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异常血小板直方图低值血小板计数的纠正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5 16:48: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异常血小板直方图低值血小板计数纠正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120例低值血小板标本使用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荧光核酸染色法(PLT-F)进行血小板计数及人工显微镜计数,以人工法计数结果为金标准,对仪器的三种方法的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对血小板直方图正常的标本仪器的三种计数方法和人工法结果比较均没有差异(P>0.05);对含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等小颗粒的标本PLT-F、PLT-O的检测结果均与人工法没有差异(P<0.05),PLT-I法结果较人工法结果高(P<0.05),对含大血小板的标本PLT-F与PLT-O的检测结果均与人工法没有差异(P<0.05),PLT-I法结果较人工法低(P<0.05)。结论日常工作中可以使用Sysmex XN-1000的PLT-I法检测,当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或报警提示时,建议使用PLT-O法或PLT-F法复查,必要时采用人工镜检法。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荧光核酸染色法;低值血小板;荧光法

本文引用格式:黄胜,梁华英,曾梦如.异常血小板直方图低值血小板计数的纠正[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180,182.

0引言

目前血小板计数普遍使用血液分析仪完成,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其计数原理一般为经典的电阻抗法,但该方法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对一些特殊标本,如含有小红细胞、碎片红细胞、大血小板等小颗粒,其检测结果准确性容易受到影响,有些仪器为了保证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在采用电阻抗法检测的同时,也可使用光学法和荧光核酸染色法对血小板进行检测。血小板数量的多少对对病人是否存在出血倾向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而低值血小板的准确检测显得非常重要,结果对临床用药和补充PLT的输注疗法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将对血细胞分析仪在异常血小板直方图低值血小板计数纠正中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探讨,现报道如下。

\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6月血小板计数<100×109/L的EDTA抗凝全血标本110例,其中男61例,女49例,年龄10-66岁。

1.2仪器与试剂

检测仪器为日本Sysmex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仪器使用的质控品、试剂均为日本Sysmex公司的原装配套试剂。血小板人工计数稀释液采用10 g/L草酸铵稀释液,配制参照第四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1.3标本分组

A组(30例):血小板直方图正常组;B组(45例):PLT直方图尾部上翘,染片镜检红见细胞碎片、小红细胞等小颗粒增多,排除大血小板干扰;C组(35例):PLT直方图尾部上翘,染片镜检见大血小板干扰,排除细胞碎片、小红细胞等干扰。所有标本均排除有血小板聚集现象,均使用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荧光核酸染色法(PLT-F)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每个标本测两次,取均值。人工计数法:准确吸取草酸铵稀释液0.38 mL于洁净小试管内,加入20 ul静脉血充分混匀后充池计数,双盲法,由经验丰富的两位主管检验师以上技术人员进行手工显微镜计数,取均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3.0软件及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7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以耍±s表示,血小板计数结果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检测结果见表1,对血小板直方图正常的标本仪器的三种计数方法和人工法结果比较均没有差异(P>0.05);对含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等小颗粒的标本PLT-F、PLT-O的检测结果均与人工法没有差异(P<0.05),PLT-I法结果较人工法结果高(P<0.05),对含大血小板的标本PLT-F与PLT-O的检测结果均与人工法没有差异(P<0.05),PLT-I法结果较人工法低(P<0.05)。



\


3讨论

血小板计数是医院常规检验项目,临床应用广泛,其测定的准确性对于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低值血小板计数,其准确性一直是临床和医学检验关注的问题。血小板是由巨核细胞脱颗粒产生的无核、具有酶及生理活性的细胞,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以及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等功能,血小板计数目前在大小医院普遍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血细胞分析仪技术发展较快。目前计数血小板的方法主要包括PLT-I、二维激光散射法、PLT-F、显微镜法、流式细胞术法[1,2],目前临床常用的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方法主要有电阻抗法(PLT-I)、光学法(PLT-O)、荧光核酸染色法(PLT-F)等。仪器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参数多、精密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存在的缺点是检测中容易受小红细胞、碎片红细胞、大血小板等因素影响,造成结果不准确,结果偏高或偏低。

Sysmex XN-1000血液细胞分析仪可以采用电阻抗法,光学法和荧光核酸染色法三种方法对血小板进行检测,本实验结果显示,当血小板直方图正常时,三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均没有差异。当直方图异常时,PLT-I的结果不准确,偏高或偏低,如果影响的因素是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等小颗粒时,仪器把这些小颗粒误计入血小板,使血小板结果偏高,而如果影响因素是大血小板时,大血小板被计入红细胞,造成PLT-I结果偏低,另结果也显示PLT-O和PLT-F的检测结果不受上述因素影响。

光学法和荧光核酸染色法两者检测血小板的原理均采用了流式细胞术原理,根据对血小板核酸成份的荧光染色,测定其荧光强度来计数血小板,其中光学法是使用聚甲烯次甲基荧光染料对血小板的核酸成份进行荧光染色,通过网织红通道RET进行测量,利用表达细胞大小的前向散射光FSC和表达核酸浓度的侧向荧光SFL来识别血小板,因为血小板体积较红细胞小,分布在红细胞下方,另血小板内含极少量的核酸,侧向荧光的强度较成熟红细胞稍大,因此能有效区分红细胞和血小板。荧光核酸染色法(PLT-F)针对血小板内内质网、线粒体进行噁嗪染料荧光染色,使血小板和碎片红细胞间荧光强度较光学法差异变得更大,增强仪器辨别PLT的能力,并且计数时是其它两种的3倍PLT计数量,这也提高了PLT计数的准确性,特别对低值血小板的检测意义更大。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当应注意每个标本的PLT直方图有无异常或血小板报警信息是否发生,这对是否需要进一步复查PLT检测非常重要,常规血小板计数时因标本量大,一般首选用PLT-I模式,该模式采用浮动界标技术等来区分血小板和红细胞而对血小板进行检测,检测速度快,成本低,但当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时,尾部上翘,直方图易与红细胞直方图交叉重叠,仪器不能进行准确计数[3],此时改用PLT一0或PLT-F模式进行复查,也可使用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法对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复核[4],但手工法检测速度慢,繁琐,流式细胞仪法成本高,费时,标本保留时间短,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常规血小板检测工作中较少使用,一般应用于有条件临床实验室建立PLT参考方法并用于评价其它PLT计数方法[5]。采用PLT-O或PLT-F纠正异常的血小板直方图的血小板结果时,还必需进行涂片染色镜检,观察血小板的形态、分布和聚集等情况,排除血小板假性聚集情况,确保纠正的结果准确,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可靠的血小板信息。

参考文献

[1]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0-212.
[2]张磊,李伟.不同方法检测血小板的准确性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5):697-698.
[3]郭玉娥,赵洪泉,赵志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5(1):152-154.
[4]丛玉隆,乐家新.现代血细胞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02-115.
[5]聂李平,彭黎明,蒋能刚.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8):1087-10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2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