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损伤控制技术应用于骨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对患者使用常规骨科创伤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对患者使用损伤控制技术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与治疗组骨创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在患者治疗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技术和常规骨科创伤手术对骨创伤患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损伤控制技术在本次研究中比常规骨科创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以及康复速度。
关键词:损伤控制技术;骨创伤患者;常规骨科创伤手术
本文引用格式:程秀雨.损伤控制技术应用于骨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65,67.
0引言
我国骨创伤的发生几率越来越高,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近年来车辆数量逐年增加而交通事故也在逐年递增等因素[1]。和其他骨科创伤的区别是,骨创伤的主要特征是骨髓损伤。若骨创伤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将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3]。损伤控制技术的产生是由于治疗需要能够有效地降低多发性原发损伤,遏制损伤恶性进展的医疗措施,主要目的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4]。使用损伤控制技术能有效控制骨创伤患者伤口出血与污染等,医护人员能够掌握患者手术的最佳时机,有利于提高骨创伤治疗的成功率[5]。本文通过对60例骨创伤患者的观察研究,探讨损伤控制技术应用于骨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骨科创伤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损伤控制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9~51岁,平均(35.27±5.48)岁。治疗组年龄21~56岁,平均(36.23±4.64)岁。骨创伤患者中引发骨创伤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中18例为切割伤患者,16例为高处坠落患者,12例为压砸事故患者,14例为交通事故患者。对照组与治疗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创伤患者均对此研究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将60例骨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创伤手术,治疗组患者使用损伤控制技术进行治疗。首先,使用外固定支架将患者固定好,后使用抗酸复苏治疗等措施进行干预,针对不同情况的骨创伤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来减少患者伤口出血的情况。若患者骨折类型属于开放性骨折,应立即使用急性清创措施进行针对性治疗。若患者的肢体毁损面积较大,情况严重,主治医生应立刻进行截肢治疗。其次,在患者骨创伤手术后,医护人员需立即将患者转移到ICU进行术后复苏治疗,同时医护人员需实时观察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等,并针对不同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最后,在骨创伤患者生命体征与生理机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后,确定患者的最终治疗方案和类型。
1.3观察指标
记录对照组与治疗组骨创伤患者治疗有效率等。治疗有效率分为无效、显效与治愈等3个级别,判定本文骨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如下:(1)治愈:在骨创伤手术后,患者的身体机能完全恢复,可进行基本日常生活,无并发症出现。(2)显效:在骨创伤手术后,患者的身体机能基本恢复,有轻微并发症出现,但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3)无效:在骨创伤手术后,患者的身体机能未能恢复,有严重并发症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1.4统计学方法
将得出的创伤患者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针对性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进行检验,并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并用(±s)表示,常规骨科创伤手术和损伤控制技术对比中,P<0.05为差异显著,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骨创伤手术是我国临床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6]。随着我国近年来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不同原因导致的骨创伤患者数量也在逐年增加,骨创伤发病率不断提高。若骨创伤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将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医护人员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当前对骨创伤患者较为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常规骨科创伤手术,该治疗方式也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7]。但仍需注意的是,由于骨创伤疾病需治疗速度快,且愈合缓慢,骨创伤手术通常难以取得较好效果[8]。
损伤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骨创伤治疗方式,其方式主要包括使用外固定支架将患者固定好,后使用抗酸复苏治疗等措施进行干预,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来减少患者伤口出血的情况。手术后,立即将患者转移到ICU进行术后复苏治疗,同时医护人员需实时观察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并确定患者的最终治疗方案和类型等。
本文通过将我院收治的60例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骨科创伤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损伤控制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患者治疗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果表示,损伤控制技术在本次研究中比常规骨科创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光磊,孔令山,赵文斌.损伤控制骨科在TileB、C型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29(16):1525-1527.
[2]何道辉,胡涛,吴铭涛,等.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探讨[J].重庆医学,2017,46(19):2705-2707.
[3]林伟民,许胜贵,苏郁,等.损伤控制理念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4):376-377.
[4]胡双,高宝成,张永发,等.损伤控制性理论在合并颌面部多发粉碎性骨折的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7,3(1):26-29.
[5]李艳超,刘勇,黄波,等.损伤控制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四肢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及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7,30(3):198-201.
[6]韩瑞明.外固定支架结合损伤控制理念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4):2620-2621.
[7]Brimmo OA,Bozynski CC,Cook CR,et al.Subchond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Traumatic Bone Marrow Lesions of the Medial Femoral Condyle in a Pre-Clinical Canine Model[J].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2018,33(10):e94-e95.
[8]Zhang Y,Wang Y,Di J,et al.Double-level bone transport for large post-traumatic tibial bone defects:a single centre experience of sixteen cases[J].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2018,42(5):1157-11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