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4 12:57: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64例上消化道肿瘤病人给予分析,平均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优质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并发症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内镜治疗;黏膜剥离术;上消化道肿瘤;护理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张爱云.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7):241,252.

0引言

目前,临床上普遍的采取内镜诊断与治疗,对于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病人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属于一种新兴的技术,能够清除肿瘤[1]。手术治疗会造成病人发生应激症状,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该报告中,选择64例上消化道肿瘤病人进行分析,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同时开展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整理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选择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4例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病人进行探讨,均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年龄31~71岁,男20例,女12例;对照组年龄32~72岁,男21例,女11例。通过对比所有病人的基本信息,差异不大,P>0.05,具有对比性。肿瘤位置分为胃窦、食管、胃体及胃底、胃角。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选择一般护理干预,为病人介绍疾病知识与手术方法,提高战胜疾病的勇气[2],提高手术耐受性。实验组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术前准备

行血常规、凝血象等检查,胃息肉病人禁食、水8 h,结肠息肉做好肠道准备。准备好胃镜、高频电凝、电切机等,保证设备的性能良好,连接好电源。护理人员为病人介绍治疗方法与术后并发症。焦虑病人应用小剂量的镇静剂,例安定5 mg肌注。胃息肉病人检查前15 min进行麻醉处理,过敏者必须谨慎使用;结肠息肉病人术前肌注杜冷丁50 mg或阿托品0.5 mg。

1.2.2术中干预

(1)胃息肉病人选择屈膝左侧卧位,解开衣物,头略后倾,下颏内收,左手放在头边,右手自由体位。结肠息肉病人选择左侧卧位,双腿屈曲,暴露臀部,按照进镜与手术情况改变姿势[3]。

(2)镜端到达息肉后,按照息肉位置、大小、形状等选择恰当的方法。该报告中,病人均实施电凝或电切术,按照息肉的形态,采取合适的圈套器。距离基底大概0.5 cm,残端太短易造成出血与穿孔,太长无法彻底切除;尽可能选择混合电流凝切;每次通电保持低于5 s,保证安全,功率通常调节在20~50 W;直径>2.5 cm息肉,圈套器不能完全套住,应分次、分部凝切;通电结束后禁忌马上收拢导丝,防止出血。切除后密切监测有无出血、穿孔等,若发生出血,立即进行镜下止血,如电凝止血、局部喷去甲肾上腺素液、凝血酶等止血药,穿孔则必须进行手术[4]。

(3)心理干预和术中指导:护理人员的配合属于治疗成功的重要阶段。临床过程中,护士必须集中精神。整个手术过程,看护病人,引导病人配合,帮助其选择合适的体位,引导其进行有规律的深呼吸;鼓励病人,告知其保持身体放松,并且严格监测病人的呼吸、意识、脸色等情况,如果进镜困难、视野模糊、病人无法承受时,必须暂停操作,尽可能减少检查[5]。

1.2.3术后护理

(1)监测麻醉后反应:密切监测是否出现焦虑、烦躁、睡梦、欣快、眼球震颤以及意识恢复推迟等表现。如果发生以上的情况,须禁忌对病人的强烈刺激,静推小剂量地西泮。严格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意识恢复时间等,同时做好记录;麻醉清醒后无不良症状,送回病房。

(2)监测是否出现并发症:出血和穿孔是ESD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术中一旦发生出血,止血过程要耗费很长时间,而且影响内镜视野;盲目止血过程中也很容易发生穿孔;出血量较大时,有时还不得不中止ESD[6]。因此ESD中必须有意识地预防出血的发生。ESD治疗的另一个主要并发症是穿孔,对穿孔的担忧和恐惧目前限制了ESD的开展。ESD过程中发生的穿孔一般较小,一般术中也能及时发现,应用止血夹往往能夹闭小的穿孔;结合术后禁食、静脉使用抗生素,患者一般可以避免外科修补手术。

(3)饮食指导:ESD洽疗后,24 h内禁食不禁水,24~72 h流质,3 d后半流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促进创面愈合的关键。创面愈合一般需要4~8周,此时可按消化性溃疡处理。

(4)用药干预:24~48 h常规补液,使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第3日早晨开始质子泵[6]抑制剂口服;黏膜保护剂在酸性环境中作用强,故应在三餐前及睡前l h服用,且不宜与制酸剂同服。要经常询问病情,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反应,告知停药后药物副反应症状会自然消失,使其能坚持服药,以确保治疗效果;副反应严重者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5)心理干预:针对ESD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社会、文化的护理。通过下棋、看报、听音乐等消除紧张感,还可配合性格训练,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气功松弛法、自我催眠法等。

(6)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及家人相关基本知识,指导就医,避免对胃肠息肉的过度紧张或者掉以轻心。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如有腹痛、黑便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7]。

1.3数据处理

统计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
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


3讨论

临床分析发现,若想成功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需要做好术前常规护理,还需要对内镜治疗所需各种器械使用方法进行熟练掌握,主刀医生需要依据个体性差异为患者选择恰当器械实施手术治疗,治疗期间,需要细致观察患者体征及症状变化,根据患者手术类型的不同进行对应护理。优质护理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可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将其应用于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中,可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临床分析发现,给予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不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不能获得理想护理效果,患者心理状态较差,护患沟通不顺畅,因此,临床上提出了优质护理。在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优质护理期间,需要关注患者内心状态,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充分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实际护理需求进行了解,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清晰掌握,制定优质护理流程,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的同时促使患者舒适度增加,利用成功案例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促使患者手术顺利完成,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对改善患者预后存在积极作用[8]。本组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对比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明显。临床实践证实,在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及优质护理具有可行性。综上,在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及优质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后续探讨中,需增加患者选取数量,将患者选取时间延长,对优质护理措施进行进一步完善,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对护理内涵进行深化,促使护理措施更加贴合医院实际,更加符合患者护理需求,增加本组研究临床指导意义及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君连,黄莉,刘翠冰.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要点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特别健康,2018,21(19):63-64.
[2]李英杰,努尔曼古丽·依马木.浅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方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27(22):67-68.
[3]张春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配合[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8(2):78-79.
[4]陈炬明,周颖,周忠杰,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全程序贯化ERAS护理要点[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2):94-95.
[5]程杰.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护理配合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8,36(11):171-172.
[6]王家莉.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护理体会[J].家庭医药,2018,12(10):63-64.
[7]杨晓明,陈劲,谢丹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护理配合[J].心理医生,2019,25(18):29-30.
[8]郑传江,罗梅,陶健,等.体位护理对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8,14(21):5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21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