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4 14:02: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300名2016级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按照行政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150名和观察组150名,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学生对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进行采用,期末时对两组同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同学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适合高职内科护理教学,提高学习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值得教学上的推广。

关键词:内科护理学;标准化病人;动态性案例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刘爱平.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343+345.

0引言

在高职护理专业中众多课程中内科护理学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护士执照考取以及临床的工作中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并且在教学的活动中会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强调频率极高[1]。长时间以来,高职内科护理专业的学生都集中的反映出课程的难学和难懂。因此我校在2016级高职护理专业班级中随机选取了300名学生进行分组对照样本,其效果明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校2016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分组对照样本,对照组(n=150)与观察组(n=150),对照组女89人,男61人;年龄18-20岁,平均(19.21+1.25)岁。观察组女71人,男79人;年龄19-21岁,平均(20.12+2.34)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采用,以此进行学习,主要以多媒体课堂为主,结合影像资料以及课堂问答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标准化病人动态性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学习。①教学讨论。组成人员包括:我院校附属市医院的临床护理4名专家、本校4名实训指导教师及内科护理系的4名专业教师等,进行教学讨论。对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确定[2]。②教学内容。一切基于临床上内科护理岗位的要求,专业教师和护理实训的教师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利用,再到临床上对真实的病例进行收集,对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式案例教学法在临床上可实施的可行方案和应用效果的开展进行评价。突破口为内科护理的基础病和常见病,编制与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使用的案例相符合。案例需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过程以及病患和医护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社会关系进行动态反映。③实训课的教学。教师先发放资料给学生,时间:提前两星期,对相应的情景教学任务进行布置,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物品和仪器设备。小组内成员的监督工作主要由小组长负责,成员至少要在课下预习两遍及其以上。实训课开始时,要完整的护理程序进行遵循,根据动态性案例提供情境在SSP上相互合作,以连续、动态、直观、真实情境将患者主观意识和症状等进行反应出来。内科护理的综合实训,学生可对临床上所学的知识技能加以结合进行情境的模拟。

1.3观察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包括自主学习、师生交流、团队协作、临床思维、医疗纠纷防范、职业能力以及学习效率,共发放300份问卷,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效果越好。期末由教师发放,学生自行填写,填写之后由教师将问卷收回并整理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在SPP 20.0中纳入并进行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用t检测,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根据调查,在高职学习内科护理专业使用基于标准化病人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其效果显著,数据最终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3讨论

在高职的内科护理学当中,内科护理学的大多数课程内容复杂程度较高。例如,疾病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等,上述知识对学生而言,较为难懂并且趣味性较低,与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生理学一级病理和药理等相比较,这些知识牵连的内容众多[3-4]。长时间学习,学生学习的状态都是知识点学习较为困难以及理解难度较高,那么如何对学生在学习内科护理的兴趣进行提高意义重大。

4.2.2整合实验课程,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综合性实验平台: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中心下设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心、形态学实验教学中心、机能学实验教学中心等,将各学科相似相近内容进行整合,将一些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内容融合,显示动态变化的实验项目,观察人体由正常到异常的医学形态学演变过程;例如,将生理实验课程中的“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药理实验课程中的“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病理生理实验课程中的“失血性休克”3次实验内容组合为1次“动态心率、呼吸、血压的观察”。

4.2.3创新实验教材,构建实验教程:编撰各科实验教材,改变以学科为单位的实验课程,减少验证性实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究性实验,进而加强各科课程内容的融通和联系。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各课程间相互衔接、实验内容更加贴近临床的实践教学体系。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不断提高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改革与实践,形成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5结论

本课题打破和淡化学科界限,将从属于各课程分散管理的资源和单一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重新组合,构建创新实验教程,为多学科实验教学的交叉融合提供技术平台[6]。对相关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和重组,优化实验教学内容,避免重复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设计综合性实验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教材和教学大纲,编著创新实验教学教程教材。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贴近临床,适应岗位需要,符合培养技能型医学人才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亚磊,肖娟,杨红梅.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2):8-9.
[2]张量,张忠,江敏.以精品课建设为依托构建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新体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1(20):108-109.
[3]郑媛媛,刘秋燕,沈慧.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05):921-922+930.
[4]梁向艳,冀勇,王俊杰,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医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04):361-363.
[5]曾志嵘,杜华,李莉,等.构建现代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04):1-2+83.
[6]杨立俭,薛宏.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临床医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J].实验室科学,2006(0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8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