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中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2 10:35: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甲亢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间至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63例甲亢患者作为主要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在术后随访调查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意外情况需要转为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08.74±35.3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5.24±66.49)mL;术后引流时间平均(2.41±0.62)d,引流总量平均(116.27±65.52)mL;住院时间平均(5.07±1.13)d;并发症发生率为8.2%(6/73),临床治愈率为87.7%(64/73)。结论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甲亢患者中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且较为美观,适合在甲亢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梁强,陈颖虎,董国钢,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中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51+55.

0引言

甲状腺机能亢进是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群体中,患者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消瘦、多汗、易激动、突眼、心悸等症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上通常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1]。但传统开放式甲状腺手术会在患者颈部遗留一道5-10 cm的明显瘢痕,对患者外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一种针对甲状腺疾病患者美容需求而开发出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为探究该方案在甲亢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本文将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间至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63例甲亢患者作为主要实验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具体方法和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对象: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间至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73例甲亢患者作为主要实验对象。其中,男15例,女58例;年龄在23-58岁,平均(35.6±7.3)岁,合并消瘦64例,颈前肿大69例,心悸51例,突眼症27例,甲状腺肿大分级:Ⅰ度6例,Ⅱ度38例,Ⅲ度29例,术前各项指标:促甲状腺激素(以下简称TSH)(0.051±0.022)mIU/L;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以下简称FT3)(13.8±5.6)pmol/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36.8±8.3)pmol/L。

1.1.2纳入标准:①术前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原发性甲亢:②曾接受药物保守治疗,但效果不理想;③未接受I发射治疗;④年龄>20岁[2]。

1.1.3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②曾接受过颈部手术治疗;③甲亢复发者。

\

 
 
1.2方法。患者常规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中保持仰卧位,调整手术床使患者头颈部略微抬高。使用紫药水标记患者胸锁乳突肌、甲状腺和甲状软骨结节。随后在右侧乳晕和腋窝处各做一切口,长度分别为0.5 cm和1 cm,以置入操作钳;在左侧乳晕做一1 cm左右的切口,置入腔镜。从切口皮下注射1:1000的肾上腺素和生理盐水混合液500 mL,后使用分离棒反复穿刺,直到成功分离皮下并建立起一定空间,于各切口处置入10 mm套针,注入CO2,压力维持在6-8 mmHg。通过之前置入的腔镜直视,使用超声刀将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分离,上缘应超过甲状腺上极,暴露出两侧胸锁乳突肌,为手术操作提供足够的空间;切开颈白线,将甲状腺前肌群进行分离,根据病灶位置和大小决定是否需要切断胸锁乳突肌和甲状腺前肌群,暴露出甲状腺[3]。切开峡部,暴露出气管后进行标记;首先切除甲状腺一侧,显露、游离一侧甲状腺的下静、动脉,选取距离喉返神经最远的位置凝固并切断,随后由下至上游离甲状腺,凝固切断中静脉后将其朝外翻转,暴露出甲状旁腺和甲状腺上静、动脉,凝固并切断上级血管,最后,选取距离气管5 mm左右的位置对甲状腺进行切除,仅在气管前外侧保留约拇指大小、薄片状的甲状腺组织;另一侧甲状腺的切除方法相同[4]。从置入套针的切口处放入标本袋将标本装入后取出,送病理学检验;使用蒸馏水清洗手术创面后吸尽,最后使用腔镜持针器和可吸收缝线将甲状腺前肌群缝合,置入一根硅胶引流管,由腋窝处的套针切口处引出体外,视患者恢复情况在术后1-3日内将其拔出[5]。

1.3评价标准。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其中,手术情况包括行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引流量和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选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经客观比对2组指标,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手术情况。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意外情况需要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在54-156 min之间,平均(108.74±35.32)min;术中出血量6-298 mL,平均(115.24±66.49)mL。

2.2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引流时间1-4 d,平均(2.41±0.62)d,引流总量11-326 mL,平均(116.27±65.52)mL;住院时间3-9 d,平均(5.07±1.13)d。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未发生窒息、甲亢危象、抽搐或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4例患者发生进行性声音嘶哑,未给予针对性治疗,在术后1-4周内自行痊愈;2例发生饮水呛咳,未给予针对性治疗,在术后1-2周内自行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8.2%(6/73)。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4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2例在术后3个月复发甲亢,3例在术后6个月复发甲亢,其余患者情况稳定,未出现复发,临床治愈率为87.7%(64/73)。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追求越来越强烈,传统甲亢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会在患者颈部留下明显瘢痕,对患者外形造成影响。而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能将手术瘢痕转移至隐蔽部位,避免对患者外观的影响,且视野较传统手术方式更好,因此该手术方案在甲状腺良性节外科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次研究在甲亢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中尝试应用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实验结果统计表明,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意外情况需要转为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08.74±35.3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5.24±66.49)mL;术后引流时间平均(2.41±0.62)d,引流总量平均(116.27±65.52)mL;住院时间平均(5.07±1.13)d;并发症发生率为8.2%(6/73),临床治愈率为87.7%(64/73)。综上所述,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甲亢患者中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且较为美观,适合在甲亢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黎东伟,李君久,熊秋华,等.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8):749-751.
[2]黎东伟,李君久,熊秋华,等.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21(9):657-660.
[3]罗照华,邹志雄.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应用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158-160.
[4]孙小亮,鲁瑶,杨猛,等.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8,18(2):118-120.
[5]李作周.改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19):54-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21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