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0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进行分组实验,其中A组(恶性病变组,161例),B组(良性病变组,139例),同时选取该时间段内来本影像科进行妇科体检的正常受检者152例对照分析(C组),三组受检者均接受MR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诊断与鉴别,比较A、B、C三组诊断结果。结果在不同b值下A组的ADC值均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差异显著(P<0.05);当b=1000 s/mm2时,A、B组的ADC值95%可信区间值均最准确;b=600 s/mm2时,良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42%、88.64%、93.48%;b=750 s/mm2时分别为70.32%、87.91%、68.23%,b=1000 s/mm2时分别为78.34%、92.66%、88.72%。结论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中行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效果较好,既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敏感性和准确性,又能准确判断乳腺疾病的病变性质,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乳腺良恶性病变;1.5T磁共振多b值;ADC值;定量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
本文引用格式:张朝付.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211,241.
引言
资料表明[1-3],近年来我国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乳腺良恶性病变作为常见、多发病症,致病因素较复杂,若不及时诊治会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随时存在生命危险。本文探讨1.5 T磁共振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在该病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报道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影像科收治的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的30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分成A、B组,年龄22~68岁,其中A组平均年龄(40.23±2.05)岁,B组平均年龄(40.71±2.20)岁,C组,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0.50±2.50)岁;三组实验前均经家属及本人同意和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均不违背医学伦理学相关规定与标准。三组常规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三组受检者均接受1.5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与鉴别。(1)1.5T磁共振扫描仪:美国GE公司生产,型号:GE1.5T光纤磁共振;(2)检查步骤:取受检者俯卧位,将受检者头部、肩部和腹部垫高,双侧乳腺自然下垂,接着进行轴位扫描。(3)诊断时采用3次不同b值的SE-EPI序列及脂肪抑制技术扫描,敏感系数分别取0、600、750、1000 s/mm2,且按照不同的敏感系数选择不同的扫描时间点。(4)将所采集的所有数据(图像)传输至处理工作站,计算不同b值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5)本文采集的所有数据均经影像科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进行审计。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纳入SPSS 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
2结果
2.1三组受检者不同b值下的ADC值比较分析
在不同b值下A组的ADC值均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良恶性乳腺病变患者在不然凭b值下95%可信区间比较
当b=1000 s/mm2时,A、B组的ADC值的95%可信区间值均最准确,详见表2。
2.3不同b值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特异性
当b=600 s/mm2时,良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42%、88.64%、93.48%;当b=750 s/mm2时分别为70.32%、87.91%、68.23%,当b=1000 s/mm2时分别为78.34%、92.66%、88.72%。
3讨论
MR扩散加权成像在临床医学中应用较广泛,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国外引进该项技术,是目前临床医学中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无创性方法[3]。据统计[4],虽然DWI可以用多种序列进行,但影响起组织信号衰减的基本因素却基本上是相同的。本研究显示当b值越小时,图像信噪比也就越高,随分子扩散的敏感性也随之降低,故要想获取更为准确的则可适当地增加b值。同时在本研究中还可以发现,当b=1000 s/mm2时,A、B组的95%可信区间均达到最准确状态,而当b=600 s/mm2时,所有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敏感性、准确性均得到最高(92.42%和93.48%)水平,而在b=750 s/mm2和b=1000 s/mm2时,所有患者的敏感性与准确性均显著低于b=600 s/mm2时,这与叶明伟等[5]的研究结果相近。而单从良性病变来看,某些乳腺良性病变患者的信号会随着b值的变化而降低,但这在恶性乳腺病变中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b值增高同样会带来相应的问题:(1)当组织信号衰减越明显,阈值相对应的DWI信噪比(SNR)也越低[5];(2)当机器硬件条件相同时,b值增高必然导致TE(第一个90°脉冲至下一个90°脉冲所需的时间)延长而降低图像的SNR[7];(3)当机器硬件和图像的信噪比许可时,梯度脉冲对周围神经的刺激使得太高的b值被限制。反之,较小的b值得到的图像信噪与较高的b值所得到的信噪比相比反而更高,但被检验的水分子扩散运动却不敏感,组织血流灌注造成水分子运动等[8]。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中,若使用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选择合适的b值对DWI及其ADC值定量举足轻重。
综上所述,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与鉴别中行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效果较好,既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敏感性和准确性,又能准确判断乳腺疾病的病变性质,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董海波,王高燕,李亚迪.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3):203-206.
[2]张建新,张俊杰,辛磊.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21(5):221-225.
[3]Feng LL.Value of DCE-MRI and DWI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and lymphoma in the lacrimal gland].[J].Zhonghua Yi Xue Za Zhi,2017,97(7):487-496.
[4]刘学竞,单嫣娜,韩志江.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29(5):320-323.
[5]叶明伟,彭永军,杨小燕.1.5T磁共振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1(2):1-3.
[6]范光荣,陈翠芬,黄奕巧.核磁共振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7,23(1):51-54.
[7]Pi S.Utility of DWI with quantitative ADC diagnostic test performance[J].Acta Radiologica,2018,2(3):41.
[8]赵晓君,刘锟,张弦.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IVIM模型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中的价值[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7,11(5):3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177.html