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观察多种常用溶媒配制鹿瓜多肽注射液的稳定性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8 16:39: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多种常用溶媒配制鹿瓜多肽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以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用量为依据,将鹿瓜多肽注射液分别与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等四种溶媒进行配制,定时对配制溶液的外观、PH值以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结果经过与溶媒的混合配制后,4种溶液的外观、PH值等均无明显的变化,但是在不溶性微粒随着配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增幅最高的是10%的葡萄糖注射液,其次是5%的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最低的是0.9%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时间超过4 h后,不溶性微粒数量均超过2015年版的《中国药典》中规定的≥10μm。这其中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与鹿瓜多肽注射液配制后,仅在1 h后不溶性微粒数量就≥10μm。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最佳的配制溶媒是0.9%的氯化钠溶液,并且配制后的溶液应在配制后的4 h后使用完毕。但是为了保证使用的效果,不建议其与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配制。

关键词:溶媒;鹿瓜多肽注射液;配制;稳定性

本文引用格式:赵岩.观察多种常用溶媒配制鹿瓜多肽注射液的稳定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115+118.

0引言

鹿瓜多肽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其也是一种灭菌水溶液,其是梅花鹿的骨骼和甜瓜种子中的提取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脊柱炎、骨折等,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大多以静脉的形式进行。但是有实践证明,中药制剂与溶媒配制后,其中增加的不溶性微粒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1]。但是将其与其他溶媒进行配制后使用,对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文就详细分析了鹿瓜多肽注射液分别与四种不同溶媒进行了配制,关于其稳定性具体如下。

\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本次研究中所用的仪器主要有MP512精密型PH计、GWJ-5微粒检测仪、SW-CJ-2FD型水平工作台、冷藏箱等。

1.2试药。本次研究中所用到的药物有鹿瓜多肽注射液[生产企业:哈尔滨誉衡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0002;规格4 mL:8 mg],以下溶液均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0.9%的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

1.3方法。溶液的配制:本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流程进行,并由经验丰富的配药师进行,要严格按照鹿瓜多肽注射液说明书中规定的用量进行配制。取16 mg的鹿瓜多肽注射液,用灭菌注射液对其进行消毒,然后将其分别加入到2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250 mL的葡萄糖氯化钠溶液、250 mL的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的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摇匀后放在室温避光的环境下备用。

1.4观察指标。定时对配制溶液的外观、PH值以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在外观方面,分别在配置后的0、1、2、4、6 h等进行取样,并分别在黑色和白色的背景下进行观察;在PH值方面,以2015版《中国药典》中相关规定为依据,依旧在上述的5个时间点取样测定;在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面,依旧以《中国药典》[3]为依据对其进行判定,并对各溶液中的≥10μm的微粒数量进行统计并记录。

2结果

2.1比较4种溶液在不同的时间其外观的变化情况。经过与溶媒的混合配制后,4种溶液的外观在各个时间点均呈现出澄明的状态,与配制前无明显的变化。

2.2比较4种溶液在不同的时间点PH值的变化情况。4种溶液在各个时间点的PH值均无明显的变化。

2.3比较4种溶液在不同的时间点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情况。在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情况方面,不溶性微粒随着配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增幅最高的是10%的葡萄糖注射液,其次是5%的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最低的是0.9%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时间超过4 h后,不溶性微粒数量均超过2015年版的《中国药典》中规定的≥10μm。这其中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与鹿瓜多肽注射液配制后,仅在1 h后不溶性微粒数量就≥10μm,详见表1。

\


3讨论

在静脉输液药物配制的过程中,影响不溶性微粒增多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如配制环境的清洁度、无菌操作的技术等[4]。本次研究中对其均进行了限制,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由上述因素造成的干扰,进一步保证了实验的准确性。

本次研究中所取的几个时间点也是根据输液配制所需时间以及患者用药时间而设置的范围,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
均采用药物集中调配的模式,因此,结合药物的配制时间,患者输液的速度,成品输液运送至临床科室的时间等各方面的因素,本次将对药物观察的时间范围设置在了6h以内。鹿瓜多肽注射液的PH值在5.5-7.0之间,但是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在53.2-5.5之间,如果将其混合配制后,其中PH值的变化会引起不溶性微粒的增加,使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超出相应的标准需求,因此,这也是临床医师不建议将鹿瓜多肽注射液与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混合配制的原因[5]。

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经过与溶媒的混合配制后,4种溶液的外观、PH值等均无明显的变化,但是在不溶性微粒随着配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增幅最高的是10%的葡萄糖注射液,其次是5%的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最低的是0.9%的氯化钠溶液,进一步提示鹿瓜多肽注射液的最佳配制溶媒是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其次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并且要注意的是,配制后的溶液应在4h内使用完毕。通过本次的分析,希望能够在输液药物配制中选出最佳的溶媒配制方案,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性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伟,张翠影,何盛江,等.鹿瓜多肽注射液与补肾壮骨胶囊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BALP、BGP、TRACP-5b及CTX-I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16):3127-3130.
[2]梅洪梁,张海霞,葛卫红.2017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鹿瓜多肽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08):2133-2137.
[3]王金刚,于婷婷.鹿瓜多肽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疗效[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4):31+33.
[4]俞国成,鲁海勤,许海波,等.鹿瓜多肽注射液联合独一味胶囊治疗四肢骨折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8,50(08):106-108.
[5]曾菲,张成,杨雅莉,等.不同溶媒配制鹿瓜多肽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03):225-2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8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