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血站是采血的一个重要站点,也是受血者的重要供血来源点,必要时可拯救患者的生命。血站血液质量管理是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做好管理工作可保证受血患者的用血安全以及生命安全等。而血液质量管理从献血服务开始,直到临床输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确保质量安全。当其中一个环节出错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需要对血液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关键的质量,建立并完善管理体系,完善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关键词:血液质量管理;关键环节质量控制;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陈天鹏,郭艳,彭敏.血液质量的管理及关键环节质量控制的策略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74+76.
0引言
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提升,人们对临床输血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对其安全性要求也随之提高。而血液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血安全,因此在血液采集、检测、制备、贮存、运输、临床输注等各个环节中都需要严格控制质量。无偿献血事业不断发展,血站的作为其中关键点,同时负责血液采集与制备等操作,并作为临床用血的供应站以及医疗用血的机构,更加需要开展血液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注重环节质量,保证用血安全。因此研究中从血液采集到临床用血的各个关键环节着手,研究血液质量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策略,为临床用血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1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1.1献血服务过程。无偿献血是血液采集的主要方法,而在无偿献血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健康情况,并负责血液采集、血液运输等工作。控制献血服务过程的质量,从医护人员开始。医护人员需要接受专项的培训,以及通过相关考核。而后由医护人员负责献血者的健康体检与健康征询,该环节一对一进行,责任落实到个人。在献血前与献血者沟通,告知其献血事项,保护其隐私。采血时应严格把控,核实献血者身份,对采集血液与血样做好明确的标签,同血型献血者不同时献血,进一步保障血液不混乱。血袋、血液标本、登记表等均有其唯一对应的条码,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通过PDA进行确认。在运输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定[1]。
1.2血液检测过程。血液检测是确保血液安全的重要检测环节,在检测前、中、后均需要确保血液质量。血液标本直接影响检测结果,需要按照规定的标准操作接受,关注标本的贮存温度、留取量、添加剂等情况。处理标本时,不同实验按不同实验标准进行,严格控制检测设备、试剂、检测程序等检测关键点,主要内容有:①定期校准血液检测的设备,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对于新引入的设备,需要经过确认才可投入使用,进而确保设备检测的准确性。②检测前检测试剂选择是否符合标准,对试剂进行预处理。③严格执行相关检测程序,开展室内质控工作,保证其质量。④检测前后确保检测标本与检测结果相对应,把控检验报告的审核与签发,做好相关记录,将各个关键点责任落实到个人。
1.3血液制备过程。血液制备管理的关键点有四个,分别为血液成分制备中的原料管理、程序管理、目视管理、冷链控制。制备血液成分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检测离心程序,并定期检查。对血液成分进行目视检查是血液制备的必需环节,该环节检查血袋是否存在损坏、渗漏等情况,并观察其是否有异常,是否有细菌感染情况等,需要严格把控,将疑似有问题的血袋标注另放,确保其质量。冷链控制需在室温下进行,并严格控制制备时间[2]。
1.4血液贴签与放行过程。在血液贴标签与放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区分待检测、已检测、再检测的血液,并做好标签,并根据检测报告挑拣、隔离。贴标签前需要确认标签与血袋是否符合,确认血袋血液及其外观等情况是否存在异常。在血液放行前,需要进一步检测标签及血液情况,并进行扫码操作。对于在血液贴标签与放行过程中检查出存在异常的血袋,需要将其隔离存放,待下一步转移处置。各个控制这几个关键点确保血液贴标签与放行的质量[3]。
1.5血液保存、发放与运输过程。血液保存前对血液进行分类,分类标准有血液的品质与血液的血型,严格对血液品质与血型进行把控,将不同血型以及不同品质的血液区分,并保存在不同位置,做好标签。保存过程中时刻进行监控,进而可实时了解保存条件与血液的保存状况,也方便调节保存条件,确保血液的状态[4-9]。在血液发放前,详细观察血液及血袋情况,确保发放的血液安全以及外观无缺漏等情况。血液的发放安全时间顺序,先进先出。在运输过程中,不同品质、血型的运输条件不同,严格做好不同医院的标识,并在过程中保持完整的冷链[10-15]。
2临床用血管理
健全医疗机构用血管理体系,完善输血科的设施、人员配置、技术,并加强临床用血的质量管理力度,规范用血流程。临床用血操作人员需要经过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掌握临床用血的适应证,输血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标准操作技术开展,秉持科学用血、安全用血原则,确保输血的专业性、规范性、安全性。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需逐步引导对应管理人员认识到环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更加严格的态度投身于日常管理工作中,确保各管理环节的综合质量,提升管理效果。而血站在该环节中提供供血业务指导,加强沟通,促进工作完善[15-19]。
3 结论
血液质量直接联系到受血者的用血安全与生命安全,因此加强血液质量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血液采集主要有无偿献血方式,献血者血液来源较广,而血液从采集到临床用血经过多个环节,因此加强血液质量管理需要加强血液来源质量、各个处理环节的质量控制。整个血液管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需要严格把控每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中关键点的质量,从细节上控制质量,最大化确保用血安全。
参考文献
[1]辛本勤,董艳.血站检验科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6):17-19.
[2]谭军.探讨质量管理在血站检验科关键环节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23):41-42.
[3]杨素英,李景旭.血站血液检验分析前后的质量管理对策及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1):12.
[4]任俊霞.分析血站对血液质量的管理与控制[J].当代医学,2016,23(4):17-18.
[5]王裕红.质量管理控制在血液样本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4):26-27.
[6]程素华.血液成分制备关键控制点的管理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1,08(10):223-224.
[7]张亚辉.优化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策略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8):11668-11668.
[8]孙海峰.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探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5(5):391-392.
[9]陈霞.环节质量控制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6):56-57.
[10]曹晓莉,刘辉,张泳.从WHO质量管理项目谈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关键环节[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59-60.
[11]倪永琴.如何加强无偿献血血液采集的质量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09,28(10):57-58.
[12]马建,欧晓英.管理流程再造提高血液净化质量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104-105.
[13]瞿红梅.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6):80-81.
[14]郑拉让,王俊平.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56-58.
[15]黄五平,李江.优化血站血液检验实验质量控制管理的策略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6):59-59.
[16]黄斯瑜.血站血液检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及管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3(13):87-88.
[17]耿秀凤.浅谈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0):805-806.
[18]王苏湘,陈健,杨亚群,等.血液净化工程学质量管理方法的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10):134-138.
[19]王拥军,孟忠华.统计过程控制在血液制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11):1149-11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