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鹅口疮治疗中应用小剂量低浓度制霉菌素多次涂口腔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鹅口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通过20万U/mL制霉菌素涂口腔进行治疗,实验组(25例)给予10万U/mL制霉菌素涂口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和7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检查弱阳性时间、实验室检查阴性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低浓度制霉菌素多次涂口腔对鹅口疮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安全性比较高,应该进行推广。
关键词:制霉菌素;口腔治疗;鹅口疮
本文引用格式:汪国威.小剂量低浓度制霉菌素多次涂口腔治疗鹅口疮的疗效观察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180-181.
0引言
鹅口疮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造成的口腔黏膜急性假膜性损害,在新生儿和长期使用激素的患儿当中十分常见,患儿会出现吞咽困难、哭闹等,严重者甚至会造成下呼吸道感染[1]。由于患儿的年纪比较小,在治疗时要更加考虑其安全问题,因此要采用局部或者小剂量用药[2]。本次就小剂量低浓度制霉菌素多次涂口腔对鹅口疮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鹅口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将所有患者根据抽签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舌面或者颊黏膜中有白色凝乳状斑,使用棉棒不容易擦掉。擦去以后,粘膜表面会比较粗糙,在显微镜下观察块状物,会看到真菌菌丝和孢子体。对照组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为5d-3岁,平均(1.52±0.27)岁。病程为1-6 d,平均(2.11±0.33)d。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3:2,最小年龄为6 d,最大年龄为4岁,平均(1.62±0.29)岁。病程为1-5 d,平均(2.14±0.32)d。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1.2方法。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性治疗,利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对口腔进行清洁,每天3-4次。对照组利用20万U/mL制霉菌素溶液(生产厂家: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516)溶入到2 mL浓度为1.4%的碳酸氢钠调配成混悬液,在口腔处进行涂抹,每天2-3次。实验组给予霉素菌溶液进行治疗,用量为10万U/mL。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涂药3 d内,白色乳凝块状物完全消失;有效:涂药3-5 d,白色乳凝块状物基本完全消失;无效:涂药5 d以上,白色乳凝块状物没有消失完全。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消失时间、试验检查弱阳性、阴性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发生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的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一般使用百分率(%)对计数资料进行说明,使用的检验方式是χ2,若P<0.05,则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体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有15例、4例和6例,总体有效率为76%。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χ2=4.1528;P=0.0416;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指标比较。实验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为(2.3±0.5)d,对照组为(5.1±1.4)d,差异明显(t=9.4174;P=0.0000;P<0.05);实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4.4±0.5)d,对照组为(7.2±2.1)d,差异明显(t=6.4854;P=0.0000;P<0.05);实验组实验室检查弱阳性时间为(2.1±1.1)d,对照组为(6.3±2.4)d,差异明显(t=7.9543;P=0.0000;P<0.05);实验组实验室检查阴性时间为(3.4±0.6)d,对照组为(8.2±2.9)d,差异明显(t=8.1042;P=0.0000;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实验组消化道症状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照组消化道、皮疹分别有5例和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χ2=4.5000;P=0.0339;P<0.05)。
3结论
白色念珠菌在自然界、人体消化道、阴道等地方广泛存在,其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由于婴幼儿细胞免疫的功能还处于发育状态,口腔的PH比较低,这是真菌理想的生长环境,会造成患儿感染[3]。一方面,婴幼儿自身的抵抗力比较弱,会引发内源性感染致病;另一方面,直接接触会产生外源性感染,例如产妇阴道存在念珠菌病,或者哺乳时乳头不干净等都会致病[4]。白色念珠菌对口腔黏膜组织会造成侵犯,这会增生单核细胞,对血管侵犯会造成坏死性血管炎,对血管弹力纤维会造成较大的损伤,容易发生破裂出血的情况。临床表现为舌头、软腭等部位附有白色乳酪状,难以擦拭,如果强行擦拭黏膜局部会有潮红和出血的情况。
临床中一般利用氯化钠溶液(浓度为1.4%)对口腔进行清洗,其是一种碱性的液体,能够在患者口腔内部形成碱性环境,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形成抑制,但是不能够将白色念珠菌进行彻底的消灭,患儿吞咽等动作破坏口腔内的碱性环境,白色念珠菌可以继续进行繁衍,因此容易复发[5-6]。制霉菌素具有广谱抗真菌的效果,在念珠菌属当中自身抗菌活性比较高,能够与真菌细胞膜当中的固醇进行有机的结合,对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改变,漏失真菌内的一些生理物质,例如核苷酸和氨基酸等,从而实现抗真菌的效果。由于口服制霉菌素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并且吸收程度比较差,因此涂于口腔患处,提升局部药物的浓度,皮肤和黏膜也不会吸收,因此安全性比较高。由于混悬剂在室温当中并不稳定,人体口腔的温度会破坏药物,对药物效果造成较大的影响[7-9]。因此需要通过增加涂抹次数保证药物能够对病菌形成作用,提升杀菌的效果。同时药物的胃肠道反应会在口服以后发生,婴幼儿口腔涂抹药物以后,会由于吞咽而发生恶心、呕吐等负面反应。因此利用小剂量涂抹,会降低患儿发生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在本次研究当中,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检查弱阳性时间、实验室检查阴性时间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综上所述,小剂量低浓度制霉菌素多次涂口腔治疗鹅口疮的的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安全性比较高,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晓,屠荣良,韩晓,等.不同剂量低浓度制霉菌素治疗中度鹅口疮患儿的疗效比较[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12):78-80.
[2]陈强,阮爱利,苏小芳,等.大蒜素联合制霉菌素外用治疗小儿反复鹅口疮76例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4):77-78.
[3]张佩佩,刘燕芬.自制鹅口疮散与制霉菌素治疗小儿鹅口疮的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2):43-44.
[4]贾丽.碳酸氢钠联合制霉菌素治疗小儿鹅口疮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0):3781-3782.
[5]叶鹏飞,陈庆凤.不同剂量低浓度制霉菌素治疗中度鹅口疮患儿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5):61+63.
[6]杜伟兰.金双歧辅助制霉菌素治疗小儿鹅口疮152例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6,10(4):168-169.
[7]张文玉,徐慧霞.小剂量低浓度制霉菌素多次涂口腔治疗鹅口疮126例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3):72-73.
[8]朱彩寅,李丹.小剂量低浓度制霉菌素多次涂口腔治疗40例鹅口疮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旬刊,2013,26(15):104-105.
[9]叶鹏飞,陈庆凤.不同剂量低浓度制霉菌素治疗中度鹅口疮患儿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5):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