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改良森田疗法治疗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20 13:55: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同时给予12周的改良森田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阴性评分、总分都有改善(P<0.05);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森田疗法能有效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社会康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改良森田疗法;精神康复

本文引用格式:刘雨耕,赵睿智,雷荣,等.改良森田疗法治疗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99-100.

0引言

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的结果,患者主要表现出个性的改变和社会功能的明显受损。在此基础上,患者先前所具有的典型的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或)阴性症状大部分消失,只是残留个别的阳性症状或阴性症状,如片段的幻觉、妄想或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活动减退[1]森田疗法是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其精髓在于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面对现实,顺其自然,带着“症状”,为所当为[2]。传统统的森田疗法分为四期,即绝对卧床期、轻作业期、重作业期、社会实践期,改良森田疗法取消了绝对卧床期,直接进入轻作业期,以延长患者的社会实践期。

\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开滦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纳入标准:①该院精神科诊断为残留型精神分裂症,并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的第十版(ICD-10)的精神疾病研究用标准;②经过常规的药物治疗后,病情缓解,自知力基本恢复;③年龄在18岁以上;④患者自愿加入此次研究并完全配合;⑤小学及小学以上文化;⑥不存在其他干扰此次研究的严重的躯体疾病。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2)伴有严重脑器质性疾病患者;3)酒精、药物等物质依赖所致精神障碍;4)情感性精神病患者;5)严重躯体疾病或药物副作用患者。

1.2一般人口学资料

结果显示入组患者男性38例(63.3%),女性22例(36.7%);未婚23例(38.3%),已婚15例(25.0%),离异及丧偶22例(35.0%);目前无工作(包括无业、失业、退休)29例(48.3%),有工作(全日工作、兼职)31例(51.7%);无吸烟史31例(66.7%),有吸烟史20例(33.3%);无慢性躯体疾病史46例(76.7%),有慢性躯体疾病史(指目前处于稳定期,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的慢性病)14例(23.3%);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51.8±10.9)岁;病程5-49年,平均(23.9.2±11.2)年;小学文化6例(10.0%),初中文化36例(60.0%),高中及文化10例(16.7%)大学及以上文化8例(13.3%)。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精神分裂症的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改良森田疗法治疗。

1.3.1改良森田疗法治疗的内容

改良森田疗法分3个阶段实施,总疗程为12周。轻作业期4周,安排患者阅读森田疗法相关书籍,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书法、绘画,鼓圈等轻作业内容,争取达到打破情绪本位,将注意力转向现实。重作业期4周,鼓励患者参加合唱、健身操、太极拳、跳绳等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培养自主性和主动性。争取达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境界。社会实践期4周,重点进行社会适应、人际关系等内容的训练(如情景模拟训练,代币治疗等)组织患者相互交流,自我分析,指导制订今后生活和工作计划。

1.3.2评定工具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PANSS由阳性量表7项、阴性量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共30项组成,评定的时间范围通常指定为评定前一周内的全部信息[3]。

1.3.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处理,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R)]描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α=0.05。

2结果

见表1。


\
 

从表中的结果来看研究组经过改良森田疗法的康复治疗后在阳性、阴性量表分、一般病理症状及总分上均有一定的下降,但仅在阴性量表分及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各项指标评分也均有差异,但是仅在阴性评分上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改良森田疗法可以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通过改良森田疗法康复治疗,研究组的PAN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阴性评分,提示改良森田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药物难以凑效的阴性症状,与吴晓红[4]、盛嘉玲[5]、傅慕君[6]等研究结果相一致。

对照组的统计数据表明,对于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单纯的精神科药物与常规护理很难进一步的改善慢性期残存的精神症状,尤其是阴性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会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森田疗法最初用于神经症的治疗,从生活态度上来讲,神经症是由于自我的顽固而逃避现实生活,而精神分裂症则是由于自我的退缩脱离现实生活,二者对生活现实不适应是一致的;神经症患者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心身产生的正常体验中,与客观现实不注意比较,而精神分裂症则集中于心身产生的异常体验,将现实与空想混淆起来,不能客观地认识现实,二者的注意力难以引向外界现实这一点是相同的,而森田疗法通过各种作业打破患者长期以来的退缩、淡漠和意志缺乏,将患者的注意力引向外界。

本次研究表明在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中,辅以改良森田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更有利于病人改善精神症状及缓解衰退的进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手段。

参考文献

[1]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13-313.
[2]王祖承,石荣民.“第五届国际森田疗法学会”大会纪要[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6):375-376.
[3]司天梅,杨建中,舒良,等.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01):45-47.
[4]吴晓虹.改良森田疗法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18):1629-1631.
[5]盛嘉玲,沈怡,孔令芳,等.改良森田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9):834-836.
[6]傅慕君,彭乐存,诸惠萍,等.改良森田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2):884-885.
[7]张继志.精神医学与心理卫生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162-164.
[8]范喜英,张玲,覃金荣,等.改良森田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7):99-100.
[9]马文有,王学义.慢性精神分裂症森田疗法卧床期的临床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59-59.
[10]田代信维,施旺红.森田疗法理论及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1(01):49-51.
[11]罗莉,张宇珊,谢星,等.新森田疗法与康复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比较[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1):42-45.
[12]李逢战,路惠捷,施旺红.森田心理疗法如何更好地服务国人?[J].医学争鸣,2018,9(02):38-40.
[13]建萍.森田疗法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13):2016-2018.
[14]张永艳,赵景新,王秀梅,等.药物联合改良式森田疗法及内观疗法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6(6):999-1001,10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9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