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通过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段对肝脏肿瘤病情的控制效果。方法取本院2016~2018年收治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为分析对象并对其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其临床数据采取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归纳其接受干预后近期病情控制效果以及毒副反应来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结果完成治疗后有3例患者病情得到完全缓解(CR)、28例患者病情得到部分缓解(PR);对其进行平均时间1年的随访,34例患者得以生存,生存率为68%,平均生存时间为(10.1±1.2)个月。结论通过立体定向放射疗法对肝脏肿瘤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达到对肝脏肿瘤患者区域性与局部控制效果,安全可靠,对保障患者生存率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肝脏肿瘤;立体定向放射;疗效;生存期
本文引用格式:陈媛媛,陈惠.肝脏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87,89.
0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手段的发展以及对肿瘤疾病了解不断深入,临床治疗手段正在逐渐的多样化,其中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近年来也得到了巨大突破并出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段[1],该手段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对于肿瘤的治疗而发展形成,更好地适应了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对于摆位以及定位的精准要求。肝脏肿瘤是发病率相对较高的肿瘤类型,早期并无典型自觉症状[2],等患者就诊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期,同时门静脉癌栓是此类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难以接受介入治疗的重要因素[3]。因此本院近年来对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干预以探索此类手段对于肝脏肿瘤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本院2016~2018年收治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为分析对象并对其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39~74岁,平均(58.1±2.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组织学检查后确认为原发性肝癌。有23例患者接受CT检查后提示存在门静脉癌栓。患者在接受本次研究前并未采取手术治疗。对其进行国际抗癌联盟对肝癌分期标准,提示均在T3期以上,无患者存在腹水。有29例患者肿瘤直径在5 cm以下,有21例患者肿瘤直径超过5 cm。
1.2治疗方法
对患者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应用瓦里安600c直线加速器以及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仪器完成。通过真空体膜的方式来完成体位固定,并对患者肝脏在呼吸状态下的移动运动轨迹进行观察,指导患者掌握平静呼吸的方式,对其采取CT强化扫描定位。设置病变的位置层距参数为3 mm,通过连续CT扫描的方式对病变两端进行扫描,层距参数设置为5~8 mm[4]。患者CT扫描主要从膈顶上方3 cm位置开始,到右肾下极为止。得到原始图像之后将资料以磁带机为渠道输入到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由本科室2名资深的医生对肿瘤大体体积进行勾画。根据以下原则确定计划靶体积:对于肿瘤体积在3 cm以下的则外扩范围在1.5~2 cm,对肿瘤体积在3~5cm的则外扩范围在1~1.5 cm,对于肿瘤体积在5~10 cm的则外扩范围在0.5~1 cm,对于肿瘤体积超过10 cm的则不作外扩处理。医生和物理技师完成靶区还有危险器官的勾画,包括没有受到侵袭的肝脏组织、脊髓、肾以及胰腺等[5]。在6~8个共面或者是非共面的照射野,确保靶体积受到了90%等剂量曲线覆盖,控制正常组织不会超过各自的耐受剂量。根据以下原则确定放射治疗位置的剂量:肿瘤直径在3 cm以下的,每次剂量为6 Gy,8次,每周5次,总剂量为48 Gy;肿瘤直径在3~5 cm的每次剂量4~6 Gy次数在8~15次,每周3~5次,总剂量在48~60 Gy;肿瘤体积超过5 cm的则每次剂量3.5~6 Gy,次数在8~15次,每周2~5次,总剂量在35~60 Gy。确保靶区不超过射野范围内,期间要做好重要脏器的保护。在治疗过程中做好护肝操作,期间不进行化疗方案干预。
1.3观察指标
根据WHO关于肿瘤即期疗效报告标准为依据对患者治疗后病情控制情况进行评价[6],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平稳、进展。
2结果
完成治疗后有3例患者病情得到完全缓解(CR)、28例患者病情得到部分缓解(PR);对其进行平均时间1年的随访,34例患者得以生存,生存率为68%,平均生存时间为(10.1±1.2)个月。
3讨论
近年来肝脏肿瘤患者治疗后生存期随着干预手段的进步与完善而得到有效提升,其中手术的价值最为明显,其次为介入治疗,但上述两种治疗方案之外却不能对患者的病情有令人满意的调整作用。随着放射治疗手段的推广特别是精确放射出现后,对肝脏肿瘤疾病患者的治疗出现了新的思路,能够有效提升对肿瘤的局部控制状态,从而达到提升生存率的作用[7]。
一般情况下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是在小野三维集束的状态下对患者进行单次的大剂量照射,借助多弧非共面旋转聚焦的方式在需要接受照射的区域方面制作合理以及适应需求的挡铅块,从而达到病情控制的效果,通过立体定向放射手段的优势是能够控制放射的高剂量区域在立体分布方面保持和肿瘤立体形态的一致性[8]。
对肝脏肿瘤患者应用外放射治疗手段对于病情是否有令人满意的效果一直存在争议,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放射治疗的临床案例才逐渐增加,而当前对原发性肝癌应用放射治疗已经成为了首选方案之一,又以三维适形放疗更为常见。在本次研究当中可知接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可知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大剂量的分割治疗手段有突出临床价值,能够满足高剂量照射治疗癌症患者的同时严格控制对于肝脏组织还有周围正常器官的伤害程度,全面确保了中晚期阶段肝脏癌症患者姑息性放射治疗干预的控制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应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由于精确度的明显提升,照射次数对应减少,这缓解了患者的生理以及经济方面的负担,可接受程度更高。
综上所述,通过立体定向放射疗法对肝脏肿瘤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的达到对肝脏肿瘤患者区域性与局部控制效果,安全可靠,对保障患者生存率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虞喜豪,朴京虎,王咏梅,等.微波全身热疗辅助立体精确放疗在晚期复治肿瘤中的作用观察及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8,47(6):121-125.
[2]陶柏生.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热疗及索拉非尼对复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17,32(6):533-536.
[3]Shimohigashi Y,Toya R,Saito T,et al.Tumor motion changes in 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for liver tumors:an evaluation based on four-dimensional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fiducial markers[J].Radiation Oncology,2017,12(1):61.
[4]王焱,蔡钢,陆维,等.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技术中基于锥形束CT影像的摆位误差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7,27(6):501-504.
[5]任艳萍,吕斌,郑向鹏.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与问题[J].实用肿瘤杂志,2017,32(5):401-405.
[6]Park Y,Kim HJ,Chang AR.Predictors of chest wall toxicity after 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using real-time tumor tracking for lung tumors[J].Radiation Oncology,2017,12(1):66.
[7]杜鑫.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在骨肿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6(4):193-194.
[8]何志杰,赵一电,王能超,等.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吉奥同步化疗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3):2017-20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