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鉴定手段,它是建立在中药化学成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用于评价中药材、中药制剂以及半成品质量的真实性、优良性和稳定性,是对中药整体质量控制的手段。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指纹图谱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中药指纹图谱研究中的概念、特点、研究现状、建立方法、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综述,为中药指纹图谱的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同时对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药;指纹图谱
本文引用格式:徐妍 , 杨华蕊 , 杨永寿 , 等 .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现状及展望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6):91-94.
Research and Prospect of fingerpri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U Yan1, YANG Hua-rui1, YANG Yong-shou2, XIAO Pei-yun1*
(1.College of Pharmacy and Chemistry,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
2.Yun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Entomological Biopharmaceutical R&D, Dali Yunnan)
ABSTRACT: Fingerpri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 comprehens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aisal methods, which is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inly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authenticity, excellentness and stabili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and semi-finished products, it is the overall quality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work in the aspects of fingerprint the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status,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ngerprint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fingerpri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tudy of fingerpri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ngerprint
0引言
在我国中药已有数千年历史,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的丰富的医药知识。但中药体系庞大且复杂,包含多种成分,加上药材品种、产地、加工方法、贮藏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并没有现行的质量标准来准确规范。因此,找到一个既能符合中医临床传统用药习惯,又能很好地表征中药材内在特性,进而提高现行中药质量标准的技术含量的方法,已经成为医药工作者研究的难点 , 也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2]。显然,完全套用化学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是不可行的,因此一套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急需建立。近年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迅速发展,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手摸、眼观等感官检查方法已被理化鉴别、显微鉴定、光谱和色谱等技术所取代 [3]。中药指纹图谱从中药物质基础的角度出发,运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能够系统的、整体的、专属的来表征中药中所共有的以及中药的内在特征,使其作为一种有效评价中药质量的方法被世界卫生组织接受 [4]。
对中药进行质量控制是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基础和前提 [5]。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来中药材指纹图谱的概念、特点、研究现状、建立方法、评价方法进行详细的概述总结,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中药质量控制及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1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及特点
1.1概念
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些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 [6]。
1.2特点
指纹图谱应该具备指纹性,即专属性强、稳定性好、重现性好的特点 [7],只有具备这样的特点,才能体现所制定的指纹图谱是独有的与其他药材相区别的;图谱中的共有峰或特征峰是相对稳定;在规定条件下是能再现。只有具备以上特点才能显示指纹图谱的完整性。
2指纹图谱的发展现状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已有学者尝试使用薄层扫描法对中成药进行分析,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技术和时机的不成熟, 没有得到公认;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药典》增设了中药化学对照品和对照药材,为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8]。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允许草药保健品申报资料中提供色谱指纹图谱;世界卫生组织(WHO)在 1996 年草药评价指导原则中也规定,如果草药的活性成分不明确,可以提供色谱指纹图谱以证明产品质量的一致。目前我国已对中药注射剂做出了必须用指纹图谱进行检测的规定,同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实施过程中指纹图谱亦有较广泛的应用。现如今《中国药典》制定的中药质量标准不仅符合中药特色,而且运用中药指纹图谱的方法控制中草药质量已经被国际公认。近年来色谱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检测能力的显著增强,为指纹图谱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中药指纹图谱对于促进中药材的现代化发展和提高其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中药指纹图谱建立的方法
3.1紫外光谱法 (UV)
现如今,紫外指纹图谱技术的应用,在定性上不仅可以鉴别基团和化学结构差异较大的化合物,而且可以鉴别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在定量上,不仅可以进行单一组分的测定,而且可以对多种混合组分不经分离进行同时测定 [9]。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常用于共轭体系的定量分析,因其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是中药指纹图谱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质量控制 [10] 中、药材鉴别 [11] 等多个领域。
王元忠 [12] 等采用紫外指纹图谱技术建立快速准确的定性方法,研究不同产地三七之间的关系。比较三七紫外光谱特征, 探讨不同产地样品间的差异,表明三七的主要成分组成与产地相关性低,含量与产地存在相关性。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对不同产地三七样品进行定性分析,阐明样品紫外指纹图谱与产地的关系,为中药的资源鉴别提供理论参考。
3.2红外光谱 (IR)
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光谱, 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的特征性。近年来,由于近红外光谱仪具有体积小、分析速度快及受温度、压力和振动等外部因素干扰小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结构鉴别。理论上讲每一个化合物都有其特征的红外光谱,然而对中草药而言,每一种药材的成分都非常复杂,它的红外光谱就是叠加所有化学成分的红外光谱 [13],因此红外光谱还是广泛应用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别。盛瑜 [14] 等采用 Ten-sor-27 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不同来源龟甲药材水提物冻干粉进行分析,测定其指纹图谱, 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所建立的龟甲药材红外光谱扫描指纹检测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良好,稳定性高,可以区分龟甲正、伪品,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用于龟甲药材的真伪评价。李建军 [15] 等利用傅立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对比分析软件对不同炮制方法、炮制时间的 10 个熟地样品的红外光谱进行测定分析。建立了怀区熟地指纹图谱, 不同熟地指纹谱相似度较好,说明怀区大多数熟地样品的组分、质量相近。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炮制方法、贮存时间对熟地品质有影响。
3.3核磁共振指纹图谱
核磁共振波谱法是研究处于强磁场中的原子核对射频辐射的吸收,从而获得有关化合物分子结构信息的分析方法。核磁共振谱因其具有高度的重现性和特征性的优点,可评价药材和中成药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核磁共振指纹图谱法在药学领域主要用于新药的开发和鉴定,以及对不同药品的特征化学物质种类及含量的测定等方面 [16]。赵璇 [17] 等采用 Bruker AVANCE 500 Ⅲ型超导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波谱仪建立南葶苈子、北葶苈子核磁共振指纹图谱,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对南葶苈子、北葶苈子核磁共振指纹图谱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显示特征峰差别很大,说明其主要成分是不同的。
3.4薄层色谱 (TLC) 指纹图谱
薄层色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经济、结果直观形象、分离能力强、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进行药品的鉴别、杂质检查或含量测定。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可同时鉴别多个样品,但其层析系统是开放体系,要想得到稳定、重现性好的图谱,必须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因分辨率有限,在成分复杂的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指纹图谱建立的应用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8]。蒋轶伦 [19] 等利用薄层色谱技术对中药材丹参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以不同等级的中江丹参和不同采收期的丹参、南丹参为分析对象,初步构建了丹参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通过对薄层色谱斑点的Rf 值、斑点颜色和大小的比较 , 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实现了对不同等级的丹参进行归属,并确立了最佳采收期。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可用于丹参药材的质量评价和控制。
3.5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指纹图谱
近年来兴起的中药指纹图谱的新方法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基础,利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特性,建立了针对中药复杂体系中不同的化合物类别的最大吸收波长不同的多波长指纹图谱。此方法被广泛用于质量评价和新药研发。此外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高速高效高灵敏度的优点, 因此高效液相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污染分析、化工分析以及生物制药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20-22]。 曹建军 [23] 等以高效液相色谱 -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色谱图为基础建立地黄多波长指纹图谱,通过熟地黄炮制终点检测分析其应用价值。初步建立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后,通过炮制样品与熟地黄标准多波长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比较获得最佳加工炮制时间。结果表明多波长指纹图谱可用于中药材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吴刚 [24] 等通过建立黄芪药材 HPLC 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黄芪中化学物质的含量进行了评定,为科学评价黄芪的内在质量提供参考。
3.6气相色谱 (GC) 指纹图谱
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方法,主要用于分离分析易挥发的物质。在药学和中药学领域,气相色谱法已成为药物含量测定、杂质检查、中药挥发油分析、溶剂残留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具体使用时,多与质谱检测器联用,方法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在指纹图谱的研究中也有很好的应用 [25]。何风艳 [26] 等通过建立跌打活血散气相色谱指纹图谱,为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建立的GC 指纹图谱方法快速、简便,能够全面反映跌打活血散中化学成分信息,可用于跌打活血散质量评价。
3.7高速逆流色谱 (HSCCC) 指纹图谱
高速逆流色谱法具有样品无损失、无污染、高效、快速和大制备量分离等优点 [27]。目前该技术己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成分分离、保健食品、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环境分析等领域。并且我国是继美国、日本之后最早开展逆流色谱应用的国家。张晓峰 [28] 等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快速分离延胡索提取物中脱氢紫堇碱和海罂粟碱。该方法快速、简便,可以作为对延胡索中脱氢紫堇碱和海罂粟碱的分离制备方法。
3.8高效毛细管电泳 (HPCE) 指纹图谱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技术。毛细管电泳实际上包含电泳、色谱及其交叉内容,它使分析化学得以从微升水平进入纳升水平,并使单细胞分析,乃至单分子分析成为可能 [29]。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可用于长期困扰我们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的分离分析。傅兴圣 [30] 等建立杜仲饮片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对杜仲及其炮制品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初步建立了以 10 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杜仲饮片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发现少数杜仲饮片的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生品与其炮制品的指纹谱中共有峰相对峰面积差异显著。
3.9中药生物指纹图谱
中药生物指纹图谱包括作 DNA 分子遗传标记的中药材DNA 指纹图谱,以及将色谱分离与分子生物医学二者的成果紧密结合的分子生物色谱指纹图谱。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DNA 分子技术己越来越多的用于中药材品种鉴别的研究。吴婷 [31] 等以不同产地的 14 批连翘为材料,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并构建 DNA 指纹图谱。结果显示遗传多样性与连翘药材来源地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与其亲缘关系较近有关,符合植物种群分布的一般规律。初步建立连翘药材资源的 DNA 指纹图谱。
4中药指纹图谱的评价方法
获得信息化后的指纹图谱后,来研究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在指纹图谱的研究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中药指纹图谱进行评价时,只要好好把握中药指纹图谱整体性和模糊性这两大特征,建立直观而又全面、合理而又简易、精确而又方便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处理方法,就可能对中药指纹图谱的质量进行合理评价 [32]。
4.1直观分析比较法
即将待测样品的图谱与标准图谱进行直接比较,可以鉴定判别药材真伪。但这种方法缺乏量化的数据和统一的标准,不利于中药指纹图谱的推广应用及规范化。因其缺点太多近年来已经使用甚少。
4.2化学识别评价模式
4.2.1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多元统计方法,用于简化数据,快速实现模式或关系的可视化识别。在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中,一般先选定个别已知化学成分的相对峰面积作为特征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求出指标的相关矩阵的特征值 [33]。王领弟 [34] 等以刺玫果 10 个共有峰的峰面积为变量,运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以主成分的特征值及贡献率为依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 18 批刺玫果的主成分得分的可视化识别。
4.2.2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用相似度来衡量样品之间的亲疏程度,并以此来实现分类。对于不同批次的中药样品,其色谱指纹图经计算机快速辨识处理可依据样品批与批之间的相似度,确定中药样品批间的稳定性 [35]。色谱指纹图谱常用模糊聚类分析,它是依据样品的特征、亲疏关系程度和相似性,通过建立模糊相似关系对样品进行分类的方法,能反映样品整体的、主要的特性 [36]。李妍 [37] 等采用聚类分析研究不同产地茯苓样品之间的联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产自文山、楚雄、迪庆和普洱的茯苓样品聚集紧密,质量相对稳定,产自保山的样品分散程度较大,无法聚为一类,表明其质量差异性较大。结果显示如要获得质量相对稳定一致的药材,采样地点应当相对统一。
4.3相似度评价方法
相似度评价方法最常用的为相关系数法和夹角余弦法。这两种方法有良好的稳健性和敏感性,即能对图谱的细微改变能够反应为数值变化以及对仪器误差能有效克服,见表 1。
5展望
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的研究和建立必将成为中药质量评价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成为一个中药鉴定的重要平台 [45]。但中药指纹图谱建立受到很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一些中成药、中药制剂因其生产工艺的不同,将给指纹图谱的建立带来很大困难。要想消除不稳定因素,应严格从药材的选种、种植、采收、炮制等方面进行规范,生产工艺的规范和优化更是研究和实施指纹图谱另一个重要环节 [46]。只有尽可能消除不稳定因素,才可以保证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具有重复性、指纹性和唯一性等。
中药指纹图正处于初步建立的阶段,中药指纹图谱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功能指纹图谱,需在谱效学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谱效学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把指纹图谱和生物活性、药效等相关的化合物群对应的联系起来,最终建立各种手段的指纹图谱的综合数据库。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药指纹图谱将能真正地反映中草药的内在质量,在中药质量控制的领域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韩晔华 , 霍飞凤 , 杨悠悠 , 等 .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某些进展与展望[J].色谱 ,2008,26(2):142-152.
[2]陈林伟, 秦昆明, 徐雪松, 等. 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草药 ,2014,45(21):3041-3047.
[3]孙国祥 , 毕开顺 . 中药指纹图谱学体系在中药创制中的作用 [J]. 色谱 ,2008,26(2):172-179.
[4]Geneva.Guidelin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Herbal Medicines[M].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1.
[5]金 宏 , 刘洪玲 .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概述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6,24(10):1889-1890.
[6]佚名 . 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 [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7):442-442.
[7]石志红, 何建涛, 常文保.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J]. 大学化学,2004,19(1):33- 39.
[8]谢培山 . 刍议中药指纹图谱的现 状、发展和问题 [J]. 中药材 ,2007,30(3):257-259.
[9] 贾萍 . 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控制 [J]. 中国药业 ,2014,13(7):79-80.
[10]肖益 , 吕重莹 , 加平平 , 等 . 紫外光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 综合版 ),2014,29(7):93-96.
[11]丁永丽 , 王元忠 , 张霁 , 等 . 硫酸香草醛显色 - 紫外吸收光谱法在三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33(2):471-475.
[12]王元忠, 钟贵, 张霁, 等. 紫外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产地中药三七的鉴别研究 [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36(6):1789-1793.
[13] 袁琴琴. 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4):132-134.
[14]盛瑜 , 李梓橦 , 刘玲 , 等 . 龟甲药材的红外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J]. 时珍国医国药 ,2017,28(5):1127-1129.
[15]李建军, 连笑雅, 任美玲, 等. 怀区熟地傅里叶变换中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研究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7,45(2):78-80.
[16]郭雪琰, 付大友, 周睿璐, 等. 核磁共振法鉴定中药材质量的应用前景[J]. 应用化工 ,2017,46(2):382-384.
[17]赵璇, 李孟, 张志广, 等. 南葶苈子、北葶苈子核磁共振指纹图谱研究[J]. 中医学报 ,2017,32(9):1690-1704.
[18]刘珍 . 中药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方法学基础研究 [D]. 四川大学 ,2005.
[19]蒋轶伦, 李伟, 庄峙厦, 等. 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在丹参药材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厦门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15,44(6):802-804.
[20]蔡宝昌, 潘杨, 殷武. 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世界科学技术: 中药现代 2000,2(5):191-196.
[21]谢彦, 曾和平, 李红, 等. 色谱指纹图谱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2007,17(1):86-89.
[22]康福忠 , 张立新 , 高木珍 , 等 .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及应用前景 [J]. 中国兽药杂 ,2015,39(5):37-40.
[23]曹建军 , 梁宗锁 , 杨东风 , 等 . 地黄 HPLC-DAD 多波长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在熟地黄炮制中的应用 [J]. 中草药 ,2014,45(2):265-269.
[24]吴刚 , 李桂兰 , 刘养清 , 等 . 不同产地黄芪 HPLC 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及相似度评价 [J]. 世界科学技术 - 中医药现代化 ,2011,13(4):682-686.
[25]黄最 , 谷莉 , 黄河舟 , 等 .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J]. 药学实践杂志 ,2003,21(6):326-328.
[26]何风艳 , 何轶 , 胡晓茹 , 等 . 跌打活血散气相色谱指纹图谱 [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2):53-56.
[27]沈平孃 . 高速逆流色谱 (HSCCC) 技术与色谱指纹谱 [J]. 中成药 ,2001,23(5):313-315.
[28]张晓峰 , 张宏 , 李小云 , 等 . 高速逆流色谱 -UPLC-Q-TOF-MS/MS 法分离制备延胡索中脱氢紫堇碱和海罂粟碱[J]. 中草药,2016,47(24):4351- 4355.
[29]陈林伟, 秦昆明, 徐雪松, 等. 中药指纹图谱数据库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草药 ,2014,45(21):3041-3047.
[30]
傅兴圣 , 韩乐 , 刘训红 , 等 . 杜仲饮片 HPCE 指纹图谱的研究 [J]. 中药材 ,2012,35(3):378-382.
[31]吴婷 , 魏珊 , 米丽华 , 等 . 不同产地连翘的 DNA 指纹图谱构建与聚类分析 [J]. 中草药 ,2016,47(5):816-820.
[32]李强, 杜思邈, 张忠亮, 等.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J]. 中草药 ,2013,44(22):3095-3104.
[33]李效贤, 熊耀康, 余陈欢, 等.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法分析南方红豆杉药材的氯仿提取物 [J]. 色谱 ,2010,28(11):1067-1072.
[34]王领弟, 杜义龙, 杨明宇, 等. 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刺玫果指纹图谱 [J]. 中国现代中药 ,2017,19(4):514-517.
[35]崔红花, 郭娇, 高幼衡, 等. 佛手和属间药用植物的主成分聚类分析及HPLC 指纹图谱研究 [J]. 中草药 ,2010,41(6):978-984.
[36]王晃, 李梦龙, 覃洁萍, 等. 用聚类分析建立鱼腥草注射液指纹图谱[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25(4):47-49.
[37]李妍 . 云茯苓化学指纹图谱研究 [D]. 云南中医学院 ,2016.
[38]王学良 , 冯艳春 , 胡昌勤 . 近红外特征谱段相关系数法测定中药胶囊中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 [J]. 分析化学 ,2009,37(12):1825-1828.
[39]徐永群 , 孙素琴 , 许锦文 . 红外指纹图谱库与阵列相关系数法快速鉴别中药材 [J]. 光谱实验室 ,2002,19(5):606-610.
[40]王元清 , 韩彬 , 陈婷 , 等 . 桂枝指纹图谱的建立及识别模式研究 [J]. 中药材 ,2017,27(07):1623-1628.
[41]杨岩涛, 吴春英, 刘文龙, 等. 不同相似度法对当归补血汤指纹图谱分析的比较研究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28(05):1431-1435.
[42]赵曰利 , 于宏晓 , 岳勇 , 等 . 香精香料指纹图谱分析研究进展 [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1,28(04):509-512.
[43]付绍平 , 杨博 , 陈彤 , 等 . 北五味子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 [J]. 色谱 ,2008,(01):64-67.
[44]肖云芝 , 万露 , 刘朝勇 . 鳖甲 HPLC 指纹图谱的分析模式探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21(06):32-36.
[45]Jayaramann U, Gupta A K. An efficient minutiae based geometric hashing for fingerprint database [J]. Neurocomputing,2014,137(5):115-126.
[46]陈鹭颖 , 苑述刚 . 指纹图谱在中药及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J]. 海峡药学 ,2003,15(2):92-94.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17/2018121705114923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