增多,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双胎、多胎增多,极低出生体重儿有逐年增多趋势,为有效地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围生期管理质量尤为重要。
本研究显示,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率、死亡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组窒息的发生率为4.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研究组死亡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提示加大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提高窒息复苏水平,新生儿医师积极参与高危产妇病例讨论及高危儿的抢救可直接降低患儿窒息率及死亡率;极低出生体重儿于围产期表现出病情瞬息万变,潜在风险多等特点,对救治者的病情把握及应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产房的抢救从经验、操作等诸多方面皆力不从心;孔祥久等研究示,体重越低、胎龄越小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待机及住院时间越长,预后越不佳,增加院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也是重要引发死亡的原因。本研究提示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两组呼吸机使用率无显著差异原因考虑可能与早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等其他因素影响有关。综上所述,以产儿科合作为主导的产房管理模式相对于以助
产士为主导的产房管理模式,可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的更完善的围产期救治工作,能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窒息率、死亡率,降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功救治机率,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Vos B,Lagasse R,Leveque A.Main outcomes of a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program in Blelgium over six yea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 inolaryngology,2014,78(9):1496-1502.
[2]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协作性质量改进研究协作组.我国25家Ⅲ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结局的横断面调查[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8,21(6):394-400.
[3]胡燕丽,吕兰秋.早产儿团体干预模式的研究概述[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11):1157-11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