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5 09:09: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皮肤瘙痒临床中的中医治疗效果,为临床中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对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150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75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降糖和改善微循环治疗方式,观察组增加了中药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提供了20d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共有25例患者痊愈,有28例患者显效,有18例患者有效,临床中的治疗有效率是94.67%;对照组患者共有7例患者痊愈,29例患者显效,31例患者治疗有效,临床中的治疗有效率是89.33%。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2=12.35,P<0.05)。结论中医使用辨证治疗方式,对不同症型使用不同方剂治疗,效果可靠、安全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王肃杰.中医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196-197.

0引言

皮肤瘙痒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高,大约有10%~40%的患者发病[1-2]。糖尿病导致的皮肤瘙痒会在冬天干燥时发生,有局部和全身性的,瘙痒让患者心烦、焦虑、睡眠不良、精神不振。现在西医治疗没有可靠的药物治疗糖尿病导致的瘙痒症,主要是控制血糖和使用维生素治疗。此次就我院的部分患者接受中医治疗方式的效果开展分析,有以下报道。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我院对150例皮肤瘙痒患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共有83例男性和67例女性,最小44岁,最大78岁,平均(56.1±6.2)岁。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一般性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对结果不产生影响。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血糖,采用胰岛素降糖或口服降糖药降糖,加强饮食及运动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口服西地利嗪10mg,1次/d;维生素B1服用10mg、B6服用10mg,3次/d。20d为1个疗程。治疗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辨证施治:①血热生风症:患者情志内伤,抑郁化火,血分热甚,伤及肌肤。表现为瘙痒游走不定,瘙痒剧烈,口干舌燥、心烦易怒、面部赤红。舌苔少,红薄,脉细数。治疗选犀角地黄汤加减,方证为:水牛角30g、生地10g、赤芍10g、丹皮10g、白蒺藜10g、僵蚕10g。用水煎服,1剂/d,分2次服用。②湿热蕴结症:患者喜好肥甘厚腻之物,脾虚致水湿运化不良,湿热内胜。临床表现为瘙痒反复发作,难以忍受,皮肤暗红,伴有水疱或脓疱,女性下带多、色黄,外阴瘙痒,流脓,神疲怠倦,口臭,脉弦滑。治疗应凉血化淤,清热利湿。治疗选四妙散加减。方证:苍术15g、佩兰牡10g、薏苡仁30g、黄柏12g、怀牛膝30g、鸡内金10g、丹皮10g、山药30g、蜂房10g。用水煎服,1剂/d,分2次服用。③气虚血瘀症:患者表现皮肤昼夜瘙痒、神情疲倦、四肢冰冷、舌苔暗淡,脉细数。采用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疗法。治疗选择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药为:黄芪30g、赤芍15g、川穹10g、党参15g、桂枝10g、炮姜5g、丹参10g、莪术10g、白术10g、白芍15g、地龙10g、炙甘草6g、水蛭8g。用水煎服,1剂/d,分2次服用。④对于局部瘙痒外洗药方为:黄芩20g、蛇床子30g、生甘草20g、苦参30g、地肤子30g。

1.3疗效评价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皮肤瘙痒症疗效标准来判定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痊愈:患者瘙痒症状消失,皮损情况均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瘙痒症状有较大的改善,皮损情况恢复80%以上;有效:患者的瘙痒症状得到了缓解,皮损症状改善20%~80%;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缓解,皮损改善不超过20%或者更加严重[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提供了20d的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观察组共25例患者痊愈,28例患者显效,18例患者有效,临床中的治疗有效率是94.67%;对照组患者共7例患者痊愈,29例患者显效,31例患者治疗有效,临床中的治疗有效率是89.33%。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2=12.35,P<0.05)。

3讨论

现代医疗研究表明,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发病原因还不清楚,有血糖过高,循环到体表,给细菌和真菌感染提供了条件的可能。西医对糖尿病瘙痒症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只能够进行血糖控制,无法根治,因此治疗效果不佳。

中医认为糖尿病皮肤瘙痒患者如果有皮损就属于“血风疮”[4],需要为患者提供辨证治疗方式,我国在中医中药领域有悠久的历史,结合现代人糖尿病的特点,对古方进行增减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

3.1犀角地黄汤的作用机制及疗效

犀角地黄汤对于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瘙痒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燥热灼津,血燥生风,导致皮肤瘙痒难耐。患者常常阴虚,大多伴有便秘症状。犀角地黄汤中的水牛角可凉血清热、养阴润燥;白蒺藜、僵蚕、地肤子等可祛风止痒;丹参化痰通络,诸药合用,使血脉得润、补充阴津,风火平复,瘙痒缓解。翟伟等[5]的研究表明,患者使用犀角地黄汤1个月,皮肤皮损明显减退,排便通畅,随访1年未复发。

\

 
3.2黄芪桂枝五物汤作用机制及疗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有确切疗效。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含有多种氨基酸,黄芪多糖等可降血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白芍具有抗缺氧,缓解瘙痒,增强免疫等作用[6]。该方五药合用君药黄芪甘温补气,桂枝、芍药作为臣药可养血和营,祛风除湿。诸药合用益气活血,温阳化瘀,疏散风邪[7]。

4结论

观察组患者接受了辨证治疗,将患者分成了三种证型,使用了三种方剂,结合外洗药物治疗,临床中的效果比较突出[8]。可是现在临床中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治疗方案也是多种多样。对糖尿病瘙痒的中医辨证分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获得更加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更多的相关研究深入探讨。

总而言之,糖尿病皮肤瘙痒使用中医治疗方式的效果不理想,患者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后,不同证型的患者使用不同方剂治疗,效果理想、经济性较好、安全可靠,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宏红,张广德.魏子孝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5):840-841.
[2]苏虹霞,党红转,王艳,等.亓鲁光教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经验[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1(1):63-64.
[3]吕仁和,赵进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32-733.
[4]陈晶,都丹,冯海涛.止痒汤治疗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症36例[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12(4):47.
[5]翟伟,陆雨林.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4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9):10.
[6]王军.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33例临床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13,1(35):45.
[7]郭猛.徐春华.赛庚陡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探讨[J].慢性病学杂志,2015,5(12):114-115.
[8]彭水平.疏风活血汤内服外洗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37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8(34):32-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5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