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小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14 16:30: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分析慢性胃炎临床治疗时使用中药汤剂小建中汤加减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将中医门诊治疗的 60 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 29 例(常规疗法)、观察组 31 例(用小建中汤加减),对胃炎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两组用药安全性,统计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率、不良反应率为 96.8%、9.7%,与对照组 86.2%、24.1% 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用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理想,P< 0.05。结论 慢性胃炎临床治疗时使用中药汤剂小建中汤,患者胃炎症状改善良好,治疗效果例行,用药安全性高,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慢性胃炎;小建中汤加减;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李德栋 . 小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131+134.

0引言

慢性胃炎是临床以胃黏膜炎性病变为特征的脾胃疾病, 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性,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慢性胃炎发病率在所有胃病中居首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胀满、食欲不振、嗳气等 [1]。目前有关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但大量研究表明刺激性物质、慢性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 感染、胆汁反流等为慢性胃炎发生、发展高危因素,尤其是Hp 感染,有数据显示我国 50%-80% 慢性胃炎患者为 Hp 感染所致。若不及时治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以抗炎、胃黏膜保护剂、胃酸抑制剂等进行治疗,有学者提出治疗时使用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的中药汤剂能提高治疗效果 [2]。本文观察 31 例患者治疗时使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的有效性, 旨在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2 月因慢性胃炎门诊治疗的 60 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胃镜检查可见局部炎症反应,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无言语、精神障碍,未合并出血性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无用药禁忌症。随机分组,对照组人数 29 例,病程 3-11 年,平均(6.5±1.2)年;年龄 16-76 岁,平均(37.5±4.2)岁; 男 14 例,女 15 例。观察组人数 31 例,病程 2-11 年,平均时间(6.3±1.4)年;年龄 12-78 岁,平均(36.7±4.1)岁。男13 例,女 18 例,患者资料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

1.2方法。
对照组:确诊后临床行常规治疗,奥美拉唑或雷贝拉唑常用口服制剂(20 mg/ 次,每天一次,治疗时间 8 周),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 次)或多潘立酮片(10 mg/ 次, 均每日 3 次,治疗时间 8 周),铝镁二甲硅油咀嚼片或铝碳酸镁片(2 片 / 次,一日 3 次,饭前服用,治疗时间 8 周)。观察组:使用小建中汤加减,方剂组成:大枣 10g,生姜 5, 桂枝各 9 g,白芍 18 g,甘草 5 g,胶饴糖 30 g,随症加减, 胃脘痛甚者加延胡索、木香各 10 g;黏膜糜烂者加丹参、田七各 10 g,面色不华者加党参 10 g,每日 1 剂,分两次,开水冲服,早晚各服用一次,本次治疗时间两组均为 2 个月。

1.3观察指标。
对胃炎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观察两组用药安全性,统计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疗效评估 [3]:显著治愈:经治疗体征、症状消失。改善:体征、症状有改善,仍需治疗。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以 SPSS 19.0 系统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 n (%)表示,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 χ 2或 t 检验,所有结果,以 P < 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评估。
观察组治疗率为 96.8% 高于对照组 86.2%,P < 0.05,见表 1。

\

2.2不良反应统计。
观察组发生率为 9.7% 低于对照组24.1%,P < 0.05,见表 2。

\

3讨论

慢性胃炎作为临床多发消化系统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疾病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普遍认为饮食、胃食管反流、HP 感染、情绪变化等疾病常见诱因,其中 HP 感染是主要诱因,西医由于无特异性疗效,多以抗炎、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动力、胃黏膜保护等对症治疗来改善患者症状。本次对照组治疗率为 86.2%、不良反应率为17.2%,结果表明常规疗法用于慢性胃炎治疗具有一定积极性意义,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其能有效抑制机体胃酸分泌,从而改善患者症状, 达到治疗目的。

本次观察组治疗率为 96.8%、不良反应率为 9.7%,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用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理想,分析原因观察组使用小建中汤,此药具有缓急止痛、生肌愈疡、健脾益气、温中补虚的功效,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毒副作用小,长时间使用安全性高 [4]。小建中汤最早出现于《伤寒论》一书中,张仲景在此书中曾记载:“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现代医学中慢性胃炎病位在胃,但中医学认为中焦脾胃同病,病机为阴阳不足、气滞血瘀、肝气犯胃、素体脾胃虚弱等,导致脏器运化失司,从而致病,慢性胃炎以本虚标实为主,故疾病治疗原则为补中健脾、益气养胃,以达到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的目的 [5]。小建中汤是中药中调和脾胃、温中补虚的要方,其由大枣、白芍、生姜、胶饴糖、桂枝、炙甘草配伍而成,其中白芍有平肝止痛、养血敛阴之效,胶饴糖起益脾缓肝、温补中焦之功,桂枝能助阳化气、温通经脉,而生姜有温中散寒、解毒化痰的作用,大枣有补中益气的效果,甘草调和诸药。六味合用标本兼顾,能有效调和阴阳、温养脾胃、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同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方中白芍一味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加机体细胞、体液免疫,能有效抑制炎性细胞生长、增殖,促炎性细胞凋亡,从而有效起到抗炎、灭菌的效果,利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临床治疗时使用中药汤剂小建中汤加减,患者胃炎症状改善良好,治疗效果例行,用药安全性高, 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果春雨. 小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2):2464-2465.
[2]王小辉, 黄慧芝, 葛来安, 等. 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12):41-42.
[3]周清, 刘科成. 左金香连汤加味配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199.
[4]史振国 , 王学武. 小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 PU 的效果及对血清、胃液 EGF 与胃黏膜 EGFR 的影响研[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1(5):703-706.
[5]李秀英. 小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19(4):107-108.

《小建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14/2018111404323195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