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院护理部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职能作用。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护理服务。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28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为140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B组患者接受护理部开展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A、B两组的风险认识程度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A组的风险认识程度低于B组,并且A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B组。结论护理部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部通过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活动,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大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护理风险事件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医院护理部;护理风险管理;职能作用
本文引用格式:张欣华.医院护理部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职能作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249,251.
0引言
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部门是医院护理部,该部门在识别护理风险、防范护理风险、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护理风险是指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由于存在一些不确定的有害影响因素而导致医院内发生患者伤残、死亡的危险可能性。具有高风险、多诱因、不确定性大、贯穿每个工作环节及后果相对严重等特点。随着健康理念以及健康知识的普及,法律维权及自我保护等意识的增强,对现代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安全性提出更高更苛刻的要求。医院护理部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控制风险管理策略来提高医院护理风险的管理水平,是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对于整个医院的安全管理起到重要作用[2]。医院护理部不仅是识别和分析风险的重要实施部门,也是医院提高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的重要和有效途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研究通过分组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医院护理部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职能作用,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2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为140例。A组男女的人数分别为67例,73例。患者的年龄为8~82岁。B组男女的人数分别是76例、64例。患者的年龄为9~8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B组患者实施护理部组织的护理风险管理。
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手术前按照常规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以及相关手术教育。手术中护理人员配合医生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手术后定期复查,满足患者的相关要求。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增强护士长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护理风险的技巧。医院护理部门要面向全院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和风险意识。每季度末护理部要对本季度全院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分类整理。通过分析风险发生时间、发生的原因、风险性质等资料,提出对潜在风险的改进措施[3]。
建立护理风险报告制度:医院护理部要重视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并由分析总结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护理安全员。对科室内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以及护理缺陷进行分析并及时上报护理部。制定完善奖罚制度:对于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定期表扬和奖励。对于在护理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护理人员进行惩罚。为提高风险防范的整体水平,各部门要及时沟通交流,加强合作[4]。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风险认识程度评分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分别采用2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风险认识程度评分
A组的风险认识程度评分低于B组,见表1。
2.2不良事件发生率
A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于B组,见表2。
3讨论
护理部风险管理理念与护理风险的预防控制效果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应该在各个护理环节中开展护理风险监控管理。积极听取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护理风险的诱因:首先,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反常行为不能及时发觉,及时处理,导致处置滞后带来不良影响。薄弱的风险管理意识导致护理记录的内容不连贯,当护理观察记录出现空缺、涂改、不同班次护理记录由同一人负责等情况出现时,护理风险也随之增加;其次,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存在护理工作流程不够规范与统一、医院的组织管理不到位、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执行力不够等诸多不完善之处[5]。
针对如上护理风险的诱因采取如下护理风险管理策略。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管理意识对于有效降低和避免护理
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护理部门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6]。医院对于护理风险管理的工作应该充分重视,进一步加大对于护理风险管理的宣传力度,营造出全院上下都注重护理风险管理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护理风险控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实施分层次培训、考核等手段,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必要的护理风险管理理论以及识别护理风险的技巧。
其次,健全和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为健全和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医院护理部应该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运行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医院护理部可以在科室成立专门的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选择经验丰富且综合能力强的护理人员作为组长。风险管理小组每月召开护理风险管理会议,针对本月发生的具体护理风险事故进行分析讨论。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商量解决策略,保证全院人员护理工作的有效改进,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工作。
标准化护理工作流程。对于容易发生烫伤、压疮、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道滑脱等意外情况,要制定知情告知书、警示标识以及应急预案等护理管理制度。对于《入院告知书》《住院患者外出告知书》等的使用要实行书面制度;对临床输血执行,引流管理护理以及医嘱查对等流程交接程序制定相关书面制度,并建立书面的记录单。健全对患者的识别制度,使用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识别。对于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及昏迷等患者采取特殊识别措施。进一步建立及完善药品管理,重点是药品以及特殊药品的存放和核查制度,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为了提高医院护理部的管理水平以及突出护理重点,医院护理部可实施分层管理监控的管理模式,对于管理中的关键人员及关键环节起到加强管理的作用。同时,护理部可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业务能力对其进行排班,以保证每个班次的护理水平均衡。充分发挥护理部、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及护士长等人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对护理病案的质量进行监控,对于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整改,进一步提高病例的书写质量。此外,完善奖罚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主动性,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4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护理部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部通过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活动,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大大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护理风险事件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国钰,秦薇,徐建鸣,等,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522-526.
[2]宋勤莉,李娟.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9):211-212.
[3]刘玉芹,樊学英,王俊英,等.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7):2419-2422.
[4]余风娇.SHEL分析法在基层医院老年患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9):75-76.
[5]侯方华,孙媛媛,孙洪巧护理安全预警囧版本在心内科动态监控护理不良事件中的作用[J].黑龙江医药,2014,27(5):1258-1260.
[6]余凤翔,康洁,孙蕊容.护理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分析级对策[J].当代护士,2015,8(11):167-1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