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4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1例非缺血性脑梗死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以及各内径差异。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颈总动脉内径(左与右)、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参数更低(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可通过明确粥样斑块情况,实现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预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李华琼.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29+236.
0引言
脑梗死病因与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有关,可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患者临床表现程度不一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对于此类疾病早期确诊是减少患者病死率的关键。本文将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分析,以评价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入院均获诊为缺血性脑梗死,排除患者存在相关脑血管疾病史、伴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本组对象中男性45例,女性29例,年龄51-76岁,平均(62.15±3.15)岁;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者61名,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50-78岁,平均(63.64±2.77)岁,本组对象均无心脑血管疾病史以及其他严重内科疾病;两组对象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对象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飞利浦EPIQ 7C超声诊断仪器),患者均取平卧位,充分暴露颈部,采用超声探头依次检查颈总动脉内径(左与右)、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并对其检查情况作测量与记录。
1.3观察指标。诊断标准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不足1.0 mm判定为正常,1.0-1.2 mm判定为增厚,超过1.2 mm判定为斑块形成;超声下内膜出现局限性增厚且反光增强,以此判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64例(86.49%)明显大于对照组18例(2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322;P<0.05);对照组颈总动脉内径(左与右)参数分别为(7.75±0.74)mm、(7.66±0.15)mm;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参数分别为(5.36±0.12)mm、(5.37±0.24);观察组颈总动脉内径(左与右)参数分别为(4.05±0.05)mm、(5.58±0.07)mm;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参数分别为(5.13±0.08)mm、(4.15±0.07);由此可见,相较于对照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参数,观察组表现较为狭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颈总动脉左侧t=38.952,右侧t=99.677;两组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左侧t=12.803,右侧t=38.358;P<0.05)。
3结论
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基础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关于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在现阶段研究中认为涉及多样性,如王梅等人[2]的研究中提出脑梗死风险超过90%以上可归咎于如下十余项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饮食不当、腰臀比过大、缺乏运动、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精神压力以及负性情绪、存在基础心脏病史或高脂血症史等,同时也指出关于此类风险因素,绝大多数是可控的。正如上述所言,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基础病因,可导致颅内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在各动脉损伤中,多见于大中型管颈动脉,并且在当前国内颅内动脉病变研究中证实,颅外动脉病变较为多见,脑动脉壁炎症居其次,包括结核、梅毒、结缔组织以及先天性血管畸形、血管壁发育不良等均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在缺血性脑梗死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见分布于大血管分叉处、弯曲处等部位。因此在临床中,绝大多数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以虹吸部、椎动脉与基底动脉中下段等为主,随着病情发展血管内膜斑块可出现破裂,在破裂后可与血液中血小板、纤维素结合形成聚集、黏附、沉积,最终形成血栓,经脱落后栓子可实现远端动脉阻塞,引起脑梗死的发生与进展。
超声检查又叫超声波检查,其作用原理在于利用人体对超声波的反射,实现疾病的诊断,也就是将超声波照射至患者机体,经反射波作图像化处理,了解病变部位、程度[3]。颈部血管超声是目前临床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的重要方式,在调查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中、预防动脉硬化等评价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既往研究也相继证实了颈动脉超声在该方面的实用价值,指出不仅有助于清晰呈现血管内中膜增厚情况、斑块形成情况,同时通过明确斑块各参数(大小、部位、狭窄、闭塞等),并通过准确测量与定位对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予以明确,使患者得到及时预防和治疗。在本文中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64例(86.49%)明显大于对照组18例(29.51%),由此证实颈部血管超声确可通过明确颈动脉斑块,判定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进一步对各动脉内径检查显示相较于对照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参数,观察组表现较为狭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颈部血管超声在诊断缺血性脑梗死中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颈部血管超声通过明确粥样斑块情况,可提供早期预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客观依据,这对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小娟.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的价值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111-112.
[2]王梅.进展性脑梗死临床病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5(4):3-5.
[3]袁勇卫.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价值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01):90-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