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8-19 10:33: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实行不同内固定手术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30例患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症的患者,依据实验要求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且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各归纳15例患者,研究组选用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常规组选用锁定钛板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通过实验对比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实验分析可知:常规组在患者临床治疗时间(96.4±7.5)分钟、治后训练时间(117.2±10.3)天、入院时间(16.5±1.6)天,高于研究组的(73.7±3.2)分钟、(84.4±4.8)天、(13.4±1.1)天。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比用锁定钛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加有效,能够明显的减少术后带来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在未来治疗该疾病的市场上拥有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栾俊伟.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101.

0引言

骨质疏松是常发于老年群体的一种疾病,因为老年群体的机体抵抗力下降、骨骼细胞增生能力差,所以很容易出现该疾病。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就是建立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出现的疾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因为不合理的姿势、突然连续性的运动,导致腰部、四肢、脊柱等骨骼组织出现了骨折现象,而引发粗隆部位发生严重的畸形骨折、剧烈伤痛等状况[1]。临床主要使用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和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以期能够找到最佳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本次实验具体资料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用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30例患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依据实验要求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且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各分15例,两组患者年龄均在66-87岁之间,且平均(71.5±4.2)岁。常规组和研究组的患者在年龄、身体状况、并发症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使用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针对患者的受伤部位,用气管外管和连续局麻的方式在患者的胯骨侧面切开10cm的创口,并引导患者的肢体内拢、弯曲至水平弧度35°。并依次加入动力髋螺钉和钢板进行内固定操作。研究组患者使用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具体方法如下:进行同样的方式使患者的肢体内拢、弯曲至水平弧度35°,同时在患者的大粗隆中上约12cm的位置开出一个5cm左右的创口,在其创口内侧附入滑动导向针至股骨头处,并在导向针放入之后置入近端髓内钉进行固定。

1.3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组和常规组的多个指标,包括:临床治疗时间、治后训练时间和入院时间,以此成为两组患者之间对比的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选用统计学应用软件SPSS 20.0作为分析工具,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组比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治疗后训练的时间、入院的时间更加长,具体资料见表1。

\

 
3讨论

骨质疏松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发生原因,发生该疾病的主要人群是中老年群体。股骨粗隆的血液微循环相对较好,而且在骨骼出现创伤后恢复速度都比较快,不过在患者后期恢复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固定骨骼的位置,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异常的生长状态[2]。使用康复式训练规避临床诊治可以让患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减少创伤的可能性,但因为没有采用临床的方式加快其恢复的进程,从而患者需要长期在床上平卧,而长期的平卧则有可能会出现其他的并发症状。所以虽然手术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伤害略大,但还是建议患者能够使用手术的治疗方式。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使用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此种方法会在股骨的外部放置钢板以用来塑形,但因为坚硬的物体引起的内部骨质受损,从而使放置在外部的固定钢板发生位移,甚至出现螺丝脱离的现象[3],从而导致手术的失控。而同属于内固定的股骨近端系统,相对于前者来说针对更加复杂的骨折症状都可以稳定恢复患者的骨骼功能,而且据大量资料显示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对于骨骼与韧带间产生的摩擦压力更具抗性。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的主要长处包括:可以承受持续性的压力、加快骨骼组织的修复、保护折断骨骼连接处等[4],还可以在初期给患者提供相应的恢复训练,以打造更加稳定的治疗前提。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实验结果: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时间(96.4±7.5)分钟、治后训练时间(117.2±10.3)天、入院时间(16.5±1.6)天高于研究组的(73.7±3.2)分钟、(84.4±4.8)天、(13.4±1.1)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通过使用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骨骼机能。

4小结

经过周密的分析和讨论之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使用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比常规治疗使用的锁定加压钛板内固定系统,用以治疗老年群体股骨粗隆间骨折更为有效,能够快速降低该疾病患者在医治过程中产生的痛苦,加快疾病修复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裴汝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微创髓内钉治疗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4):83.
[2]王刚,刘宏建,李振伟,等.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渐进抗阻运动训练的康复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615-618.
[3]杨娟,苏敏,郝桂兰.8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患者术后护理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6(14):150.
[4]蔡康,黄远源,武明鑫.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7,17(7):138-1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8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