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估新版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在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105例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予以新版MNA-SF进行营养状况评估调查,根据MNA-SF评分将患者分为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正常组,随后对患者进行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等生化营养指标检测,观察3组患者营养指标差异,并观察MNA-SF岁患者营养状态评估准确性。结果MNA-SF评估营养不良者占左右患者18.10%,评估准确率达90.48%,且营养不良者ALB、PA、HB等指标均明显低于营养正常者(P<0.05)。结论新版MNA-SF可有效评估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态,且操作简单,主管因素较少,准确率高,可为营养不良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新版微型营养评定简表;营养状况
本文引用格式:史玉娟.新版微型营养评定简表在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369-370.
0引言
营养不良指因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人体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物质所致的机体营养不足,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但对于老年人而言,受机体衰老、器官功能降低、疾病、心理等诸多因素影响,更易发生营养不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医疗技术提升,人类人均寿命明显提高,老龄化逐渐加重,使得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提升,据相关统计[1],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18%左右[2],且该数值在老年慢性疾病住院患者中将进一步提高。因此,对老年住院患者营养健康状态进行早期评估,及时予以对症干预防护对保障患者健康,提高住院康复效果意义重大。新版MNA-SF为MNA-SF量表改进得到,为一种专门用于老年人的营养筛查量表[3-4],可及早、准确评估患者营养状态,有助于及时予以患者正确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研究新版MNA-SF在老年慢性疾病住院患者中实际应用效果,我院特性此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例,女性55例,年龄87-91岁,平均(89.15±1.38)岁,住院时间5 d-2个月,平均(1.02±0.36)个月,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年龄均≥80岁;②患者均出现一定肢体功能障碍情况,日常运动不便;③均住院治疗≥72 h;④患者均患超过3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等);⑤患者自愿接受营养评估及调查。排除标准:①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病情危重者;②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调查者;③存在严重脏器受损、病症危重,预计生存期不足3个月者。
1.2MNA-SF评分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MNA-SF专项培训教育,对患者进行MNA-SF调查评估,MNA-SF评估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内容:
(1)膳食情况评估:严密监测患者每日进水量、进餐量、每日自主进食情况及用餐次数;
(2)人体测量指标:①测量患者体重(kg)、身高(m),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指数=[kg/m2];BMI正常范围:18.5-23.99,17.5<BMI<18.4为轻度营养不良;16.0-17.4为中度营养不良,<16.0为重度营养不良。②使用皮尺测量患者上臂围(AC),使用皮皱厚度计测量患者上臂皮皱厚度(TSF),计算上臂肌围(AMC),AMC=AC-3.14×TSF;③并使用皮尺测量小臂围。TSF、AC、AMC实测值为正常值90%-120%为异常增高,实测值为正常值80%-90%为轻度营养不良;60%-70%为中度营养不良,<60%为中度营养不良。
(3)主观评价: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听取患者对自身营养状态及健康状态做自我评价。
(4)综合评估:分析患者心理、精神健康,自主运动、生活能力,日常活动量及药物用量、病情程度等资料,综合评估营养、健康状态。MNA-SF评分共30分,分值≥24分为营养状态良好者;MNA-SF评分为17-23分为营养不良风险组,小于17分为营养不良者。
1.3观察指标。观察MNA-SF评估中不同营养状态患者占比,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学5 mL,检测不同营养状态患者ALB、HB、前白蛋白(PA)水平差异。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MNA-SF评估营养不良准确率,营养不良情况判断:ALB<35 g/L,PA<200 mg/L,女性HB<110 g/L,男性HB<120/L。
1.4统计学分析。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营养状态占比及评估准确率。MNA-SF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后检出营养不良患者19例,占18.10%(19/105),与实验室检查不良反应率20.00%(21/105)无明显差异(P>0.05),评估准确率高达90.48%(19/21),见表1。
2.2不同营养状态患者实验室指标分析。营养不良组ALB、PA、HB明显低于其余两组,且营养不良风险组患者各指标水平相比营养良好组更低(P<0.05),见表2。
3讨论
营养不良为一个复杂临床综合征,以机体生长发育停滞、免疫功能降低、器官萎缩等为特征,多与机体蛋白质缺乏、能量不足等有关。老年患者但受年龄增大,人类机体器官功能及生理素质显著降低,加之并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老年慢性疾病影响[5],极易对降低营养状态,降低患者老年住院患者健康水平,营养不良患者器官功能能将进一步降低,机体免疫能力低下,将对患者机体恢复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延缓病症恢复,延长住院时间[6],并将提高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住院治疗、康复效果。采用简便、高效方式对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态进行专项评估,及时予以对症营养支持,对改善、提高患者营养状态[7],保障患者健康意义重大。
在营养不良诊断评估中多需从患者临床表现、进食状态、肌肉消耗、体重变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在住院患者传统营养评估中多采用全面临床法、身体组成法等多种方式[8],其中全面临床评估法操作较为简便,无需进行生化检验,可在多时间段内获得准确检查结果,但该方式在时间检查诊断中主观因素较多,对临床检查影响较大,评估准确性较差[9];而身体组法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各项指标参数较多,整体评估难度较大,且操作极为繁琐,临床应用限制较大[10],难以广泛适用于广大老年患者。而MNA-SF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推出,具有衡量尺度明确、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主观因素较少等优点,通过测量患者BMI、AMC、TSF等指标可有效评估患者营养状态,结合患者生化检验结果发现,MNA-SF评估的营养不良患者血清ALB、PA、HB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P<0.05),且MNA-SF对营养不良患者评估准确率较高,达90%左右,应用价值较高[11-12]。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进行新版MNA-SF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并具有操作简便、快捷高效、成本低廉等诸多有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丹,郝瑞瑞,姜春燕.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对预后影响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6):1571-1574.
[2]陈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陈伟,等.应用微型营养评估简表对老年科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及预后调查[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5,51(2):98-102.
[3]潘巍巍,董俊霞,玛黎清.营养风险筛查及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25):842.
[4]吴彩芳,陆允伟,李或,等.上海三家长照机构600例老年人膳食摄入和营养状况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17(1):30-33.
[5]陆邦超,丁从珠,赵玉良,等.微型营养评定法联合蛋氨酸代谢指标评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12):814-816.
[6]张晓峰,苏宁,贾若苹,等.总体主观评价法和微型营养评价精法在老年肿瘤患者营养评估中的比较[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3):323-325.
[7]吕骅,杨鑫,陈伟,等.微型营养评定精法在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应用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10):1102-1106.
[8]严凤琴,朱虹,段晓宇,等.营养评定工具NRS2002、MNA和实验室检查在老年住院病人营养调查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6,23(6):369-372.
[9]花超,陈格亮,郑艳,等.微型营养评定简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及营养不良干预的实践[J].世界临床药物,2014,27(11):670-673.
[10]张燕,王利仙,吕晓华,等.微型营养评估简表在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营养筛查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18(02):32-36.
[11]董桂平,张朝辉,胡睿,等.基于微型营养评定法的营养评估及干预在老年住院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2):45-46.
[12]吕骅,杨鑫,陈伟,等.微型营养评定精法在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应用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8,37(10):1102-11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