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输尿管夹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输尿管结石患者64例(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随机分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输尿管夹的观察组(32例)与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对照组(32例),观察结石1次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结石1次清除率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比,P>0.05。结论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输尿管夹,能有效提高患者结石1次清除率,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关键词: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夹;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王雄海.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输尿管夹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41-42.
0引言
输尿管结石是一种泌尿系统疾病,针对直径较小的结石,大部分患者可以自行排尿排出结石,但是一些体积较大、结石质地硬或长期梗阻的结石,不能自然排出,常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法较多,随着微创手术在临床的越来越广泛,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输尿管结石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我院输尿管结石患者64例(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观察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输尿管夹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输尿管结石患者64例(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5-67岁,平均(38.23±1.35)岁;病程0.5-6年,平均(3.14±1.27)年。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6-68岁,平均(39.11±1.26)岁;病程0.5-7年,平均(3.26±1.19)年。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患者全麻,取健侧卧位,在腋中线上、髂棘上两横指处作2.5 cm切口,撑开肌肉层,在镀膜后间隙使用食指钝性扩大腹膜后腔,在腋中线上及腋前线肋缘放置Trocar,分别为12 mm、5 mm,在腋中线髂棘上两横指处放置12 mmTrocar。建立CO2气腹,在腹腔中置入腹腔镜,确定结石位置,游离输尿管结石段,将游离的患处使用电凝钩切开,去除结石。留置双J管,间断缝合输尿管切口,负压引流,缝合切口[2]。观察组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输尿管夹,患者全麻,取健侧卧位,通过气囊扩张法建立腹膜后操作间隙,将3个套管置入,在腰大肌内侧游离输尿管,使用分离钳在结石上缘输尿管处钳置金属夹,对结石起到固定作用。使用电刀,在结石表面将输尿管壁切开,直到看见结石,将结石完整取出。将4.5 F双J管插入远端输尿管,并将其作为内支架,将输尿管夹松开,在近端输尿管及肾盂置入双J管,夹闭输尿管,间断缝合输尿管壁2-3针,将输尿管夹取出,腹膜后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结石1次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出血量。
1.4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工具:SPSS 20.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n,%表示,分别用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结石1次清除率对比。观察组1次结石清除率100.00%,对照组87.50%,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对照组12.50%,P>0.05,见表2。
2.3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84.22±5.42)min,出血量(36.29±3.27)mL,与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3。
3讨论
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传统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对患者创伤大,并且术后恢复慢,患者并发症多,对其造成的影响较大[3]。近年来,微创手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应用于输尿管结石中,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还可能出现手术失败的情况,在手术途中转变为开腹手术。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技术、经皮肾技术等都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常用方法,但是如果出现输尿管严重迂回、输尿管严重梗阻等情况,就不能使用以上治疗方式,需要进行开腹手术,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则可以取代开腹手术进行治疗[4]。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可能会出现输尿管结石上移到肾内的情况,进而不能有效清除结石,影响手术效果,进而通过开腹手术行肾盂切开取石术[5]。治疗过程中,在输尿管结石上方应用输尿管夹,能有效阻止结石移动,一次性完整的取出结石,还能避免尿液流出对术野造成污染,也可行输尿管组织活体病理检查。本文结果中,观察组1次结石清除率100.00%,对照组87.5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25%,对照组12.50%,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84.22±5.42)min,出血量(36.29±3.27)mL,与对照组相比,P>0.05,由此可见,输尿管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操作过程中,常存在以下操作困难,①在进行输尿管分离及切开操作时,可能会因为解释滑动而加大取石难度。②在切开输尿管壁后,如果持续有尿液溢出,就会对输尿管切开、缝合及内支架管夹放置操作造成影响。通过输尿管夹的应用,能避免结石滑动,在输尿管壁切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保证清晰的术野,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进而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所以,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输尿管夹,能有效提高患者结石1次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林立国,吴国忠,孙忠凯,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22(17):2050-2053.
[2]胡啸天,曾晓勇.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4):718-720.
[3]徐伟,郑奇传.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及手术技巧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3):115-116.
[4]张冰,钱麟,潘彬,等.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2):240-242.
[5]王国强.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在泌尿外科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2):224-226.
[6]陈惠萍,潘毅燕.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与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J].浙江医学,2016,38(18):1526-15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